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這個皮膚病是很煩人的,它會帶來系列的白斑症狀,這些症狀會顯得與正常的皮膚很大不同的,一片片的白斑看著實在讓人煩心,而且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白斑症狀還是可以擴散開來的,從身體的一個部位擴散到另外一個部位。對於白癜風疾病做好及時的控制也是很關鍵的,很多人可能對白癜風的診斷、治療、預防方法是不了解的,下面老伍會帶你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白癜風疾病,白癜風是一種色素性的皮膚病,它以局部或者泛發性的色素脫失而形成白斑為常見症狀,由於這個症狀與人們皮膚的區別很大,是很影響美觀的一個皮膚病來的。
一、遺傳學說:
目前有很多研究認為白癜風疾病具有不完全的外顯率,在基因上有多個致病位點。所以遺傳也是導致白癜風疾病發生的一大因素來的。
二、自身免疫學說:
白癜風疾病的發生可以與自身免疫有關,有一些研究也認為自身免疫細胞攻擊黑色素細胞是白癜風疾病的致病點。如果自身的免疫力低下了也是容易導致很多疾病發生的,其中也包括了白癜風疾病。
三、精神與神經化學學說:
如果一個人長期的處在過度緊張、情緒低落或者抑鬱之中,那樣人體也是容易患病的,白癜風的發病和精神因素也可以是密切相關的,目前也有發現不少的白癜風患者在起病或皮損發展階段有出現以上的精神情況出現。
四、受傷因素:
如果人體受到了一些比較嚴重的外傷也是可能會導致黑素細胞損傷而誘發白斑的,還有就是曬傷了,如果經常性的受到日光的暴曬,過度的紫外線會使得黑素細胞自身破壞而導致白癜風發生的。
根據白癜風的類型分為節段型、非節段型、混合型及未定類型:
節段型白癜風:
沿某一皮神經節段支配的皮膚區域走向分布,一般為單側
非節段型白癜風:
散髮型白癜風 白斑≥2片,面積1%~50%
泛髮型白癜風 白斑面積>50%
面肢端型白癜風 白斑局限於頭臉、手足
黏膜型白癜風 多見於口唇,齒齦,舌,結膜,眼緣等
混合型白癜風:
節段型和非節段型並存
未定類型白癜風:
非節段型分布的單片白斑,面積為1%
年齡:
各年齡均可發生,但青年多見,兒童亦可發生。病程緩慢,可長期無變化,亦可呈間歇性發展,早期兒童患者可自愈。
部位:
全身各部均可發生。可散在亦可僅局限於一處,可對稱亦可單側發生,有時可呈節段性或帶狀分布。
自身免疫疾病:
患者常有汗液增多,體表溫度升高,出血時間延長。常與糖尿病、惡性貧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並發,甲狀腺病、艾迪生病亦常並發白癜風。
併發症:
身體一般健康情況不受侵犯,但發病年齡較晚者常可出現斑禿、異位性濕疹、扁平苔蘚、牛皮癬及上述自身免疫疾病。
其他皮損表現:
皮損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脫色斑,邊緣清楚,周圍與健康皮膚交界處皮色較濃。新發生損害周圍常見有暫時性炎性暈輪,數目或單發或多發,可相互融合成大片。患處毛髮可變白,無任何自覺症狀,日曬後皮損處有灼癢感。
白癜風是屬於慢性皮膚病,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對於白癜風的預後效果有積極幫助,診斷白癜風常用的方法有:皮膚鏡檢查、玻片檢查法、同形反應檢查法和皮膚病理檢查。
1、皮膚鏡檢查:
在白癜風皮損中可觀察到毛細血管擴張、早期色素島形成和皮周色素加深等,這些現象與白癜風病程發展不同階段和近期有無治療史有關。
2、玻片檢查法:
用一玻璃片平壓皮疹處後,逐漸減小壓力,看皮疹有無輕微從白色向淡紅過度的現象,有則不是,純白則是。
3、同形反應檢查法:
在患者肩部三角肌區正常色素皮膚處,用酒精常規消毒後,以消毒種痘針劃痕呈井字形,大小為1厘米,1個月以後檢查劃痕處,色素脫失為陽性,無色素變化為陰性。
4、皮膚病理檢查:
即用環鑽取一小塊白斑皮膚,通過特殊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變處的細微結構變化。
1、 激素治療:
包括局部外用激素藥膏;系統用激素(口服或注射);
2、 光療:
包括窄譜紫外線光療法、308 nm準分子雷射、光化學療法等
3、 光化學療法:
由於其療效不優於NB⁃UVB,且不良反應多,已被NB⁃UVB取代。
4、 移植治療:
包括自體表皮片移植、微小皮片移植等。
5、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
包括他克莫司軟膏及吡美莫司乳膏。
6、 維生素D3衍生物:
包括卡泊三醇軟膏、他卡西醇軟膏。
7、 中醫中藥:
如驅白巴布期片、烏龍散等。
8、 脫色治療:
主要適用於白斑累及體表面積 > 95%的患者。
9、 遮蓋療法:
常用於患者必要時遮蓋白斑使用。
10、 輔助治療:
應避免誘發因素,如接觸化學物質、精神壓力等;另外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1、儘量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化學物質,因為某些化學物質對黑色素細胞有損害。
2、避免外傷、摩擦、壓迫。從事戶外工作的患者、容易外傷的患者以及兒童白癜風患者,需要特別注意。
3、合理控制紫外線的接受量。過量照射紫外線會對細胞造成損傷,因此患者在出差、旅遊時一定要控制好紫外線照射量,尤其是春季和夏季。
4、不要抽煙喝酒,不要吃辣椒刺激性食物。
5、儘量不要多吃含有維生素C比較多的食物和水果(生蔬菜、酸的水果)。
6、生活規律,不要熬夜;保持心情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