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諸葛亮為何勸劉備處死劉封?只因劉封壞了諸葛亮的大事

2023-06-09     奇趣談史

原標題:關羽死後,諸葛亮為何勸劉備處死劉封?只因劉封壞了諸葛亮的大事

劉封原本是劉備收的義子,曾經深受劉備器重,是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甚至關羽兵敗身死後,劉封有重大責任的情況下,劉備都沒打算殺掉他。

可為什麼諸葛亮三言兩語一說,劉備立馬就動了殺心呢?

這件事,一方面是劉備出於蜀漢政局的穩定性考慮,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封壞了諸葛亮的大事。

劉封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話說劉備雖然娶了三個老婆,卻只生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而劉備本人已經年過40,這實在是令人感到焦慮。

正好在劉備投靠劉表後,駐紮在新野時,長沙有個劉姓人家,其外甥長相威猛高大,武力過人,劉備便將其收為養子,改名劉封。

劉備似乎沒有看錯人,劉封在後來奪取益州之戰中,奮勇殺敵,立下不少戰功,得到了劉備的讚許。

攻取益州後,劉備又接著率軍進攻漢中,與曹操之間爆發了著名的漢中之戰,雙方足足對峙了兩年,劉備才拿下漢中。

到了這一步,昔日諸葛亮「隆中對」提出的先三分天下,再以益州和荊州為基地北伐的方案,已經完成第一步。

劉備攻取了漢中之後,便立即著手布局北伐中原的準備工作。

這個準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以益州為基地出兵北伐的這一路,必須先奪取益州北邊的門戶和咽喉——漢中,這個已經實現。

而第二路以荊州為基地北伐的這一路,必須攻取荊州北部以及周邊的一些軍事重鎮。

此時,劉備雖然奪取了漢中,但荊州北部以及與荊州北部接壤的地區還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尤其是位於襄、樊西面的房陵、上庸這兩大戰略要地還在曹操手中,只要奪取了這倆地方,就可以對曹操控制的襄、樊地區形成鉗形攻勢。

劉備的戰略計劃是:先奪取房陵、上庸兩地,再派出大將駐守,等時機成熟的時候,這兩個地方的駐軍可以配合關羽攻取荊州北部。

所以,劉備派孟達從秭歸出兵攻打房陵,不久之後,房陵被攻克。

接著,劉備又派養子劉封從漢中順沔水而下,孟達由房陵出兵,兩面夾擊上庸,而上庸太守自知不敵,只好開城投降。

至此,劉備北伐中原的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完成,只剩下荊州北部地區是最後的障礙了。

說到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隆中對的完整戰略計劃:

第一步:奪取荊州,再以荊州為基地,攻取益州,建立基業。

第二步:做好北伐的準備工作。

所謂的準備工作就是攻取益州北面的漢中,襄、樊兩地西面的房陵和上庸,以及攻取荊州北部的襄、樊。

為什麼要這麼干?

因為漢中對於川蜀來說,既是北部的重要屏障,也是北伐中原的基地,奪取了漢中,再往北就可以兵鋒直指長安。

另一邊的荊州,它的北部是和中原接壤的,但荊州北部及其西面的戰略要地暫時被曹操占據。

所以只有先攻克房陵、上庸,再以鉗形攻勢,奪取荊州北部,才能為荊州這一路軍掃除通往中原的障礙。

第三步:掃清北伐的障礙後,兵分兩路,一路以益州為基地,出漢中,揮師向長安,另一路以荊州為基地,從荊州北部出宛城,劍指中原。

而劉備奪取漢中以及房陵、上庸之後,其實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第二步的大部分工作。

