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交通大學環境設計畢業展

2022-08-30     UniDesignLab

原標題:2022北京交通大學環境設計畢業展

2022北京交通大學環境設計畢業展

文章轉載自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環境設計本年度與北京建築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林、南林、深圳大學等全國11所高校開展文化線路聯合畢設「基於多樣性視角下的文化歷史型綠道景觀規劃設計」。同時積極關注城市更新與國家提出的改善社區環境,深入社區與社會實踐:探索「瀋陽工人新村項目環境改造」,做好服務大眾的最後一公里;進行「五塔寺遺址公園改造更新」,體現畢設改革新動向。結合農業技術科普,研究「張北德勝村農產品工坊體驗館設計」,帶領畢業生感受特色農耕文化;積極探索「景觀環境改造在河南蘇王村的設計實踐研究」,共同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新思路。

作品賞析

「一葉生·煥新聲」

北京市海淀區五塔寺公園景觀設計及社區更新設計

黃卓垚

指導教師:孫媛

「一葉生·煥新聲」基於北京市海淀區五塔寺公園景觀設計及社區更新設計。設計根據當地區域現狀以及結合當下新北京所呈現出的朝氣與活力,結合當地居民及遊客的心理和生活方式,打造適合場地需求的集休憩、游賞、康養、文化薰陶於一體的景觀環境,煥發五塔寺片區的生機和活力。

「小隱於山林」

後疫情時代的治癒性景觀設計

蘭皓鈺

指導教師:魏澤崧

據2021年世衛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亞健康狀態」和焦慮的人群越來越趨於年輕化,再加上疫情給社會帶來的壓力,身心健康狀態成了我們現在急需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於是就引出了「治癒性景觀」這個研究方向。

「小隱於山林」——後疫情時代的治癒性景觀項目,是一項針對於上述研究方向作為切入點進行的設計,將園區打造成適應後疫情時代發展的,既滿足於長期防疫管控的需求,又能讓不同人群在不同的社會壓力下有一個宣洩的出口,在人們參與園區內不同的親自然活動、安全社交距離內的社交活動的同時,對人們身心兩方面的健康達到治癒作用的景觀。

鄉村遊戲圖景

重構蘇王村文化體驗設計

李春秋

指導教師:李旭佳

傳統遊戲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線,原本的遊戲物理空間轉換到網絡的虛擬空間,人們的社交活動範圍被大部分約束在網絡世界之中。

如何轉化傳統遊戲和網絡遊戲之間的關係,重新激活人們對於物理遊戲空間的使用是此次蘇王村改造的設計思考。將網絡遊戲的社交模式和遊戲模式的底層邏輯運用到傳統遊戲中去,重構人們對於鄉村的記憶,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回到鄉村中去體驗,同時吸引遊客參與其中。

「農業理想國」

張北農產品展覽體驗館設計

王鑫熠

指導教師:薛彥波

本次場地位於張北縣德勝村村內,展覽館的建立意在讓遊客感受地域性農耕文化,體驗傳統加工工藝,推銷德勝品牌農產品。

綜合考慮張北的地域資源,在鄉村振興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農業理想國」設計主題理念,將悠久的農耕文化和科技農業融入一個和諧共處的國度之中,遊客可以從時間維度體驗過去、現在、未來的農業發展與設想,也可以從外中里三層的空間維度,感受展館室內外的現代展覽與傳統體驗環節。

五塔寺遺址公園景觀設計

殷雅文

指導教師:孫媛

張北德勝村農產品工坊體驗館設計

曹鴻雪

指導教師:薛彥波

如今已經是鄉村振興的大時代背景了,城市經濟的穩步提升使城鎮與村落之間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為了縮小城鄉經濟等各方面差距,就要堅持實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來帶動鄉村發展,此次設計是為了帶動河北省張家口市德勝村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利用當地優秀的自然資源和風能等可持續發展資源來吸引大量遊客進行參觀學習,不僅可以宣傳本地的文化精神還可以增加本地就業率,從而提高經濟發展。我根據當地優越的土地資源設計了一處農產品體驗館,遊客可以在此研學觀摩農產品種植條件,還可以互動體驗農產品加工手法,並設計了一定的商業售賣空間,可以購買相關農產品的周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張北德勝村農產品工坊體驗館設計

