從3.18萬應屆生入職比亞迪,窺探中國品牌二次向上之路

2023-08-01     波帆說車

今年的經濟環境如何?想必各位都有所體會。反正以往早餐標配三兩牛肉麵的筆者眼下也時常為該不該給二兩小面加個煎蛋糾結犯難。在這種環境下,「只進不出」基本會成為多數企業人事工作的基調,大宗商品製造企業更是如此。不過新能源一哥比亞迪卻在人事招聘方面開足了馬力,在今年校招了超3.18萬名應屆生當上了「人才收割機」,與一眾「降本增效」力求自保的企業形成了鮮明反差。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比亞迪當下的用人策略和其他企業來了個背道而馳,並實現了與3.18萬學子的雙向奔赴呢?在我看來,答案就在隱藏在其「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企業核心發展理念中。而這恰恰也是近幾年比亞迪實現大爆發的根本原因,以及給其他中國企業再次向上的發展啟示。

產品導向、技術內核,廣納賢才為持續科技創新

其實比亞迪廣納賢才的原因很好理解,兩組數據就能說清楚這其中的緣由。一是比亞迪2023校招的3.18萬名大學生中,碩博占比高達60%以上,招收研發人員占校招總人數的80%。

二是比亞迪自1995年成立以來,年年加碼研發投入。截至2022年底,其已經擁有超6.9萬名研發工程師,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萬項、授權專利超2.8萬項,每天專利申請19件、專利授權15件,獲得專利金獎4項,同年研發投入總額達人民幣202.2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4.77%。20年來,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已超過1千億,擁有11個研究院。

顯然,比亞迪如今的爆發並非偶然踩中風口所致,而是一家產品導向、技術內核的科技型企業持續科技創新帶來的必然爆發。而大規模、高質量的校招,就是其科技創新必要的舉措。力求用人才創新去落地技術創領,以確保比亞迪製造能始終保持對同時期同類產品的技術代差優勢。

之所以比亞迪能在近兩年如此內卷的汽車行業中實現大爆發,就與其新技術的密集落地密不可分。拿我們熟知的汽車領域來說,「刀片電池」讓電池安全不再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疑慮和阻礙;DM-i/DM-p超級混動技術彌補了此前混動車普遍存在饋電油耗高、動力弱的短板,而且還將售價妥妥地拉低到了和同級別燃油車一樣的水平,展現出了平替燃油車的競爭力。

搭載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e平台3.0,則讓比亞迪純電車型在設計顏值、續航達成率、駕控性能、主被動安全、智能化等方面全面領跑行業。易四方平台、雲輦技術更是讓眾人看到比亞迪用技術實力向國際一線豪華品牌叫板的必然。如此再回過頭來看比亞迪2023年校招中的求賢若渴,也就完全能明白其用意了。

產品市場認可度高,「糧草」充足可支撐編制擴充

當然,在這個汽車從燃油向新能源過渡、AI、元宇宙即將井噴的時代節點之上,應該所有的企業都知道科技創新的必要性,同樣也深知技術科研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重要。照理說大型製造型企業校招廣納賢才應該是一個普遍現象才對,那我們為什麼並沒有聽到比亞迪之外的其他企業大規模校招的消息呢?問題就在於想是一回事,有沒有實力去干又是另一回事。

說直白一點,就是比亞迪兜里足夠殷實,有足夠的錢和糧去招兵買馬、擴充編制;而有相當部分企業眼下都身處經濟低迷的泥沼,還在為自救絞盡腦汁,壓根兒沒有精力去顧及人才儲備的事。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何比亞迪能在眾多企業掙扎煎熬之際獨善其身呢?我們還是從熟知的汽車市場找答案,來看看比亞迪的銷量表現。

2022年,比亞迪全年新車銷量為186.3萬輛、同比增長208.6%,不僅在中國品牌中獨占鰲頭,同時也將曾經不可一世的所有合資品牌拋在了身後。而令一眾企業焦頭爛額的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車累計銷量高達125.26萬輛,同比增長94.25%,在高位上依然完成了大幅增長。

