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吐絮、綠葉轉黃,氣溫漸涼。
時下最動人的美景不是名山大川,而是一望無際的金秋田野。
金燦燦的玉米將天與地連接在一起,紅艷艷的枸杞好似晚霞般絢爛,雪白的棉田漫無邊際……
二十四節氣的秋分如約而至。
自2018年起,秋分這天被正式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廣闊的農村大地上,耕作者們迎來了他們最繁忙的日子。
而將節慶的儀式感賦予豐收這個特別的季節,也多了一份喜悅與豐裕。
柴達木有奇寶,枸杞藜麥牛羊跑。
秋上高原,素有「高原紅寶石」之稱的柴達木枸杞簇擁枝頭,紅遍盆地。
來自青海的90後「漠裡姐姐-牛夢琳」,最愛這片土地,高原上的枸杞紅,是她關於秋天的幼時記憶。
每年九月,高原農場最熱鬧的時候。在農場的豐收季,十幾萬採摘工湧進農場,一串串枸杞果被敲到地面,紅彤彤地在地面鋪成一片。
遠處的天空藍藍地壓下來和紅色的枸杞連成一片,整片土地充滿生機。
牛夢琳將遠處的崑崙山與紅彤彤的枸杞用手機拍攝了下來,笑著說道:「我住在距離109國道8公里的青藏高原上的農場,希望大家有時間來看看我們的風景。」
這裡有「柴達木糧倉」的美譽。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條件造就了柴達木盆地綠洲農業和草原畜牧業,給枸杞的生長創造了絕佳環境,這裡的枸杞生長周期長,果肉厚,汁水也更足。柴達木枸杞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認定為海拔最高的枸杞連片種植基地。
牛夢琳沒想到,自家的8畝枸杞,在她不斷地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分享之後,竟然有了很多觀眾。而現在的她,並不打算再擴張自己的枸杞地,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在整個農場的枸杞上。
她會幫助其他農戶售賣:用高於市場的價格,將他們種的枸杞收來。
在牛夢琳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接觸到電商和直播,他們紛紛開設了自己的帳號,將種植的農作物賣給消費者。
從高原到盆地,景色各異,風俗不同,但豐收的快樂卻是一樣的。
四川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一個位於北緯30度的安逸小鎮。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氣候,九襄又被稱為「水果之鄉」。
「初春有柑橘,然後就是枇杷;到了夏季又有車厘子,過後就是李子、桃子……
這會兒,九襄的蘋果熟了,青蘋果、紅將軍、紅富士……
九襄成了蘋果的海洋,仿佛是童話世界才有的景象,隔壁小孩八成會被饞哭。
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大片的果園覆蓋山谷,山峁、溝梁,顆顆紅果掛滿枝頭。一幅幅秋日的蘋果大豐收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冉可七是九襄鎮里的名人。
幾年前,她和蘿蔔哥從城裡回到家鄉,用一根網線和一部手機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幾載春秋走過,二人在抖音平台已經收穫了超過220萬粉絲。
在種植水果方面,漢源縣九襄鎮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
這裡全年日照時間超過300天,地勢落差大,最低海拔900米,最高則可達到2000米以上,具有豐富且乾淨的天然水力資源,為水果成熟和儲存糖分提供了有利條件,果林在山上從矮到高分布,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口感極佳。
