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被圍困國民黨軍隊「食品空投記」

2019-11-23   萬彬聞評

​淮海戰役,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決戰中的「三大戰役」中的其中一個戰役。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分三個階段,歷時65天以人民解放軍全勝而結束。整個戰役全殲國民黨精銳部隊五個兵團二十二個軍(計56個師,其中4 個半師起義)殲敵55萬5千人。戰爭的勝利是六十萬的人民解放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80萬國民黨軍隊。

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中一筆的是,我人民解放軍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戰役的後勤保障完全是由膠東、魯中南、魯南地區人民群眾組成的支前大軍推著渡輪小車上的糧食給養隨著解放大軍並肩齊行,仗打到哪裡,糧食給養後勤保障就支持到哪裡,為我軍在淮海戰役最後所取得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資基礎。形成了在世界戰爭史上,由人民群眾支援一方軍隊使之取得勝利、留下了重重一筆不曾見到過、堪稱巍巍奇觀的一幕,她告訴了人們取決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是人心的向背,而不是什麼裝備武器的優劣.....

恰恰相反的是國民黨幾個兵團在被我人民解放軍打敗、無望勝利之時紛紛南撤。就在「剿總」司令杜隸明率領三個兵團及直屬隊、家屬(連同隨逃亡群眾約三十萬人)浩浩蕩蕩離開了徐州向南京方面撤退, 幾天後就被解放軍圍困在徐州西南陳官莊地區, 無法繼續行進。將士、家屬吃飯的事情成了大問題糧彈物資必須靠空投補給才能生存下去,否則前途不堪設想。

為了搶救這支「王牌部隊」,國民黨總司令蔣介石不惜犧牲一切, 唯一辦法就是空投。 杜聿明要求空投補給的電報如雪片飛來。 根據要求每日空投糧食肉類等二百四十噸,彈藥、物品及其他物資一百六十噸,共計四百噸。 按物品數量,每日需飛機一百二十架次。以空軍兩個空運大隊為主,還租用中國、中央,陳納德三個航空公司的運輸機參加。 調動所有水陸交通工具,車輛、人力,將所需的物資,日夜不停運往大校場機場備投。 大校場各類物品堆積如山,車輛人員往來如梭,運輸機一架接一架起飛,聯勤全部有關公司,空總及國防部第三,四廳各方面直接、間接為空投服務的,估計有數萬人之多。簡單一句話:就是全力以赴,挽救搖搖欲墜的國民黨反動統治。 空投數量之多,動用人員之廣,在中國戰爭史上開闢了新紀元, 當時系國民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運輸署空運勤務司中校副司長程藩斌也是第一次遇上這樣大規模的空投。 部署工作,催送物資,一天得去大校場幾次. 儘管各方面通力合作,但也忙得頭暈眼花, 午夜還不得休息。有人建議在機場設立空運指揮部,當時任國民黨聯勤總部運輸署署長趙桂森口當即批准,調分監陳可為指揮官,臨時配給分站,倉庫、辦公人員,這樣才使空投的人們喘過氣來。

空投頭幾天,天氣也湊巧,飛行員也齊心,每天空投糧食、彈藥數量雖然未達到預計數,但最多的時候也有三百多噸,飛行達到百餘架次。 這不過是其中一兩次而已。 以後逐漸減少數量,到每日百十噸。 最頭疼的是每日投出數量與收到數量相差很多。當天必得將空投品名,數量以及陳官莊電報收到實際數量,向侍從室列表彙報。數量不敷,查詢原因。 申斥,軍法從事、官腔充耳而來,初有些惶恐,聽慣了也就自然了。

國防部管不好,由侍從室直接指揮,蔣介石直接派空軍中司令王叔銘,和其子蔣緯國親自在機場監督,但效果並不見有何推進。為了查清投、收量出入原因,對飛行員進行投物技術的調查,蔣緯國、王叔銘帶領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運輸署空運勤務司中校副司長程藩斌等飛臨陳官莊上空了解。 蔣緯國代表蔣介石在上空用電話向杜聿明及全體將士問候。 陳官莊非常熱鬧,周圍都是各色投物傘架起的帳棚, 烏煙瘴氣,光怪陸離,知道的是一個大戰場,不曉得的還以為是趕集的市場。

陳官莊內人來人往,壕溝外難見人跡。飛機在一千米上空,順風投下物品,有大部分落在投物場附近,有一部分落在邊界,還有的隨風漂落在境外。陳官莊空投場狹小,應低空準確空投,才能收效大,有些飛行員低飛怕射擊,通過上空不管準確不準確就按電鈕投出,這樣場裡外都投到,真是內外都補給了。 投多收少原因也在此。有許多空投物資就脫離了國民黨軍隊的所在位置,直接飄向了人民解放軍的戰地和管轄範圍。當時有人向郭懺開玩笑說: 「悔吾,你真是名符其實的聯合勤務總司令。」

杜聿明去電急告南京,將大米改投大餅,餅乾、罐頭等熟食,除藥品外其他一概不要。 一聲令下,南京市內外,句容,湯山等處,做大餅的、做白案的、制餅乾的工廠和作坊都集中日夜趕製大餅,餅乾。 那幾天,天不助興,早晨有霧,霧收就變成低雲,無法空投。民航大部分撤出,只有空軍負擔。 天氣好,投幾十噸,不好就無法投,這樣斷斷續續一直維持到杜聿明全軍崩潰。

蔣介石派了一架小飛機,降落在大投物場,想把杜聿明接去,而杜卻派了他的參謀長舒適存飛京面報戰況並催投補給。

在國防部第四廳召開了座談會,專談補給問題。 空運勤務司中校副司長程藩斌也參加了這個座談會,他概略記得舒適的談話。 舒適說: 「陳官莊的騎兵變成步兵了,馬早吃光了。 陳官莊能燒的都燒光了,木橋和棺材也光了,大米豬肉無法煮熟,需要的是大餅和罐頭, 希望投大餅時用投物傘,免得碰到地面都成了碎末。

陳官莊有大小兩個投物場,投下物品,部隊,家屬都搶,有被物品壓死的,有的在爭奪物品時相互對打的,有開冷槍射擊的。 每天這樣傷亡的就有好些人,禁也無法禁。李彌、邱清泉兩司令官為此有意見,對糧食分配也常發生爭吵,杜聿明成了他們的傳話機了。 」其實以往一般投糧食用三層麻袋,不能用投傘或投箱,如果用投傘,莫說一個投傘製造廠,就是十個也趕不上供應。

一九四九年元旦,並沒有給蔣介石帶來任何歡樂,據說官邸聖誕節也只草草點綴。大人先生們一反往例,誰也不敢擅離職守去上海尋歡作樂。 秦淮河畔歌聲雖熾,但官僚們斂足不前。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運輸署空運勤務司中校副司長程藩斌就是守著電話機在軍營里度過的。 元月六日,解放軍四面發動總攻,空投無法進行。 蔣介石派空軍助戰,企圖阻撓。 十日噩耗傳至南京,杜聿明以下軍官士兵全被俘虜。 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至此終結。

淮海戰敗,危及南京,當時混亂到不可收拾,物價飛騰,金元券大貶值,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國民黨集團內部發生矛盾和爭吵。有許多「有志之士,不知是對蔣介石不滿,還是恨鐵不成鋼。自己又沒有挽救危亡的能力,只有約齊一大群人,到中山陵痛哭一場了事。

國民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運輸署空運勤務司中校副司長程藩斌


(本文參考《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垂死掙扎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