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 地理學家的 名臣風範

2023-12-04   竹鶯說事

原標題:酈道元 地理學家的 名臣風範

劉立祥

酈道元(466—527年),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北魏名臣。歷任尚書主客郎、治書侍御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黃門侍郎、侍中兼攝行台尚書、御史中尉、關右大使等職。人們大多只關注作為著名地理學家的酈道元,知道其皇皇巨著《水經注》,而忽略了他為官一生正氣凜然不避權貴、建功四方萬死不辭的名臣風範。

自幼好學

襲爵位步入仕途

酈道元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其高祖父酈瑛,為前秦蜀郡太守;曾祖父酈紹,為後燕濮陽太守,後歸北魏,任兗州監軍;祖父酈嵩,為北魏天水太守;父親酈范堪稱北魏重臣,他處在北魏雄才大略的太武帝拓跋燾和孝文帝拓跋宏大展宏圖的年代,初仕東宮,賜爵永寧縣男,加授寧遠將軍,屢建戰功,後歷任青州刺史、尚書右丞、平東將軍、青州都督等職,晉爵永寧侯,封范陽公。

隨宦遊四方的父親不斷遷徙漂泊,是酈道元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大特點。最初,他與母親跟隨時任青州刺史的父親生活在青州,後來隨著父親職位的變換與任職地域的變遷,不斷從一地遷居到另一地,每每是剛剛移居到某地不久,還沒來得及熟悉當地環境和風土人情,又要遷居到新的地方。

酈道元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尤其對於遊覽山水風光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對他畢生讀書與撰述情態的生動寫照。《北史·酈道元列傳》稱:「道元好學,歷覽奇書。」這種頻繁遷徙的日子,雖給酈道元一家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徒增了諸多辛勞和煩惱,卻也給酈道元提供了更多觀察世界的窗口和契機,使他得以飽覽各地的山川風物,盡情地閱讀自然界這部無字之書,激發了他對於祖國大好河山的熾烈之愛。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酈道元的父親酈范病逝,酈道元承襲永寧侯爵位,依照降等承襲的慣例襲伯爵。太和十七年,酈道元就任尚書主客郎,並於轉年隨孝文帝北巡,到達陰山講武台,後遷任太傅掾。酈道元執法清正嚴明,使得御史中尉李彪對他刮目相看,奏請朝廷擢升酈道元為治書侍御史。

太和二十二年,御史中尉李彪與尚書僕射李沖發生衝突,李沖憤而上表彈劾李彪,李彪遭罷官。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酈道元雖沒犯什麼錯,卻因為是李彪的屬官而受牽連,也被罷免官職。

鐵腕行政

為政四方建功勳

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501),酈道元被朝廷起用,任命為冀州鎮東府長史。其時,冀州刺史為於勁,於勁的女兒是宣武帝的皇后,於勁也因此備受器重,受命統兵西征關中,一去就是三年。在此期間,冀州政務及一應事務都由酈道元主持料理。酈道元雖無刺史之名,卻在長達三年的時間裡實實在在地行使刺史職權,且毫不畏怯怕事,大刀闊斧地革陋習、推新政、興利除弊、嚴刑峻法,「為政嚴酷,吏人畏之,奸盜逃於他境」,人們非常敬畏他,以至於奸人盜賊紛紛逃往他鄉,冀州境內大治。

朝廷發現了酈道元非凡的理政才能,擢升他為魯陽郡太守。酈道元上任伊始,便上疏朝廷,請求在魯陽興辦學校、推行教育、教化鄉民,促進社會發展。朝廷下詔說:「魯陽原本沒有高等的學校,現在接受此項好的建議,像西漢文翁在蜀郡興教辦學、教化百姓那樣,實現魯陽的文明教化。」酈道元在魯陽郡執政期間,文教大興,社會安定,山上蠻人敬服於他的威名,不敢再胡作非為,騷擾百姓。