但由於交通閉塞、信息流通慢,這裡的果子一度長期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冉可七說,放在以往,豐收不一定讓人高興,可能帶來的是焦慮。
老一輩果農墨守成規,只懂得勤奮耕耘、靠天吃飯。「果子熟了就坐在那裡等,等城裡的老闆來收。要的人多了就能賣個好價格,不然就只能眼看著爛掉」。
如今情況不同了,電商直播帶貨,增加了訂單,成交後的水果就被搬運到分揀包裝區,隨後發往全國各地。
大量的水果訂單從外地源源不斷地湧進九襄, 每年數以萬計的瓜果藉助全域興趣電商,走出大山進入城市。
還有很多人藉此看見了九襄、來到九襄。小鎮由靜謐轉變為熱鬧。
說到水果,不能不提到廣東。
這裡生產著讓蘇東坡甘願做嶺南人的荔枝,被譽為「中國荔鄉」。
廣東茂名有2000多年的荔枝種植歷史。相傳,當年進貢給楊貴妃的荔枝,便摘自高州的荔枝樹。
但是如果你只知道茂名有荔枝,就孤陋寡聞了。這裡還是龍眼的故鄉。
每年八九月份荔枝謝幕後,龍眼就登場了。看著果園裡黃澄澄的龍眼掛滿枝頭,聞著果園瀰漫著陣陣清香,陳小敏喜不勝收。
自稱農二代的陳小敏是地道的茂名人。大學畢業後,他在廣州做了十年的教育行業,但是他一直忘不了做一個"農場主"的夢想。
2018年他放棄最高百萬年薪,毅然返鄉開始全職從事水果產業,一邊打造「荔枝大王」品牌,一邊經營著300畝龍眼基地,成了85後返鄉創業新農人。
茂名高州是中國最大的龍眼生產基地之一,這裡獨特的土壤和氣候環境,最適宜龍眼生長。
高州的龍眼果型大,色澤好、潔白晶瑩、果味濃甜。
其中儲良龍眼是我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其核小肉厚、爽脆香甜深受海內外消費者喜愛。
但是以往的龍眼的銷售,主要以線下銷售為主。老一輩農戶背著一筐筐龍眼去集市賣,碰上行情不好,勞累一天收入微薄。後來出現了批發商,每年專門向果農收龍眼,收多少賣多少。一段時間內,果農由於沒有穩定的發貨銷售渠道,只能任憑批發商壓低收購價,收入低也不穩定。
高知加活泛的陳小敏則尋找到了抖音電商,在直播、短視頻、商城貨架等加持下,當地龍眼產業發展更是駛上「快車道」。
「全域興趣電商里展現的內容多,很容易能吸引到喜歡鄉村和龍眼的網友們,有時一晚上單量齊刷刷上來,一下就賣掉很多。」
目前他店鋪已賣出5萬斤龍眼,最多的時候一場直播就賣出了1萬多斤。
不光新鮮龍眼,茂名全市龍眼加工產品達30多類,比如龍眼肉、龍眼乾等等,一年四季吃上龍眼也成為了現實。
大豐收可不僅僅是山里田間,還有縱橫阡陌的魚排與海邊。
在張序劍的家鄉福建霞浦,此時是大黃魚的豐收季。
每當看到,一筐筐大黃魚被捕撈上來,活蹦亂跳。隔著手機,仿佛能嗅到海上刮來的鹹鹹的風,體會到豐收的喜悅。
霞浦,被稱為「中國大黃魚之鄉」。作為黃魚的原產地,這裡的魚新鮮肥美,量大價優,有得天獨厚的資源。
小漁村的青年,曾經卯足了勁向外面發展,想逃離世世代代當漁民的身份。而張序劍反其道而行之。他要在這大黃魚之鄉大展身手。
一開始張序劍直播和父親趕海。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很多城市網友成了他的粉絲,他們在趕海視頻里回到自然,紓解壓力。
張序劍不用賣力吆喝,只要通過鏡頭原原本本展現當地海產品的優勢,就能得到很多消費者的關注。
就比如大黃魚,都是最新鮮的,刺少,肉美。紅燒、清蒸、干煎……都能激發出黃魚最鮮嫩美味的口感。張序劍不僅賣貨,還在短視頻里推出各種教程。
比如怎麼做紅燒大黃魚;
怎麼樣清蒸出來的黃魚才香,眾多吃貨,紛紛下單。
因為品質有保障,張序劍從帶貨至今,黃魚的銷售已經高達百萬單。
記得最多的時候,一天就有2萬多單。
豐收,對於有著數千年農耕文明的中國而言,有樸素的歷史情感,也是我們對於秋天最厚重的希望。
在這個九月,農人的汗水,化成一顆顆飽滿的穀粒。他們看著田野的金黃,枝頭上的碩果,辛勤得到了最溫暖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