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莞邑,「鳥呼人笑荔枝熟」,樂翻多少食家頭!
荔枝乃中華珍品、百果之王。歷史上,荔枝只出自四川、福建和兩廣地區,色香味俱佳,但產量有限,保鮮儲存困難,遠程運輸不易,因而對北方地區普羅大眾來說,實在是「物以稀為貴」,只能聯想無從親嘗。荔枝恰如 「天生麗質難自棄」 的美女,見過的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沒見過的 「越是難得越思念」 ,於是吸引了白居易、杜牧、蘇軾等眾多古代文壇大腕,頻頻為其賦詩作文,留下各種經典的荔枝廣告語,使荔枝成為古詩文中妥妥的「網紅」水果。
近日,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到東莞市調研,要求打好產業、市場、科技、文化四張牌,推動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聯想到四川合江、廣西靈山、廣東茂名、深圳南山等地徵集評選荔枝廣告語,筆者因此特別從古人荔枝廣告中梳理出「十宗最」供學習借鑑。看看你知道幾個?
01
最為古老的荔枝廣告:
王逸《荔枝賦》
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寫到: 「答沓離支,羅乎後宮,列乎北園。」其中「離支」就是荔枝。他也許是最早寫到荔枝的古人。為了鋪陳上林苑的奢華,他將珍稀水果荔枝與其他奇珍異果並列,點到即止、一筆帶過,算不上荔枝廣告。
歷史上專門宣傳推介荔枝的第一人,應屬東漢文學家王逸。他寫了《荔枝賦》,說鮮紅的荔枝在樹上 「灼灼若朝霞之映日,離離如繁星之著天」, 「仰嘆麗表,俯償佳味,口含甘液,腹受芳氣。兼五滋而無常主,不知百和之所出;卓絕類而無儔,超眾果而獨貴」。可謂對荔枝推崇備至,極盡描摹之能事,充分展現了荔枝「超眾果而獨貴」的獨特魅力。
02
最難傳播的荔枝廣告:張九齡《荔枝賦並序》和蔡襄《荔枝譜》
唐朝張九齡,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嶺南人,也是著名文學家。他的《荔枝賦(並序)》,對荔枝的產地、形態、味道、營養及功效等作了全方位的介紹: 「南海郡出荔枝焉……狀甚瑰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未玉齒而殆銷,雖瓊漿而可軼。……心恚可以蠲忿,口爽可以忘疾……」盛讚百果之中沒有一種能比得上荔枝,仿佛還沒碰到牙齒就要消融,雖然瓊漿玉液也比不上,而且吃了能平息心中怒氣,滿口清爽令人忘卻不適。
這篇文章是開元十八年(730)張九齡貶任桂州刺史、充嶺南道按察使期間所作,並非單純宣傳荔枝的廣告,而是借荔枝雖然珍貴卻不能物盡其用,表達了仁人志士雖有才華壯志卻不見知見用的苦悶與激憤。
張九齡此文,因為過於鋪排、古奧難懂,雖然比王逸的《荔枝賦》更有名氣一些,但在民間傳播也很有限。
另有北宋名臣蔡襄,也是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福建人,在擔任泉州知州時所作《荔枝譜》,收集了大量有關荔枝的資料,包括荔枝用途、栽培方法、貯藏加工方法,以及32個荔枝品種的產地及特點等,記述詳細、真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也可以說是最專業的荔枝廣告。但因為太專業太冗長(3000多字),在民間更難傳播。
03
最通俗易懂的荔枝廣告: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為南賓郡太守。當時南賓郡治所在臨江縣(今重慶忠縣),轄境相當於今重慶市忠縣、墊江、豐都、石柱等地。為了讓沒見過荔枝的人了解荔枝,他讓畫工畫了一幅荔枝圖,並在畫上寫了這篇序,一連用了10個比喻描摹荔枝,生動形象至極,而「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又對荔枝難以儲存的特點作了絕好的說明,已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這是所有荔枝廣告中最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也是唐朝時期四川地區多種荔枝的證明。為何白居易能寫得如此通俗易懂?一是因為他特別愛荔枝、親手種荔枝、很熟悉荔枝,有詩為證:「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痴。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二是因為他的詩風文風向來走通俗易懂路線。相對於張九齡荔枝文的奇崛難懂,白居易的這個廣告傳播更廣泛。
04
最歪打正著的廣告:「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出自唐代杜牧《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華清宮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常從都城長安來此尋歡作樂。《新唐書·楊貴妃傳》說: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晚唐詩人杜牧,貌似客觀地描寫這件浪漫歷史故事,本意在於以「妃子笑」比「褒姒一笑」,暗諷唐玄宗奢侈荒淫、嬌寵貴妃、誤國害民,卻無意中借皇帝貴妃故事為荔枝做了一個絕好廣告,讓「妃子笑」後來成為最具浪漫色彩的荔枝品牌。
