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當中,人們比較常吃的,水分比較多的水果除了西瓜,怕就是梨子了,這兩種水果也是農村比較常見的,比較好種植,而且每個地方種出來的品種似乎也是千差萬別,在大別山下的某個農村,就有一種稀缺梨樹,結出來的果子當地人叫它「老漢美」,很受當地老年人喜愛。
這種梨樹在當地基本上家家都有種植,但是他們很少外銷,都是留著自家慢慢吃,與一般梨樹不同的是當地老年人在梨樹成熟的季節摘下梨子後不是當時就立即吃掉,一般都會放上三五天再吃,原因很簡單,剛摘下的梨子比較脆,老年人一般牙齒不好,或者沒有牙齒,所以嚼不動,等放上三五天這梨子就不一樣了,這時候就變得又軟又香甜可口,特別是裡面的果梗部分,軟軟的,輕輕一吸就到嘴裡了。也就是這樣,當地的農村大伯都叫他「老漢美」,顧名思義就是老漢的美食。
這種梨樹其實不是當地特產的,也是村裡有一家農戶的兒子從外地帶回來的樹枝嫁接的,因為當時這個村民的兒子在梨子成熟的季節回了一趟老家,發現家裡種植的幾顆梨樹梨子都熟透了,卻沒摘下來吃,問過原因後才知道,原來是他爸年齡大了,牙齒掉了,吃不動這種梨子了,後來小伙回城之後,多方打聽,就在外鄉找來些新品種,把樹枝帶回家進過嫁接後,就變樣了。
後來新品種開花結果,老漢按照兒子說的,等梨子熟了後,摘下來放了幾天再吃,果然好吃,就給村裡其他村民一家送了點,大家都覺得很好吃,挺適合老年人吃的,村民吃過後問這梨子叫什麼梨?老漢一臉茫然,說自己也不知道,後來就給他取名字叫「老漢美」,就這樣,這個品種的梨樹就在當地傳開了,後來村民都搶著嫁接。
再後來,鄰村的人也知道了,也有人想吃這種梨子,每次上街的時候,老漢的幾個玩的比較好的人,都讓帶些梨子過去,開始的時候是免費的,時間長了,幾個老夥計覺得不好意思,就慢慢開始給錢了,因為街上種植梨樹也不方便,後來消息一傳十,十傳百,這種梨子在當地就很受老年人喜愛了,每年都是供不應求,老漢說雖然這種梨子有市場,但是自己年齡大了,也不打算加大種植面積,這商機就白白給流失了,小編覺得有點可惜了。
對於這種梨子為什麼很受老年人喜愛,其實也不用小編多說,主要是方便吃,比較軟,味道又不錯,營養價值也不錯,其實也是一次偶然事件,導致出現這樣的新局面,這就有點像大家常說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有時候我們拚命想賺錢,卻找不到商機,有時候商機一下就出現了。對於這種梨子,既然受當地的老年人喜愛,小編想別的地方的農村老年人應該也喜歡吃這種梨子,一方面是不是可以把這些品種引進到別的地方,另外一方面,這老年人的市場也不是小市場,是不是可以把這商機給拿下?
對此大家怎麼看?有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你們那邊有這個品種嗎?如果有的話,當地老年人喜歡吃嗎?如果沒有,你覺得這個老人年的市場商機如何?適合農村小伙去開發嗎?歡迎留言評論,說說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