此外,比亞迪主導騰勢汽車,也憑藉超級混動的實力用騰勢D9成功攻占了此前中國品牌久攻不下的中高端MPV市場。下半年,由「易四方」平台打造而來,搭載比亞迪「雲輦技術」的百萬級新能源高端豪華品牌首款車型「仰望U8」也會上市,千呼萬喚的個性化品牌「方程豹」也會如約面市。

更關鍵的是,比亞迪除了整車製造之外,還擁有全行業最完備的零部件自主研發和供應體系,具備新技術落地的完整通路,這也為其產品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享有代差優勢提供了先決條件。並且比亞迪除了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銷售之外,其業務還覆蓋新能源商用車製造;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新能源獲取、儲存、使用整體解決方案供應;電子設備製造多個領域,2022年集團營收達4240.6億元,同比增長96.2%,是在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的世界500強企業,其實力足以支撐大規模的人才引進和培養。

雙向奔赴,因青年才俊在此能獲得理想的待遇和前景

招聘和就業是一場雙向奔赴,比亞迪在2023校招中招超3萬名應屆生,除了自身的發展需要和實力作為支撐之外,還有一點也至關重要,就是其能為廣大優秀應屆生提供他們理想的待遇和發展前景。

事實上比亞迪2023年校招的崗位遍布37個城市,招聘專業也覆蓋了機械、電氣、電子信息、自動化、計算機、力學、交通運輸、化學、材料、工業工程、物理學、土木、儀器、統計學、數學、能源動力、物流管理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50個專業類別,做到了讓應屆生「有崗可投」。

另外,比亞迪還擁有專業完善的人才培訓、培養體系,堅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發展理念,搭建出了一個多層次的學習型組織。利用線上、線下多培訓渠道,通過面授、案例研討、活動拓展、技能比武、項目研討等多種創新培訓與培養方式,持續提升公司的人才競爭力。在應屆生眼裡,這也是一項實現自我成長不小的「福利」。

而前文中筆者提到比亞迪的業務範圍業務橫跨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和電子四大產業,除了新能源乘用車,以新能源大巴為代表的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已在全球六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0個城市累計交付超9.5萬輛,總運營里程超100億公里;比亞迪雲軌已落戶全國多座城市甚至是巴西薩爾瓦多這樣的海外城市,成為了當地民眾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比亞迪電子業務也已滲透全球智慧型手機、平板、計算機、新能源汽車、戶用儲能、智能家居、遊戲硬體、無人機、物聯網、機器人、通信設備、醫療健康設備等市場領域;作為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比亞迪新能源產品更是覆蓋了消費類3C電池、動力電池、光儲一體化等領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牢牢占據行業前列,可以說為應屆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還有,比亞迪在深圳、重慶兩地設立了兩個創新實踐基地、三個工作站,在站人數逐年翻倍,目前已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三所學校,建立14個學科16個流動站聯合培養博士後。並在2021年廣東省眾創杯博士博士後創業創新大賽創新賽中榮獲銀獎,在國家人社部首屆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創新賽中榮獲銅獎,已經培養出成果豐碩的博士後天團,成就了不少高級人才的夢想。

而這一切都客觀反映出一個事實,即比亞迪能為高級人才們持續提供其理想的待遇、施展個人才能的舞台,以及光明的前景。對有才能、有抱負、有遠見的應屆生而言,無疑有著最大的吸引力。換句話說,比亞迪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也是眾多高知人士的共識。

結語:比亞迪2023年校招超3萬名應屆生,這場雙向奔赴背後的邏輯,其實就是在信息和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及未來,普羅大眾對待消費會越來越理性,越來越看重產品本身的功能價值。唯有加大投入進行科技創新,並積極在產品上落地,方才可能贏得市場和民眾的認可尊重,最終形成產品熱銷、資金收益、人才儲備、科技創新的正向循環。而這,就是中國車企乃至所有中國品牌實現二次向上的必經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ac9d726bcff3f094daa7b2a7721d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