李漪鳴

指導教師:薛彥波

基於鄉村研學基礎上,設立區域特色農產品及種植體驗館,本體驗館以地方特色文化及產業特色為主,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定位設計出體現特點,可實踐體驗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展覽體驗館。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合理運用當地特色光電資源,加以水循環的融入建設,從而來實現低碳、再生、循環的理念。自主參與,交互體驗,未來構想,數字植物……

瀋陽鐵西工人村社區更新改造

劉縈也

指導教師:趙湘偉

五塔寺遺址公園景觀設計

秦一丹

指導教師:孫媛

這次畢設選題為五塔寺遺址公園景觀設計,基地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五塔寺景區周邊,這次景觀設計的定為是具有開放互動參與度的新時代歷史遺產景觀公園。給與傳統意義上的歷史遺產公園新的外在,使其與時代同步發展。

提出新的概念,新指:方式新,體驗新。在保留其歷史文化靈魂的基礎上給與其創新設計,給與參觀者更符合時代的外在體驗感,用新的方式去了解歷史。利用其特有的文化發掘其周邊空間環境的價值,在保護歷史文化遺址的基礎上不斷為其周邊區域注入新的發展活力並賦予其新的利用價值。帶動周邊的發展,使此處成為精彩的樞紐地帶,而不是成為城市發展的停滯地帶。

五塔寺遺址公園景觀設計

孫瑞

指導教師:孫媛

過去與未來,我們面臨著各種危機:生態變化、社會文化動盪、經濟不平等、健康危機等。如果我們團結起來並以開放的心態生活,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面對這些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接受彼此的信仰要比去問為什麼大家不能有一致的信仰更加重要。

本方案定位為一個包含宗教體驗而又世俗感的地方,一個充滿新奇體驗並且實用的包容性城市空間。提供一個自由的健康的城市環境,保護公共空間的包容性,以促進寬容、歡樂和對話。

蘇王遺夢

黃河名村蘇王村之聚落振興

王夢楠

指導教師:李旭佳

「阡陌稻田」

三山五園地區御稻景觀修復

張偉

指導教師:魏澤崧

三山五園地區的文化古蹟的歷史變遷,破壞及後續修復情況等,通過歷史與現狀,實現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的交融,以歷史文化型綠道設計為中心,依託三山五園地區文化主體,城市交通線,城市水體,城市空間格局等,實現文化遺產保護、景觀提升的目的。其中的京西御稻景觀,曾是三山五園地區一顆靚麗的明珠,如今卻因城市化發展而失去光澤,設計旨在讓京西御稻景觀恢復其貌,重新煥發光彩。

瀋陽鐵西工人村社區更新改造

陳可可

指導教師:趙湘偉

基於對瀋陽鐵西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瀋陽鐵西區結合自身歷史文化和工業發展特色,因地制宜地讓社區景觀成為一種吸引人們了解工業文化的媒介,有效地傳承工業歷史與文脈,打造一個獨具魅力的公園,提升項目周邊環境、社會和地塊經濟價值 。創造緊湊的動感核心區域 ; 以運動活力、康體休閒為主打造一個人性化和功能化的景觀。結合區域生態、區域休閒娛樂、區域旅遊為一體的多功能性綜合型創意運動公園。

迷蘇王·享古今

蘇王遺夢:黃河名村蘇王村鄉村振興設計之「禮」

陳泳潔

指導教師:李旭佳

此次蘇姓文化園設計,在整體上,通過設計讓場地肌理融入到原有村莊肌理中。用折線式的連廊串聯空間,營造類似於迷宮的遊覽氛圍,在場地內也設置互動遊戲與文化迷宮的場所,將蘇姓文化要素加入其中,使得遊覽者在遊覽中體驗到空間的交錯與文化時空的交錯,在其中獲得遊戲的愉快體驗以及蘇姓及山藥文化的相關知識。打造場地的文化認同。在材料上,使用紅磚、石籠網、鏽蝕鋼板等具有鄉土與懷舊氣息的材料。打造場地的本土認同。

