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新傑教授:神經幹細胞臨床應用進展

2019-12-16   幹細胞者說

人生小哲理

人生一定要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種精神狀態。

正文

目前神經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的進展如何?

神經時訊就此問題採訪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包新傑教授。我們和大家分享包教授的觀點。

來源:神經時訊

神經損傷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脊髓損傷、腦損傷等由於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差,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醫學的進步發展,經研究發現,通過移植人源神經幹細胞,有希望修復和替代患者本身已經損傷或喪失功能的神經細胞,從而達到治癒此類神經系統疾病的目的,為患者帶來希望。那麼目前神經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的進展如何?神經時訊就此問題採訪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包新傑教授。

1

神經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作用機制是什麼?目前神經幹細胞領域的研究熱點有哪些?進展如何?

包新傑教授:

目前認為神經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 細胞替代。移植的神經幹細胞在宿主體內替代宿主已經受損的神經細胞,建立新的神經突觸和神經網絡,從而發揮修復作用。

  • 分泌各種營養因子。

  • 激活內源性神經修復,促進內源性神經幹細胞增殖、遷移和分化,從而修復受損的神經功能。

目前,神經幹細胞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缺血性卒中以及脊髓損傷是研究熱點。英國一家公司基因修飾的神經幹細胞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已在美國clinicaltrial上註冊,現已做到II期臨床研究,採用隨機對照的方式腦內立體定向移植神經幹細胞治療慢性後遺症期缺血性卒中,正在進行中,結果值得期待。

2

由您牽頭的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神經幹細胞腦內精準移植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研究」項目正在進行中,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項目的基本情況以及目前取得的研究進展?

包新傑教授:

該項目於2018年正式立項,這是我們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王任直教授幹細胞研究團隊長期努力的結果。我們依託這項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目前正全力推進神經幹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研究,制定相應的臨床准入標準和行業治療規範。

預計1年內,項目組自主研發的神經幹細胞經中檢院覆核並申請臨床研究備案後,將在北京協和醫院、海軍總醫院、華西醫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4家具備幹細胞臨床研究資質的單位,開展神經幹細胞治療不同時期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由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放射科、核醫學科和臨床統計學多個科室共同設計合作完成。

3

您認為當前神經幹細胞研究及應用中存在著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包新傑教授:

目前神經幹細胞研究及臨床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3大方面。

  • 神經幹細胞來源的倫理問題。細胞多取自於流產胎腦,後續需要成立專業的區域倫理委員會,解決好這一倫理問題。

  • 神經幹細胞體內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問題,對於是否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存在爭論。

  • 神經幹細胞移植入體內的轉歸和追蹤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後續進一步的研究。

4

神經幹細胞產品的臨床轉化的現狀是怎樣的?它的臨床應用前景如何?

包新傑教授:

目前,國內外還沒有正式被批准的神經幹細胞相關產品。進展最快的是英國一家公司研發出的一種基因修飾的神經幹細胞用於治療慢性後遺症期缺血性腦卒中。國內神經幹細胞研發方面獲得中檢院覆核的是,上海安集協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用於帕金森病和小兒腦癱的治療。此外我們項目組的神經幹細胞(海軍總醫院欒佐教授團隊研發)已經在中檢院覆核中,主要用於缺血性腦卒中和小兒腦癱的治療

幹細胞治療,可降低患者的後遺症率及後遺症致殘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社會醫療成本,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但前提,必須是腳踏實地,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好,尤其是細胞質控和臨床研究的質量

采寫 | 董曉慧

審校 | 丁慧鑫

包新傑

包新傑,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現任北京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5年獲評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新星」,2016年被評為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十佳主治醫師」,2017年榮獲「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項目,2013年至2016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北京協和醫院優秀帶教老師,2017年獲評第十六屆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年會優秀論文,2017年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負責863青年科學家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醫科院創新工程重大協同創新項目、北京協和醫院中青年科研基金各1項,以課題骨幹身份參加2項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重點項目。2015年,成果「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神經再生修復的關鍵技術與機理研究」獲得高等院校自然成果獎二等獎;成果「垂體腺瘤的分子機制研究和臨床規範化診治推廣應用」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現為BMC Neurology、《中國實驗動物學報》、《中國比較醫學雜誌》和《醫學研究雜誌》審稿專家。第八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總決賽裁判,北京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考試考官,北京市中小學生金鵬科技論壇授課嘉賓。幹細胞新藥研發及臨床轉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骨幹成員。目前在國內外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SCI論文15篇。參與編寫書籍2部。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