另有 「汗綃紅透心渴煩,荔枝不來慘不歡」。出自南宋官員、詩人程公許《涪州荔子園行和友人韻》。該詩與杜牧詩異曲同工,本意批評唐玄宗和楊貴妃,卻歪打正著為荔枝做了廣告。詩云: 「楊家妖女去復入,開元治亂翻覆間……汗綃紅透心渴煩,荔枝不來慘不歡。飛塵一騎關山曉,奔騰那知血濺道。一朝羽檄漁陽來,決策西狩殊匆草。百年宗社棄若遺,何計奈渠春風貌……」
05
最逼真形似的荔枝廣告:「荔子初丹,絳紗囊里水晶丸」
出自歐陽修《浪淘沙》一詞: 「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絳紗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處遠,不近長安。 往事憶開元,妃子偏憐,一從魂散馬嵬關。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
本詞 「荔子初丹,絳紗囊里水晶丸」一句,形象描繪了荔枝成熟時的外形內質,果皮如絳紅色紗囊,剝開後果肉如水晶丸,形態逼真,讀來令人心馳神往、滿口生津。
06
最具知名度的荔枝廣告:「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出自宋代蘇軾的《食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北宋紹聖元年(1094),58歲的蘇東坡從朝廷三品大員貶為節度副使,安置於惠州由地方官員看管, 「不得簽書公事」,憂讒畏譏,惶恐不安;惠州無佳寺院,無士人,無醫藥,水土不服,兩仆一妾先後病死,他自身也多病痛;市場每天僅供一頭羊,羊肉都被官員買去,他只能隔三差五買點別人不要的羊骨頭煮來吃……痛苦多多。但他能夠隨緣委命,苦中尋樂,積極自我調適。他本是美食家,很容易從地方特色飲食中找到快樂,於是就有了這首在痛苦矛盾當中借美味荔枝自我安慰排解的經典之作。
蘇軾寫過不少讚美荔枝的詩,別人也寫過不少荔枝詩,而這一首與其他荔枝詩不同的是,既沒有寫荔枝的形色,也沒有寫荔枝的味道,卻讓人印象最為深刻,雖然模糊卻直接,雖然誇張卻生動,成為所有荔枝廣告中最為膾炙人口的。
當然,如果說張九齡的荔枝廣告是為嶺南荔枝而寫的,那麼蘇軾的這個廣告,則是為羅浮山下的惠州和東莞荔枝而寫的。
07
最奇葩罕見的荔枝廣告:
宋徽宗的行為藝術+詩書畫藝術
宋徽宗趙佶的《宣和殿荔枝》云: 「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不專心治國理政,卻貪戀青樓女子,醉心書畫藝術,搜刮奇石名花。某年,他不計成本,從福建移植一批荔枝樹到東京開封皇宮種植,並且開花結果了。他開心地將荔枝賞賜大臣,寫了上面這首詩和另一首《保和殿下荔枝成實賜王成中》,並畫了一幅《荔枝山鳥圖》。於是,在亡國禍民、慘死異鄉的大背景下,面向北宋朝野和後人,他做了一個絕無僅有的荔枝廣告,用的是 遠程移植的行為藝術+九五至尊的詩作+著名的瘦金體書法+宣和院體花鳥畫。這個荔枝廣告如此奇葩罕見,讓我們深感可恨可憐復可嘆!
08
最給力產地的荔枝廣告:「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出自明代丘浚《詠荔枝》: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丘浚是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學家、史學家、經濟學家和文學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官至大學士,與海瑞合稱為「海南雙璧」。丘浚雖生在當時僻遠的海南,但從小就胸懷大志,有「遙從海外數中原」等豪邁名句。這首詩前兩句生動描繪了荔枝的無比珍貴與綽約風姿,後兩句突出點明這樣一種絕美的天然滋味,就生在天涯海角的海南。這首詩特別表達了對海南荔枝的讚美與推崇,至今仍可直接用作海南荔枝廣告。
09
最給力品牌的荔枝廣告:「天生尤物本消魂,更取增城掛綠論」
出自晚清詩人丘逢甲的《荔枝其二》: 「天生尤物本消魂,更取增城掛綠論。一種天然好風格,西施初出苧蘿村。」
此詩直接為增城掛綠荔枝打廣告,把掛綠荔枝比喻為「天生尤物」、美人西施,令人消魂,實乃絕妙好辭,至今猶可直接用作掛綠荔枝廣告。
10
最直白火辣的荔枝廣告:「平生嗜荔如嗜色,情人之眼皆西施」
出自晚清詩人丘逢甲的《李湘文邀同雪澄、實甫、陶陽二子上涌村啖荔枝作》: 「我生於閩長僑粵,有荔枝處皆嘗之。平生嗜荔如嗜色,情人之眼皆西施。」
丘逢甲也是晚清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生於福建省台灣,曾在廣東做官,在甲午戰爭後變賣家產以充軍費,可謂深明大義、至情至性之人,所寫荔枝詩也有武將彪悍之風,直將荔枝比喻為情人眼中的西施,坦言「平生嗜荔如嗜色」,可以說是最直白火辣、至情至性的荔枝廣告。
來源:莞香花開
編輯:李達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WqgLXMBiuFnsJQV2j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