宣武帝延昌年間(512—515年),酈道元調任東荊州刺史,依然秉持雷厲風行、鐵腕行政的一貫作風,「威猛為政,如在冀州」。當地豪強哪裡受過這種管制,便鼓動和帶領一些百姓到朝廷告御狀,指控酈道元苛刻嚴酷,請求朝廷罷免酈道元,召回前任刺史寇祖禮復任。

這些豪強為什麼對寇祖禮情有獨鍾?因為這個寇祖禮是個貪贓枉法阿諛攀附權貴之徒,也只有這樣的貪官才能和當地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沆瀣一氣。令人遺憾的是朝廷竟然黑白不分,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罷免了酈道元,召回了寇祖禮,並派遣70名戍邊士卒送酈道元回京。當寇祖禮回到東荊州,恰遇東窗事發也被罷官。

無官一身輕,酈道元便開始著手《水經注》的著述事宜。

孝明帝元詡正光五年(524),朝廷起復酈道元擔任河南尹。這一年爆發了六鎮起義,關隴、河北各地民眾紛紛起兵響應,使得北魏統治瀕臨崩潰的邊緣。是年八月,孝明帝決定採用懷柔政策,把沃野鎮、懷朔鎮、薄骨律、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御夷鎮等地都升級為州,任命酈道元為持節兼黃門侍郎,急速前往北方各鎮撫慰,但此時六鎮起義已從燎原之勢發展到如火如荼、轟轟烈烈,酈道元無功而返,孝明帝不得不藉助柔然實施鎮壓。

孝明帝孝昌元年(525)正月,南梁大軍攻打揚州,宗室重臣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反叛,自稱天子,國號為「宋」,改元「天啟」,孝明帝下詔任命酈道元為持節兼侍中、攝行台尚書,節制調度諸軍,揮師征討,多有斬獲,元法僧兵敗主動請降。

剛正不阿

得罪王公埋禍根

孝昌二年,朝廷任命酈道元為安南將軍、御史中尉,成為直接聽命於皇帝掌握全國監察大權的朝中重臣。「道元素有嚴猛之稱,權豪始頗憚之」,酈道元的為政風格素來以威猛著稱,如今手握全國監察大權,更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雷厲風行,為此得罪了不少不法權貴。

由於當時北魏實行戰時體制,軍中監督執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自然也懲處了不少不守規矩的軍中將領。得罪了一般權貴也就罷了,得罪了神通廣大的宗室王公,難免要吃不了兜著走,而酈道元至少得罪了兩位宗室王公。

一個是城陽懷王、尚書令元徽。元徽是景穆帝拓跋晃曾孫,時任尚書令、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元徽與其叔父廣陽王元淵向來有過節兒,為泄私憤,不惜捏造事實對元淵進行誣陷。酈道元秉公決斷,查明事實真相,使元淵得以昭雪。元徽是一個「外似柔謹,內多猜忌,睚眥之忿,必思報復」的小人,平日裡驕橫跋扈、無人敢惹,受此「委屈」,元徽憤懣難平,對酈道元懷恨在心,必欲尋機報復。

另一個是汝南王、司州牧元悅。元悅「為性不倫……而更好男色」,終日與其侍從丘念打得火熱,兩人時常同臥同起、出雙入對。元悅十分寵幸丘念,甚至連選擢州官這樣的大事也大多由丘念來定奪。丘念仗著元悅寵信,時常為非作歹,頻頻觸犯法律,酈道元下定決心要懲處他。丘念也很狡猾,時常藏身於汝南王府,深居簡出,只是偶爾回家。酈道元不便闖進王府去捉拿人犯,只能尋覓等待其他途徑。

有一次,丘念悄悄回家,酈道元秘密探查得到信息,便趁此機會將丘念拘捕,關進監獄。元悅自知丘念落到酈道元手裡凶多吉少,慌忙向垂簾聽政的胡太后奏報,請求保全丘念的性命,胡太后當即詔令赦免丘念。元悅欣喜萬分,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酈道元竟然搶在詔令送達之前砍掉了丘念的腦袋,並就此事上疏彈劾元悅的不法行徑。元悅自此對酈道元恨之入骨,恨不得將其除之而後快。

