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婆婆帶娃」成了社會的熱點,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有的家庭婆婆很樂意幫忙帶孩子,但寶媽擔心老人的育兒方式老舊不讓婆婆帶娃。也有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或者事業型的寶媽,想讓婆婆幫忙帶娃而婆婆不願意幫忙的。
經常聽有些寶媽講「現在不幫我帶孩子,等你老了就別指望我養老」、「月子之仇,不共戴天」等這樣的說法。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婆婆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倘若不幫忙帶,就要記恨一輩子,老人養老問題就不過問。這種思想的背後,卻很少人去思考:婆婆真的有義務給子女帶孩子嗎?
從法律層面上來看,孩子的監護人是爸爸媽媽,而不是爺爺奶奶,婆婆並沒有義務幫子女帶孩子。婆婆的義務是養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養育孫子。但是贍養老人卻是義務,畢竟老人養育了老公,理應回報老人對老公的養育之恩,不能因為不幫忙帶孩子就說出拒絕贍養老人的話。
現在一般奶奶輩的都是50後、60後多一些,她們是最苦的一代人。她們年輕時當媳婦的時候,那個時代媳婦常受老一輩人的欺負和壓迫,好不容易熬成了婆,但是時代又變了,現在又是婆婆寵溺兒媳的時代,所以作為子女兒媳的我們,要多體諒她們,老人也不容易。
1、婆婆帶娃是情分,不是本分
畢竟孩子的監護人是父母,不是爺爺奶奶。有義務帶孩子的是父母,不是老人。婆婆一般心疼自己的兒子,想減輕年輕人的負擔,也有些奶奶就是親自己的孫子,不帶不行,不管老人是出於什麼理由,幫忙帶孩子就是最大的情分。倘若不幫忙帶孩子,我們也沒有理由拒絕贍養老人,畢竟對老公有養育之恩,贍養老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2、婆婆帶娃是輔助性的
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身體真的不滿足帶娃的條件了,所以並不適合一直帶孩子。而且從親子成長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和情感需求是老人無法替代的。
所以,無論從老人身體條件出發,還是從親子關係來看,婆婆帶孩子只是一個幫襯,大多數時間還是要靠孩子的父母。
3、懂得感恩
婆婆幫忙帶娃是犧牲了自己的老年生活,而且還要做飯、洗衣、做家務,有的婆婆不僅幫忙帶孩子,還負責孩子的奶粉、衣物、尿不濕等。所以,婆婆帶孩子幫我們減少了很多勞累,減輕了很多負擔,要懂得感恩。不應該再吹毛求疵,嫌婆婆帶的孩子不好,或者這不好那不好,畢竟婆婆還是幫了不少的忙。
4、適當給婆婆「工錢」
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要適當給婆婆一些「工錢」。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多給點,讓婆婆也高興高興,經濟條件不好的,也適當給一點,雖然錢不多,但是表達了對婆婆付出的認可,表示了對婆婆的感謝。
年輕人工作繁忙,婆婆幫忙帶孩子,也是為了整個家庭好,年輕人應該懂得感激。如果婆婆由於各種原因而不能幫忙帶孩子,那也是不能強求的事情, 他們也應該有他們自己的老年生活,也請體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