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我父母那輩,農村家家戶戶用的廁所都是旱廁,一到夏天那個氣味的確難聞。
最尷尬的是,農村的廁所大多是男女共用,有時候去廁所容易遇到「撞車」現象。
以前還有人去家裡的旱廁上廁所,不小心把手機摔下去的情況。
甚至自家養的雞和狗,一不小心也會掉到廁所里。
而農村的旱廁本身挖的就比較深,一旦掉下去就很難撈起來,像手機這樣的,撈起來能用的幾率也不大,雞和狗也有可能掉廁所被淹死。
反正旱廁的不方便之處是很明顯的!
也是因為想到這裡,國家全面實行農村廁改。
去年的話,據說就農村廁所改造投入的補貼是70億,用來對一千萬戶農民的廁所改造,可見國家對農村廁改的重視。
那麼既然補貼力度那麼大,農民真正廁改中,花了多少錢呢?下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同地區農民朋友們的反饋!
對農村廁改進行補貼也是考慮到農民負擔重,收入困難,算是給農民的一種解壓,算是一個惠農政策。
其次,補貼的話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能讓農民更好的配合廁改工作,如果沒有補貼,農民會覺得很麻煩,甚至出現不願意的情況。
有人說,自己所在村廁改的補貼是每戶750元,但村委會覺得750不夠,就又申請了200元作為補貼,相當於是一個廁所,每戶補貼950元,農民是不需要出錢的。
但因為廁改的話包括了沉澱池、化糞池兩種,而且還需要排氣管排氣,所以有的地方平均是一千塊左右,有的地方還達到了1300多塊錢,比如甘肅的一些農民朋友就表示,財政直接撥款,建造封閉式水廁。
甚至連施工都是免費的,有的農村已經達到戶戶落實,不過像我老家,廁改還沒有聽說,大多農民用的還是旱廁,典型的人家是出於衛生方便自己出錢安裝的水廁。
所以對於廁改補貼這塊,個人的確不太熟悉,只能看其他農民朋友的反饋了。
大部分的農民朋友表示廁改農民是不需要自己出錢的,只是一兩個月抽一次糞需要出錢,而費用是20-50元抽一次,但農村用水不是很方便,冬天凍住的話就沒法使用了,故而維修之類的,還是需要出錢的。
可也有些朋友表示,他們所在的村是需要交錢的,數目在每戶300塊,也有的說是出300塊買化糞池。
統一交錢,村裡統一找挖機來挖坑把化糞池安進去。
安好了化糞池只是第一步,農民還要自己購買管材、廁盆、水箱等材料。
買好材料後,村裡統一修建廁所外牆安裝等,這部分是不需要出錢的。
綜合下來,廁改可能每戶要花至少600塊左右,而且一旦安好了水廁,還要把之前的旱廁填埋起來,不讓再使用了。
但有說其實是有補貼的,但需要完工後才能領到錢。
有的地方則是沒有直接的現金補貼,而是免費提供磚塊、水泥砂漿等,村裡人參與安裝人工的話,是可以拿到工資的。
可能很多農民會覺得旱廁更好,挑糞淋菜什麼的比較方便,自己處理糞便還不需要花錢,又省了一筆。
但像今年的疫情影響,個人覺得露天旱廁還是不太衛生和安全,相反水廁的清潔程度更高一點。
當然,覺得浪費水的農民朋友們可以考慮不安裝水箱,這樣就可以用生活用水來沖廁所了,方便的同時還能省下一筆錢。
各個地方的說法不一樣,可能補貼政策也有不同。
我老家還沒實行廁改,所以不清楚具體的補貼政策,到底農民需不要要自己出錢呢?大家可以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