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風本田雙線失速,看潘建新和鄭純楷的無奈與歸宿(上)

2023-10-07     汽車扒一扒

對於東風本田來說,下滑27%其實只是噩夢的開始。人事的變動、渠道的信心喪失以及電動化的頻頻失利,才是對東風本田最大的挑戰,而這些挑戰,也只是剛剛開始。

今年1-8月份, 東風本田累計銷量34萬台,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7%,成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銷量下滑最嚴重的品牌。

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屬於典型的利潤奶牛,長期為東風股份提供巨大的推動力,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動力引擎, 但因為東風本田的銷量失速,連帶著東風股份銷量也有明顯的震盪,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3%。

01 銷量失速

6年前,東風本田4S店內掛出了讓國人震驚的一句話:「不要問有沒有優惠,先問有沒有車」。

高傲的銷售方式是東風本田最輝煌的見證語,那一年,東風本田銷量73萬台,同比增幅達到22%,成為了國內乘用車市場中躺著都能盈利的品牌。

與當年輝煌時期不降價、銷量陡增的局面相比,東風本田今年的銷量成績並不算出色。按照推導,今年東風本田只能夠完成50萬左右的新車銷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款車型在配置、動力大幅度提升之後,價格相比於2017年下調了20%甚至還多。

這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個發展周期內,東風本田的核心競爭力是呈現直線下滑狀態的。

02 電動化成績

東風本田的電動化產品來的並不晚,但成績並不突出。

其早在兩年前就推出了CR-V新能源車型,同時還推出了純電動車e:NS1,依靠著還算不錯的i-MMD混合動力系統,東風本田的電氣化成績卻並不突出。

銷量數據顯示,CR-V新能源單月銷量只有數百台,而e:NS1的單月銷量更低,在終端售價「打骨折」的基礎上,東風本田依然沒有在新能源賽道中跳舞的機會。

一方面,東風本田沒有良性的電動化生產供應鏈,同時技術儲備不夠強勢,晶片風波中展現出來的脆弱防禦能力,暴露出來的是盛世之下的危機,這種危機伴隨著電動化的轉型,越來越明顯。

電動化產品需要新的技術,新的產業鏈,新的晶片以及新的科技,這些點東風本田一個都無法掌控,體現在產品端則非常尷尬。

比如說WLTC續航能力只有65km的CR-V PHEV車型,2021年的定價是27.38萬,拉垮的成本整合能力背後,暴露出來的還有東風本田羸弱的市場觀察、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電動化的技術邏輯,本田堅持的是i-MMD技術路線,在國內市場無法迎合中國消費者,新能源號牌只會發放給WLTC標準下純電續航50km+以上的車型,i-MMD的技術邏輯是不插電混動,只有1.3kWh的電池包註定了其依然是典型的以內燃機為主的混合動力系統。

從邏輯上來看,將一套以內燃機為主的i-MMD混合動力技術路線變為以電池為主的PHEV技術路線,涉及的不僅僅是動力架構重塑問題,還有整車平台重塑的問題。

對於東風本田來說,電動化本身就是一個潛在思維的「偽命題」,本田作為技術輸入方,提供的電動化產品並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但東風本田生產之後又注入了極高的溢價屬性。

但電動化又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乘聯會數據預期,電動化的滲透率達到35%左右,這意味著在電動化領域沒有巨大成績的東風本田,只能單純意義上依附剩下的65%燃油車市場生存。

在下滑35%的燃油車市場中,做出了整體銷量27%的下滑成績,雖然下滑幅度慢於行業整體,但這也意味著東風本田距離百萬目標,越來越遠。

03 高層變動

東風本田是中國市場中,高層最穩定的企業。

一個月前,東風本田內部召開會議,宣布鄭純楷不再擔任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一職,副總經理潘建新主持工作。

2018年走馬上任的鄭純楷,已經走過了5年半的時間。

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從增量轉為存量爭奪,但擺在鄭純楷面前的發展之路,卻寬廣無比,因為2018年之後,本田開啟了和大眾相同的姊妹車型戰略。

先後在市場中發布了享域、英詩派、LIFE等車型,讓東風本田從典型的1+1+2產品矩陣,升級到了9款車型。

車型數量翻了一倍,鄭純楷遇到的是陳斌波做夢也想不到的產品大年,自此以後東風本田銷量一路小跑,成為了中國乘用車市場中增速最快的品牌。

但也就是這個增速最快的品牌,在這幾年也遇到了多重質量問題。

2018年年初,鄭純楷走馬上任的第二個月,東風本田爆發了乘用車歷史上最大的污點「機油門」事件,給本田品牌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同年,中保研碰撞測試中,東風本田的主力車型思域因為車身用料強度不夠,導致B柱在側面碰撞測試時發生斷裂。

次年,INSPIRE又遇到了A柱彎折的問題。

在一次次的污點事件中,暴露出來的其實是東風本田高層疏於管理、運營的問題,但憑藉著本田的品牌號召力和姊妹車型戰略的成功,順境的推動下,依然讓本田經銷商狂妄的喊出了那句讓中國品牌有些恥辱的標語。

「不要問有沒有優惠,先問有沒有車」。

那一刻,鄭純楷的目標是將東風本田推向100萬銷量大關,因為陳斌波在2017年的時候就立下了2023年銷量100萬的宏偉目標。

中國乘用車市場不僅僅沒有給陳斌波圓夢的機會,鄭純楷也沒有能力掌舵東風本田向100萬銷量衝鋒,讓人唏噓的是,其在離開之時,東風本田今年可能只會完成50萬的銷量。

回顧鄭純楷的5年多時間,雖然有過輝煌,但在其掌舵下,東風本田的銷量也從一開始接手時的70萬量級,下滑到了50萬量級。

輝煌是本田的姊妹車型戰略,通過填充銷售車型帶來的,但過去5年東風本田頻頻站在不利的輿論風口,這個已經離開東風本田的執行副總裁,功過自有評說。

只是對於潘建新來說,東風本田的這個攤子壓下來,其依然有著巨大的惆悵和迷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9b103fe517c14447d663fc7b4e25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