結怨權貴、得罪宗室王公,為酈道元日後的人生悲劇埋下了禍根。

不避生死

關右大使勇捐軀

元悅和元徽無時無刻不在思謀著如何報復酈道元,還之以顏色,一雪前恥。終於,報仇的機會來了。

孝昌三年,齊王、雍州刺史蕭寶夤在長安暴露出反叛的跡象,消息很快傳到了京都洛陽。

蕭寶夤是南齊宗室,在南齊被梁武帝蕭衍取代後逃往北魏,在北魏頗受重用,還娶了孝文帝之女南陽公主為妻。孝明帝與眾大臣商議,決定選派一位賢能得力的大臣前往長安巡視安撫,探明蕭寶夤的虛實,再作進一步計議。

元徽等極力向朝廷建議,派酈道元為關右大使,立即前往長安。顯然,狡猾陰險的元徽是巧施借刀殺人之計,圖謀借蕭寶夤之手殺掉酈道元。

明知是遭人暗算,酈道元依然毫不畏懼,義無反顧地投身虎口,踏上了西赴長安之路。

蕭寶夤要舉旗造反,自然格外關注北魏朝廷的動向,酈道元尚未啟程,他便得到了消息,遂派麾下行台郎中郭子帙率領一支兵馬前往途中攔截。酈道元一行走到陰盤驛亭(今陝西西安),遭遇郭子帙率領的叛軍阻擊,寡不敵眾,只好退到山岡上,憑險據守。

山上沒水,沒水就沒法活命,唯一的解決途徑是到山下的井中汲取。由於處在叛軍包圍之中,下山取水根本不可能,要解決水源問題,酈道元只能帶領隨行將士在山岡上打井,可是辛辛苦苦鑽井十多丈,一滴水也沒能見到。

無水無糧,也沒有任何補給,更沒有任何外援,戰鬥力銳減,酈道元指揮布置的防線很快被叛軍攻破。酈道元被衝上來的叛軍殺害,同時遇難的還有他的弟弟和兩個兒子。據《北史·酈道元列傳》,面對潮水般湧上來的叛軍,酈道元毫無懼色,視死如歸,「瞋目叱賊,厲聲而死」。

撰《水經注》

澤被萬世譽千秋

酈道元慷慨就義,為後世留下了他傾畢生心血撰寫的《水經注》,光耀千古,澤被萬世。

《水經》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簡要記述了137條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酈道元以《水經》為綱,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撰成《水經注》,記述了1252條河流,以及兩岸的山陵城邑、風土人情、珍物異事,同時記述了諸多與河流相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說、漁歌民謠等,特別是其中記載了從古以來的大小戰役300餘次。全書共40卷,30多萬字,比《水經》的文字增加了20多倍。

《水經注》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重要參考價值。《水經注》遣詞精當、語言清麗、文采斑斕,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學巨著,也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古今中外研究《水經注》者極多,已形成了一門世界性的學問——「酈學」。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曾經評價說:「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則袁中郎。」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說:「酈道元是一個對祖國河山充滿了深厚感情的愛國主義者,而他的這部大體上以西漢版圖為基礎的地理巨著《水經注》,正是他這種愛國主義思想的見證。時至今日,我們誦讀這部著作中的對於祖國河山的生動描寫和熱情讚美,仍然激發著我們熱愛祖國的熱情。因此,我們認為《水經注》是一部偉大的愛國主義著作,這是信而有徵的。」毛澤東也曾稱讚酈道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認為酈道元很會調查研究,說:「《水經注》寫得好!但不是深入實地地去走一走,是寫不出那麼好的文字的。」

巨著輝粲映日月,光芒遮蔽名臣節。《水經注》,澤萬世,碧血流盡心如鐵。酈道元不僅是成就巨大的地理學家、文學家,更是為官剛正、不畏權貴的忠良賢臣,是北魏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