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峨眉山 | 人生,不過一場背夫之行!

2024-05-12     峨眉山景區

原標題:只有峨眉山 | 人生,不過一場背夫之行!

在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

你會看到背負一兩百斤物品的背夫

步履沉穩卻又敏捷地攀爬

「背夫」是峨眉山上自古以來就有的職業

世世代代的背夫

用頑強的腰杆扛起了重物抬起了遊客

也從山腳抬上了整個峨眉上的一切生活

每個背夫都有自己的三件套

在中國,每一座不同的山頭都有力工。泰山有挑夫,重慶有棒棒,峨眉山有背夫。

毛巾、背架,登山杖,是峨眉背夫三件套。

峨眉山的背夫,普遍使用竹編的背架,毛巾就搭在背架的頂上,「想揩汗水的時候就拉過來,用完了一把甩到後面去。方便。」

登山杖則是特殊的T形,上山下山都靠這個支撐腳力,能將腿部的負擔分散一下。每走一段路,需要休息的時候,人就靠著樹,用這根T形棒子撐住背架底座,站在道旁休息。

對背夫來說,東西背上身,人就坐不下去了。

背起了整座峨眉山

山民們成為背夫,要從東漢順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說起。

那時,印度佛教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傳入峨眉。有人在這裡建寺傳教,背夫職業也應運而生。

峨眉山山道崎嶇艱難,生產、生活物資都需要背夫從山下運到山巔。

峨眉山歷代共創建廟宇200餘座,那些物資亦全部是靠背夫們運輸上去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塊門檻石,都凝結著數不清的背夫靜默的汗水。

峨眉山的山道也是背夫背上去的。

每一塊石板至少也是100多斤,一個人一次只能背一塊。就這樣,一塊一趟,行人踏一腳就是背夫的負重三小時……這是一項數量龐大、成果恢宏的工程,就像是螞蟻搬家一樣,很難想到這樣綿長的山道是靠人力一點一滴鋪設而成。

可以說,是背夫背起了整座峨眉山。

完美復刻「千年背夫」的故事

背夫的故事與功勞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下,但在王潮歌導演的作品《只有峨眉山》戲劇幻城中,「雲之上」情境體驗劇場第三空間則完美復刻峨眉山「千年背夫」的故事。

燈光投影在鋁網上,折射出山峰、屋檐,甚至是峨眉山的背夫形象。極富層次感的視覺效果,仿佛跨越了千山萬水。當了一輩子背夫的老人指著台下的我們說道:「你們和我一樣都是背夫,只不過背的東西不一樣。「此刻,我們的心都被一擊而中。

「你不也是背夫嗎?」

你大概都從未發現,你也是個背夫吧!

背著父母的囑託、兒女的前程,就跟山裡的背夫一樣,你的東西背上肩了,你就坐不下來了。

他們背起了整座峨眉山,你也背起了你的整個人生。

也許命運會發給你一根登山杖,讓你能在疲憊的時候,撐住內心背負的沉重,也許沒有。那就只能像少年第一次上路,哪怕累得全身肌肉都在顫抖,還是要咬緊牙關挺著腰、采實腳下、背著自己的貨物走到最後一步。

「在峨眉山的山道上,

您一定見過背夫吧。

他從您身邊經過,

您可以行一個注目禮,

這是向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致禮,

也是向您自己的致禮。

也許背夫會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消失,

但這樣負重前行的姿勢,依然傳承。"

——《只有峨眉山》戲劇幻城

-END-

來源/《只有峨眉山》

推薦閱讀

一年四季,峨眉山在他的鏡頭下美得如一!

純享圖集 | 峨眉山百里杜鵑正爛漫(一)

萌化啦!我在萬年寺遇見了mini版動物世界

「在看」的瘦十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81990ef365f5aef6e38c8f6aa5c3d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