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最愛女人墓被盜往事:千般算計,難逃法網

2019-12-11     貞觀


前不久,陳數和范偉主演的《長安道》上映,這部由海岩的小說《長安盜》改編的電影,故事原型是十多年前發生在西安的貞順皇后墓被盜一案。發生在陝西的盜墓案很多,這不是第一次搬上熒幕的紀實類盜墓題材。


和影視化的作品比起來,真實的盜墓案件往往更曲折離奇,破案、追回過程也更精彩。


中國從境外追回被盜唐貞順皇后敬陵五幅壁畫


陝西的漢唐史上,有兩個比武則天次一級出名的女性角色,一個武惠妃,一個鉤弋夫人。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唐玄宗的寵妃,以及楊貴妃的婆婆,曾經給唐玄宗生過7個孩子,死後被追封為貞順皇后。據說這份榮譽本來是想在生前給的,但因為一代女皇的陰影實在太強大了,最後只好作罷。還有人說,武惠妃才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


鉤弋夫人,因漢武帝殺母立子而出名,死時也就20歲出頭,被後人給予了諸多同情色彩。她的一生有兩次高光時刻,一次是遇到天子,攤開握緊的拳,亮出手心裡一枚玉鉤;一次是被天子賜死,之後兒子立為太子。殺母立子這個舉動,被後來的北魏朝有樣學樣了好多代。


秦中自古帝王州,土裡的故事翻來翻去演繹,後來,翻土的人也變成了故事。


1.


唐貞順皇后陵墓(敬陵)石槨


一開始誰也不知道,楊彬是怎麼把重27噸的石槨,神不知鬼不覺運出西安,走私出境,順手賺了100萬美元,據說創造了迄今為止體量最大的文物走私出境紀錄。在這之前,武惠妃的歸處一直是一個謎。無論是在海岩的小說,還是之後的改編電影中,都保留了這個核心情節,在電影中,九號墓石槨丟失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這是一次悄無聲息的活兒,要不是警察無意間發現一個移動硬碟。楊彬後來說,自己被「一個大事件中濺起的小石子打中了」。這個移動硬碟里詳細記載了他如何在長安區大兆鄉龐留村西側50米處,組織盜墓團伙炸開敬陵、將石槨切割成31塊,分運出去。從2004年5月到2005年6月,實施這個縝密的計劃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直到兩年後從香港倒賣到美國才事發。


這座依然保留著貼金彩繪的石槨,外形像一座縮小版的宮殿,起著延緩木材腐爛的作用,是唐玄宗給他寵愛的女人最後的哀榮。楊彬搬走了僅剩的石槨和壁畫,在這之前,這座大墓已經被前赴後繼的盜墓者光顧過很多次。


到過咸陽市淳化縣鐵王鎮大圪塔村的人,都知道村裡有個大圪塔,就是當年在甘泉宮被賜死的鉤弋夫人的歸處。2013年,鉤弋夫人的漢雲陵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雲陵 | 圖片來自華商網


孟老大這種級別,一般不去盜墓現場,但他去過漢雲陵保護區,也是在2013年。那一回,孟老大開車捎人去漢雲陵附近的古墓葬,挖出些黑色陶俑,覺得「不值錢,就沒要」。


擊中孟老大的也是一粒小石子,三年後的2016年,另一夥盜墓賊盯上了漢雲陵,結果盜洞打到三四米深,還沒有連通墓室,就被發現了。公安順藤摸瓜掃掉了十幾個盜墓團伙,這些人當中還光顧過西漢的薄太后墓,再摸上去,找到了孟老大。


這個系列盜墓案被破獲時,壓力最大的可能是漢雲陵的文保單位,保管所所長專門通過媒體喊話,說漢雲陵被盜完全是以訛傳訛,所謂的盜洞,只是墓冢附近一個存放作案工具的土坑,幸好被他們及時發現。


2.


一把洛陽鏟下去,不偏不倚,剛好打在貞順皇后墓石門的位置。動手前,楊彬事先進入墓室,仔細拍了照片,聯繫好買主,後來這些石槨的照片都存在了一個移動硬碟里。這樣的工作習慣,不知道跟當過攝影師的經歷有沒有關係,只知道,進口的盜墓工具這回可能不好使,為了把切割好的石槨從地下拉上來,他們用上了一種農家叫葫蘆井的吊車。



楊彬和孟老大都是西安人,在走上盜墓這個行當之前,兩個人早先的工作經歷很有意思。一個是在西安電影製片廠當攝影師,一個是在紅旗手錶廠當工人,紅旗手錶廠後來改名叫蝴蝶手錶廠。


90年代是西影最艱難的時候,楊彬辭職後在小寨附近開了個服裝店,離陝歷博不遠,據說在這期間,他看遍了陝歷博裡面的每一件文物。孟老大上班的廠子效益也不行,下崗後乾脆走街串巷干起了收古幣的營生。


楊彬擅於發現那些在荒郊野外,沒有任何信息的古墓。他有一個地下文物修復廠,內部稱「公司」,是一棟四層的單元樓,專門修復挖來的文物。據說楊彬的電腦和書櫃里,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國內出版的文物期刊,其中還有一篇論文,是後來負責海外追索和搶救貞順皇后墓的文物專家寫的。他和香港、日本、美國等境外的文物商走動,很少在西安留下痕跡。


