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
字子瑜,琅琊人。生於174年,卒於241年。眾所周知的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他的大概事跡大家還是比較清楚。這裡聊些少為人熟知的:
武將諸葛瑾
相信在大多數人眼中,諸葛瑾是名文官。但這更多是文藝作品的固有印象。在漢末三國時,文武臣區分其實倒不是那麼明顯。尤其大家眼中的文臣實際上在歷史上更多的形象是一名武將。歷史上雖然滿腹經綸的諸葛瑾也不例外,也是名將領。我們看看他的歷任官職:
(1)公元201年後,先後任海鹽縣長、孫權長史、中司馬。中司馬便是一個武職,自此諸葛瑾便一直以武將身份出現在歷史上;
(2)公元219年,從呂蒙攻荊州後。以綏南將軍代領呂蒙的南郡太守,封宣城侯,駐公安;
(3)公元222年,孫權被封為曹魏吳王,諸葛瑾升任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4)公元226年,升任驃騎將軍;
(5)公元229年,孫權稱帝,諸葛瑾升任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在軍職上僅次於上大將軍陸遜。
除以上任職經歷看之外,孫權也把諸葛瑾視為大將而不是文臣:
「後壹奸罪發露伏誅, 權引咎責躬, 乃使中書郎袁禮告謝諸大將,因問時事所當損益。禮還,復有詔責數諸葛瑾、步騭、朱然、 呂岱等曰:『袁禮還,雲與子瑜、子山、義封、定公相見,並以時事當有所先後,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陳,悉推之伯言、承 明。伯言、承明見禮,泣涕懇惻,辭旨辛苦,至乃懷執危怖, 有不自安之心。聞此悵然,深自刻怪。』——《三國志集解·吳書二·吳主權》」
雖然說諸葛瑾的用兵水平遠不如其弟多矣,可謂是戰無不敗,而其地位又頗高,同時代或許有個人物可以類比。便是曹魏大將軍夏侯惇。那麼孫權有多親厚諸葛瑾呢?給予的親厚可謂是群臣之首,一點不亞於劉備之於諸葛亮。但孫權對諸葛瑾的信賴不是那麼著名,更多原因還是在於諸葛瑾對比諸葛亮水平還是差得多了點。如用鳥類來類比,諸葛亮是當是鳳凰,諸葛瑾也能是只孔雀。但孔雀終究凡鳥。
但或許正是因為諸葛瑾是凡鳥,他和孫權的關係比起君臣,更可以用朋友來形容。我們來看看孫權的「肉麻」情話。我就不翻譯了,原文才顯其精髓:
「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三國志-張顧諸葛步傳》
「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江表傳》
除此之外,孫權對諸葛瑾的親厚還有類似於在盛怒下,為了諸葛瑾而赦免臣子的事跡。為什麼孫權對諸葛瑾如此親厚呢?
答案是因為諸葛瑾的情商之高相當於其弟的智商之高。
他和孫權談話、勸諫的時候,從來沒有激切直言,只大略表達自己的指向,如果看出孫權和他的意見不合。那麼便放棄正在闡述的內容,而是去轉換話題去談其他的事。再慢慢的從頭開始講起另一個相似的事情,讓孫權慢慢接受諸葛瑾要談或勸諫的事。有些孫權想說而不敢說的話,諸葛瑾也會揣摩著孫權的思路,寫信勸慰孫權。
相信每個君王都很希望有用一個像諸葛瑾那樣會說話的臣子的。而且更難得是,這位費盡心思為自己考慮的臣子不是我們常見的奸臣。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臣子。
諸葛瑾所勸諫的事情,無一不是正事。
也正是這樣,諸葛瑾不但在群臣中口碑很好,也得到孫權親厚,才能居於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