所以,接下來他便命令鎮守荊州的關羽出兵攻取荊州北部的襄、樊兩地,以掃清北伐的最後障礙。

一旦關羽得手,順利攻取襄陽、樊城,那麼劉備的地盤將與中原接壤,到時候再實施第三步——北伐。

關羽不愧是一員名將,他當即率領荊州軍主力對襄、樊兩地發動猛烈進攻,很快就擒獲曹軍大將龐德,逼降于禁,威震華夏,中原震動。

曹操損兵折將之後,甚至為了安全考慮,都已經有了遷都的想法。

可就在關鍵時刻,劉封的不作為,害死了關羽。

劉封對於丟失荊州負有重大責任

當時,劉備的荊州軍團其實規模也並不算大,區區幾萬人而已,何況劉備並沒有占領荊州全境,只是和曹操、孫權三分荊州之地而已。

所以,關羽圍攻襄、樊之後,一方面,襄、樊兩地的抵抗十分頑強,久攻不克。另一方面,曹操調動中原軍隊南下馳援。

這麼一來,關羽面對敵軍的增援和頑強抵抗,開始出現兵力不足的問題,要想攻下襄、樊,就得投入更多的兵力,實施更大規模的軍事打擊才行。

因此,在進攻襄、樊時,關羽並沒有自大到僅憑荊州軍之力就吃掉這些地方,而是在一開始就不斷寫信給駐軍在上庸的劉封、孟達,要求他們率軍增援,夾擊曹軍。

但劉封和孟達卻以上庸及其周邊郡縣剛剛歸附,人心不穩,不適合出兵為由,拒絕了增援關羽的要求。

事實上,真正的原因絕不是他們所說的這樣。

因為當時劉封和孟達之間已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兩人勢同水火,正忙著內鬥呢。

而他們之間發生矛盾,劉封要負主要責任。

劉封這傢伙自從被劉備委以重任,屯兵於上庸之後,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他變得驕縱跋扈,肆意凌辱屬下。

孟達在這期間也受到劉封的欺辱,因此心懷不滿。

當初,孟達原本是和法正一起入蜀投靠劉璋的,因兩人都得不到重用,所以都傾向於投效劉備。

劉備入蜀時,也是以法正為正使,孟達為副使去迎接的劉備,益州被劉備拿下後,孟達也受到劉備的重用。

好歹孟達也是個將才,有戰功在身,就是諸葛亮來,也得以禮相待。

但劉封可不管這麼多,仗著自己是劉備的養子,早就肆意妄為慣了,時不時地欺負一下孟達,在他眼裡也不是什麼大事。

沒過多久,他們就爆發了一場很嚴重的衝突。

孟達這個人雖然是個武將,但愛好藝術,尤其是十分喜歡音樂,便自己搞了一個樂隊,閒來無事時,便聽聽音樂,順便自己也吹奏一下,陶冶情操。

這原本也不是個什麼大事,但驕縱跋扈的劉封知道以後,乾脆仗著自己是劉備的養子,直接派人把這支樂隊給搶了過去,自己留著用。

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三國志》

這事兒直接激化了他和孟達之間的矛盾!

所以,當關羽派人送信來,要求他們出兵協助荊州軍進攻襄、樊時,這倆貨肯定是誰都不想去的。

因為要是出兵協助關羽的話,必須留下一個人守城。

我推測這倆人肯定都希望是對方帶兵出去,自己守城,危險的事情留給對方,最好能戰死在外面不要回來了,反正都不願意自己帶兵去。

兩人都不肯帶兵去,那咋辦呢?

他們只好給關羽回信,謊稱上庸及附近郡縣剛剛歸附不久,人心不穩,不能輕易離開為由,拒絕了關羽的要求。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三國志》

也正是這個決定,使得荊州陷入危機當中。

關羽圍攻襄、樊的兵力不足,只好將留在荊州防禦東吳的主力軍抽調北上,加強對襄、樊的兵力投入,實施更猛烈的打擊。

在這關鍵時刻,一方面曹操的增援大軍陸續趕到,另一方面,東吳呂蒙趁機將軍隊藏在商船中,將船隊偽裝成商隊,騙過荊州的守備軍,一舉襲取荊州。

而關羽則是在圍攻襄、樊時,久攻不克,又遭到曹操派來的援軍打擊,只好暫且撤軍。

就在撤軍之時,荊州已經被呂蒙攻取,關羽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被東吳軍隊追上,將其斬殺。

這跟劉封有啥關係呢?

因為劉封的問題,導致與孟達不和,又拒絕增援關羽,這是大問題。

如果上庸駐軍能及時抽調軍隊增援荊州軍,說不定關羽早就在曹軍援兵到來之前攻破襄、樊兩地了。

而且,關羽也用不著抽調用來防備東吳的軍隊北上,導致荊州空虛,使得呂蒙有機可乘。

哪怕是最壞的結果,關羽有了上庸駐軍的增援,也沒能攻克襄、樊,但荊州有防備東吳的軍隊,不會空虛,呂蒙沒有那麼容易得手。

即便呂蒙襲取了荊州一些城池,關羽也是有機會實施反攻的。

除此之外,劉封的驕縱跋扈,還引發了另外一個嚴重後果!