楊彬在圈裡的角色有點類似「支鍋」,「支鍋」一般負責籌措盜墓所需的資金、設備,是盜墓團隊的智力擔當,下面一層是「腿子」,是盜墓團伙里的技術工,最底層的叫「下苦」。圈裡最高級別是「掌眼」,不僅具有尋找古墓、鑑別文物的能力,還是墓內文物的初級收購商。


孟老大文質彬彬,開過古玩店,常去大唐西市古玩市場收貨。一件東西是哪個年代的,花紋是不是修復過,他一眼就能瞧出來。


和楊彬比起來,孟老大這樣的角色有點偏「掌眼」,既出資組織人盜墓,也從盜墓賊手裡收貨轉賣或代賣。然而孟老大最厲害的地方,是幾乎掌控陝甘一代的青銅器價格。50萬元的貨,壓價到20萬,再想轉手也沒人收,孟老大給的價就是「權威」。


「不給他們壓貨,他們還會亂跑貨,我要給他們長點記性。」這是孟老大落網以後的話。


被查獲的部分文物


3.


直到六年後,經過文保部門和警方的多方談判,被楊彬盜走的貞順皇后石槨才終於被追索回來。在這之前,一位叫邁克的代理人曾受邀參觀敬陵被盜現場,並最終表示,石槨在美國僅僅是一件古代藝術品,但在中國卻承載著一段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應該回到它原來的地方。據說起決定作用的,還有一份中美兩國簽訂的諒解備忘錄,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蹟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


在全國已發掘的唐代墓葬中,貞順皇后石槨是體量最大、表現內容最為豐富、色澤保存最好的石質葬具,石槨上的紋飾刻畫出了盛唐時期女性的審美趨向,是一件代表盛唐時期石刻藝術的成熟之作,經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研究價值。在《長安道》這部電影中,為了表現九號墓華麗的壁畫,使用了特效,畫面有一種讓人出神的美。


唐玄宗最愛女人墓被盜往事:千般算計,難逃法網


海岩的小說採取的是倒敘的方式,索要石槨這個情節放在了開始的地方,電影里,有記者不停追問石槨究竟值多少錢,完全忽略了為此付出努力和犧牲的人,也是真實發生的情節。


楊彬被判處死緩,是在2007年,貞順皇后石槨被追回來之前的事情了。孟老大在2019年9月18日,因犯盜掘古墓葬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可以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2007年,還曾上映過一部電視劇《墓道》,當中有一個情節,警察每次出動時,都會被提前發覺。原來是派出所門口有盜墓賊的眼線蹲點,隨時報告,幸好警察及時察覺。後來媒體報道貞順皇后墓被盜,又是炸藥又是吊車,之所以沒被發覺,除了村民們被楊彬的手下恐嚇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公路兩旁撒了眼線。



《墓道》劇照


這部劇的主角,是一個「支鍋」,外號「陰陽手」。表面上,「支鍋」是一個唯唯諾諾斤斤計較的小科員,實際上卻是壟斷關中盜墓市場的大盜,「支鍋」跟人經常交易的古塬酒店,也稱為公司。影片最後,一件文物到了他的手上,壓價是常有的事情,最終將他們拖入牢獄的,是一件青銅編鐘。而孟老大被定罪的贓物中,其中就有青銅編鐘。


有意思的是,這部劇因為對盜墓行業太寫實,采點、下墓等手法細節逼真,還傳出被真盜墓賊威脅停拍的消息。比如,影片中有一個打洞技術精湛的盜墓賊,外號「穿山甲」,在電影《長安道》中,也出現過這個人名。當然,無論小說還是電影,故事的矛盾點後來都集中在了歷史教授和當警察的女兒身上。


雖然說是根據李君紀實小說《關中盜墓賊》改編,但因年代久遠,曾經有劇迷專門追尋原著小說,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線下的圖書館實體書店,都遍尋不到。


現實永遠比小說更有戲劇性,巧不巧,《墓道》的導演也是西影的。


━━━━━━━━━━━━━


參考資料:



《唐敬陵貞順皇后石槨研究概述》,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 主編,文物出版社,2015

郭曰君《試論建立健全我國海外流失文物追索法律制度 ———從唐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境外成功追回談起》,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4

《唐武惠妃「敬陵」的發掘:一次曲折的考古發現》, 《三聯生活周刊》,2010-26

《我國從美國成功追回一級文物唐代石槨》,新華社,2010-6-17

《唐代石槨回歸背後:盜墓賊通過外銷洗白文物》,京華時報,2010-6-28

《中國從境外追回被盜唐貞順皇后敬陵五幅壁畫》,中國新聞網,2011-5-11

《漢武帝妃子墓被盜系列案告破 追回千餘件文物 》,華商報,2017-11-18

《起底西北盜墓「第一人」:有團隊,「客戶」中還有省政協委員》,澎湃新聞,2017-12-8

《漢雲陵鉤弋夫人墓被盜了?誤傳!有關部門出來澄清了》華商網,2019-6-25

《民間博物館創辦人罕見成被告:買來的文物如何成了贓物?》澎湃新聞,2019-6-25

《「西北盜墓一號人物」孟經建一審獲刑14年》北京青年報,2019-9-18


作者 | 圖圖 | 貞觀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YAc_m4BMH2_cNUgtz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