「御卷」

北京市三山五園發展規划下的文化歷史型綠道設計

付金言

指導教師:魏澤崧

此項目為在三山五園文化影響下的綠道景觀規劃設計,在激活買賣街路段和北旱河路段活力的基礎上,通過對不同種類的熱點空間的改造,達到綠道周邊「點」空間的喚醒,再通過對示範道路的優化將這些「點」空間貫通,最後達到整條綠道的貫通。以構築物的形式為依託,實現對三山五園歷史文化的追憶。

御卷——卷是書卷、畫卷,是指古畫中所記載的三山五園的古典園林景象,御則是指走在路上,御卷 我想要傳達的理念是在旅途中所看的風景,在綠道上遊憩時所感受到的三山五園文化。

北旱河南岸景觀設計

三山五園文化歷史型綠道景觀規劃設計

李昂

指導教師:魏澤崧

本設計以「三山五園」為文化歷史及空間背景,以小組合作的指導方針——三山五園的文化歷史復興——為綱,通過對北旱河及其南側路段的全面改造,結合場地現實將三山五園地區的文化融入設計,在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城郊休閒空間的同時讓大家能夠在遊覽觀賞的空間變遷中感受三山五園濃厚獨特的場所精神。

「溫故 納新」 五塔寺片區景觀設計

李林美

指導教師:孫媛

畢業設計選址地為北京海淀區五塔寺片區,毗鄰國家速滑館,是一個古今共存的特殊地帶,在孫媛老師幫助下確定了代表古今風貌的設計形態,畢設的過程整體較為順利,也成為本科生涯設計中較好的設計成果。不足的地方尚且有很多,在未來的設計之路中也會繼續進步和拔高。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美好的事物終將結尾,大學就先到這裡。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我要繼續尋找個人的人間正道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蘇王遺夢:黃河名村蘇王村鄉村振興設計

李世晗

指導教師:李旭佳

以蘇姓起源蘇王村為基地進行的文化空間設計,公共空間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根植於地域傳統的設計,不但在空間及選址上勾勒延綿不斷的文脈,更要結合實地衍生因地制宜的建築邏輯,汲取本土化的構造元素才能引起共情與歸屬感,近鄉情不怯更能畫船聽雨眠。

心靈之凈

療愈向五塔寺公園景觀設計及社區更新設計

歐怡濛

指導教師:孫媛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切斷了人們與自然的聯繫。城市綠地的減少,社會環境的喧囂擾攘,迫使人們暴露在壓力之下,隨著時間壓力快速積累產生消極情緒。

此次設計以自然為手段,結合心理學理論。通過營造療愈情緒的生態空間來緩解人們對當今混亂的世界產生出的焦慮。

破土而生——張北新型農產品體驗工坊設計

王曼瓏

指導教師:薛彥波

本設計以「破土而出」的幼苗為靈感,力圖打造一個區別於傳統博物館的新型農產品體驗工坊。將建築分為「新」 與「舊」兩部分。「舊」建築部分以張北傳統聚落和院落的空間形式為依託,保留了張北傳統建築特色和游牧民族文化象徵。中間「新」的溫室空間為未來農業展廳。「新」從「舊」中孕育而出,既代表了德勝村通過對農業技術不斷探索而脫離貧困,走上小康之路的奮鬥歷程,又暗指展覽內容——四種特色農作物破土而出,茁壯生長, 表現了張北農耕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張北德勝村農產品工坊體驗館設計

趙一筠

指導教師:薛彥波

設計場地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按照村莊整體規劃擬在德勝村公共服務區中軸廣場東側建設「農產品工坊體驗館」。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集中展示當地四種特色農產品土豆、胡麻、莜麵和藜麥的種植和傳統加工技術,並設置以這些農產品的傳統加工工藝為主題的體驗性空間,讓訪客在現實場景的動手實踐中領會傳統技藝,感受富有特色的地域性農耕文化。

- END -

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0805e344247c582224225b84964a3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