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網友做完六十四型MBTI性格測試後反饋:
世保觀點:
這位網友之前做十六型M B T I性格測評的結果顯示是:I N F P,做六十四型M B T I性格測試的結果,卻是I S F P。傳統的M B T I對I N F P的描述是這樣,你是一位內向性格的人,獨處時可補充精力(I),對信息重點關注(N),通過情感加工信息(F),更能適應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P);N維度對你的描述有重大偏差,這是通過六十四型M B T I性格測試發現的,你的注意力特點不是直覺的N,而是感覺的S,也就是說,你不會對信息重點關注,而是對信息全面關注,因此,你是I S F P;並且傳統的十六型M B T I性格測試,只是對受測人性格的一種籠統描述,它界定你性格的依據是你的行為和感受,基於一個人的行為更多的是行為矯正的結果,感受更多的是社會化的產物,所以,這個助人工具不能發現人的真實性格,因為這個助人工具,不是建立在個人自我意識和自我體驗的基礎上,更多的是建立在社會意識和社會無意識的基礎上,而且這種以八維度來考量受測人單一性格的做法不合時宜,它遲早會把人變成概念的動物,封殺人豐富的內在體驗。
六十四型M B T I性格測試呈現受測人性格的主輔,把人視為人,那麼人真實的樣子是什麼呢?人真實的樣子,是性格具有三重性,也就是說,每個人有三種性格,有主導性格,還有輔助性格,輔助性格又可分為次級性格和抗壓性格,它的準確性分別體現在可與自己的本性、異性家長和同性家長的本性分別對應起來,且不管受測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何種行為方式(正面行為和負面行為),都可通過行為與三重性格建立高相關;十六型M B T I測試為它的不穩定性和結果不一致找託辭,它認為人的性格是不斷變化的,六十四型M B T I測試的結果是穩定的,也不會出現多次測試不一致的情況,這是基於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
性格是固定的,它會根據環境的不同,呈現不同的性格潛能,有時是主導性格的潛能、有時是次級性格的潛能、有時是抗壓性格的潛能,這是六十四型與十六型的本質差異。
這位朋友想確認自己答題的準確性,希望我協助她消除疑點。
確定主導性格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在能量充足的平和狀態下,你認為自己是隨和、善解人意的。我認為能量充足的平和狀態,是一種深入且有滿足的體驗,你感受到自己是隨和,且善解人意,可以確定你的主導性格為SF(隨和)。問題又來了,當有巨大的內心滿足,內在情緒里會幻想很多設想的情景,又不會跟別人說,害怕別人潑涼水、遭打壓,這裡的關鍵詞是「設想的情景」是什麼?根據六十四型M B T I性格測試的檢測結果,基於你所處的現實環境並不和諧,你設想的情景是更和諧的理想王國,有點和現實脫鉤,建議你多與人合作,活在當下,更真實的畫面會使你少一些幻想、多一些現實,你SF(隨和)的特質會發展更明顯。
答題對你而言,首要的不是「明白」這個話題,因為你說的「明白」摻雜了太多的理性,你是很感性的性格類型,文字內容在你大腦中,能自然呈現真實的畫面和情境,你會很有感覺,隨之形成概念,這時的明白才是更深入的「明白」,若你按這種方法行事,在答題方面,你可能會茅塞頓開,很多疑問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