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在結婚是件難事,因為彩禮越來越高,結婚不單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家庭的事情。
很多農村父母為了給兒子結婚,會早早存錢,但往往還是湊不夠彩禮錢。
但是農村結婚,男方家要給彩禮錢,女方家也要給嫁妝,為何普遍覺得男方虧了呢?
而最近人們發現,隨著年輕人長大,農村的彩禮也迎來了升級版,四輪三邊兩甩,農村男生了解了麼?
話不多說,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擊破吧!
四輪三邊兩甩
在父母甚至爺爺奶奶那一代的農村,結婚大多都會要求「三轉一響四大件」,而時代在飛速發展,這些結婚物件也得與時俱進了。
之前也有說過,現在大多要求的是「一動不動」,也就是車子和房子。
不過結婚除了要求車房,彩禮錢金額,還附加了一些,那就是下面將給大家說的「四輪三邊兩甩」!
「四輪」當然就是指的車子,以前農村要求有車有房,卻只是說有就可以,沒要求是什麼車和房子,而現在一些農村說了,車子必須是四輪的,最差也要麵包車。
而「三邊」就很複雜了,其中一邊就是,房子最好在路邊,這樣婚後出行方便還能保值增值。
另外就是,男方是獨子更好,這樣就不存在兄弟姐妹之間相處的糾葛,甚至是財產的分割。
最後就是,男方父母最好年輕一些,這樣嫁過去能少操點心,說不定公婆還能幫忙帶孩子。
至於「二甩」,其實就是說,與男方結婚後,最好是不用和公婆住在一起,也就是甩開公婆,夫妻兩單獨住在一起。
其實這些要求,在我老家也有部分開始施行,比如四輪車、靠路邊的房子或者地基,以及婚後是否與父母住一起的問題,其他的說公婆是否年輕?是否是獨子?這兩點其實大多女生不是很在意!
90後和80、70後的農村還是有很多不一樣,女孩子不像老一輩那樣沒有讀過書,思想觀念保守,所以新一代的女孩們,對結婚的要求自然會更多一些。
我記得在我媽媽和奶奶兩輩人中,她們一直在說以前農村的婆婆很難伺候,總被故意刁難之類的,所以在我們這一輩人心中,能不和公婆住在一起,是很多女孩子一直在追求的。
我個人理解的「二甩」沒有說很殘酷,甩開兩個老人不管,而是說,如果可以的話,能與公婆分開住,大家偶爾來往,有事情一起商量,聚聚什麼的,都是比較好的。
但如果說是要一直和公婆住一起,不僅是現在農村女孩,大城市女孩子大概也不是很願意吧。
農村之前因為彩禮錢已經讓男方家庭承受不起結婚的壓力,但就像我曾假設的,如果男方來女方家上門,孩子隨女方家姓,那麼女方家出彩禮錢。
當然,之前忘了女方家需要支付嫁妝這件事,所以如果男方來上門,女方家給彩禮,那麼男方家也要出嫁妝,這樣就比較公平了,不知農村的男女們,是否覺得這樣的方式可取?
如果不附加其他的禮,這樣調換個人覺得是可以的,對於出不起彩禮錢的男方,可以選擇上門。
不過現在農村結婚的要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苛刻,的確男方家庭是會壓力山大的。
上門說到的「四輪三邊兩甩」其實都只是附加的,換句話說,這些是加分項,而不是硬性條件。
大多的農村也只要求有車(代步工具,不具體指四輪車),有房(住的地方,不一定在路邊或鎮上),以及合適的彩禮錢,還有女婿對自家女兒是否真心等人品問題。
農村在嫁娶上規矩的確多,彩禮和假裝成為一種禮尚往來的事情。
如果男方不出彩禮,女方家也不出嫁妝,以後兩家大多是不來往的。
所以合適的彩禮錢和嫁妝是連接兩家人的一種紐帶,想像一下,在你們結婚前,你的父母和另一半的父母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的,他們之間也需要一些東西連接在一起,以後才有來往的必要。
比如我大姐和姐夫,以前就是沒有要彩禮錢,這麼多年我爸媽和姐夫的家人幾乎不怎麼來往,雙方有事情也不邀請。
在農村看來,彩禮是男方的一種禮貌,女方在收到後用嫁妝還禮。
農村男方父母一直在準備彩禮錢,女方父母也一樣,也會提前為女兒準備嫁妝。
雖然很多時候彩禮錢要比嫁妝高很多,但大多農村女孩嫁過去是要侍奉公婆的,孩子也要隨男方家姓,所以當然不可能對等。
現在很多夫妻會說,男方買房,女方買車或者裝修,但顯然這對於女方來說也是不划算的。
房子是保值增值的,但裝修和車子會隨著時間的更替而變得一文不值。
這些問題一直在困擾著很多想結婚的男女,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那麼關於農村是否應該出彩禮和嫁妝,以及新彩禮的要求等問題,大家有何看法呢?結婚,到底誰賺了誰虧了,真的重要麼?一起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