關羽戰敗被殺後,孟達深知當初拒絕增援關羽這件事一定會被劉備追責,而作為上庸主將,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不會有很大懲罰。

自己也沒有什麼厲害的背景家世,一旦劉備怪罪下來,被嚴懲的只能是自己。

所以,孟達在懼怕之下,乾脆給劉備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要辭職了,當那封信發出後,他便率領本部四千餘家投降了曹魏。

孟達投降後,曹丕那是相當開心,當即就對孟達大加封賞,孟達本人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乾脆請求帶魏軍去攻下上庸及附近兩郡。

於是,曹丕派夏侯尚、徐晃為大將,在孟達的帶路和配合下,成功攻取上庸等三郡,劉封戰敗後只好逃回成都。

至此,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被曹軍攻取,劉備剛打下來的地盤,才沒過幾年又葬送在了劉封手裡。

魏文帝善達之姿才容觀,以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達領新城太守。遣征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封。——《三國志》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可以來算一算劉封的罪行到底有多嚴重了。

總的來說,就是三大罪行:

拒絕增援關羽,導致關羽兵敗,荊州丟失。

肆意欺凌屬下,逼反孟達,使其投降曹魏。

丟失上庸、房陵等三郡,戰敗而逃。

這三個罪行,如果是普通的將領,隨便拎一條出來,那可都是死罪,但劉備念及劉封是他的養子,一開始雖然憤恨,但並沒有深入追究。

恰恰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突然發言了。

只聽諸葛亮說道:劉封性格剛猛、驕縱跋扈,將來大王百年之後,怕是沒人能制衡得了他,不如早早除之,以絕後患。

劉備聽完,心裡頓時一驚,作為一代梟雄,他顯然是聽懂了諸葛亮這是話裡有話。

諸葛亮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當初把劉封放在上庸,就是要他協助關羽,可劉封已經跋扈到不聽自己的話,連關羽的求援信也敢拒絕,甚至任意妄為。

這種驕縱的性格,將來劉禪繼位後,這小子還不得把劉禪趕下崗?

要知道,劉禪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劉封已經立下不少戰功,到時候他要是想謀反的話,劉禪缺乏根基,蜀漢勢必要爆發一場嚴重的內亂。

因此,劉備只好痛下殺手,賜劉封自盡。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三國志》

諸葛亮為什麼要殺劉封?

其一,是出於蜀漢的政局穩定考慮。

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戰略眼光長遠,像劉封這種性格,如上文所述,已經不把別人放在眼裡,驕縱跋扈。

在上庸期間,把當初劉備讓他協助關羽的意圖當做耳旁風,連關羽這種在蜀漢軍中威望極高的大將,他都敢拒絕。

這樣的性格,要是將來劉禪登基,他會把劉禪放在眼裡嗎?很明顯,在這種目空一切,驕縱跋扈的性格下,他是有這種可能想取代劉禪的。

因此,為了蜀漢將來的穩定,諸葛亮絕對是不會放過他的。

其二,劉封本身的罪行就很嚴重。

從劉備死後,諸葛亮主政蜀漢期間的舉措來看,諸葛亮是一個執法很嚴的宰相,有功必賞,有罪必罰,無人能倖免。

馬謖的罪名跟劉封比起來,要小很多,畢竟馬謖就一條罪,劉封可是背著三條死罪,但馬謖照樣被砍了。

所以,在諸葛亮的理念中,劉封犯下三條嚴重的死罪,非殺不可。

其三,劉封壞了諸葛亮的大事。

劉封怎麼會壞了諸葛亮的大事呢?其實這跟隆中對有極大的關係。

當初,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時,其核心戰略就是占領益州和荊州,建立根據地,成就基業,再兵分兩路,一路由益州出兵北伐,另一路由荊州出兵北伐。

原本這個戰略已經實施到後半部分的階段,卻因為劉封拒絕增援關羽,導致蜀漢方面連荊州都丟了。

現在,沒了荊州,想要北伐,就只剩下從益州出漢中,劍指長安這一路了。

這相當於徹底打亂了諸葛亮的戰略部署,嚴重影響了北伐的進程,雖然荊州是在關羽手中丟失的,但劉封的責任也很大。

所以,諸葛亮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也要殺劉封。

其四,諸葛亮很可能是揣測劉備心裡想法後,才殺劉封的。

因為劉備對外的人設一直是標榜仁義,所以殺掉追隨自己多年,且立下不少戰功的養子,是一件會破壞自己人設的事情。

因此,劉備即便心裡想殺劉封,但出於維護自己人設的考慮,也不好直接動手。

諸葛亮長期跟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對於劉備這個人性格的認識,是非常深的,他可能看懂了這裡面的邏輯。

所以,諸葛亮找了一個必殺劉封的理由——劉封將來會威脅劉禪。

有了這個理由,劉備可以名正言順地殺掉他,而且是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才殺的,並不是劉備主動殺的,既找到了殺劉封的理由,也不會破壞人設,一切可以推到諸葛亮身上。

當然,這是推測之語,劉封被殺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前面三條。

參考文獻:《三國志》

註:本文圖片來自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446597d7f5cfd67dfa12f1f60cc4e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