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位同學在後台留言:
「老師,我很痛苦,請幫幫我。我出生在農村,性格懦弱,也很自卑,現在上大三了,和宿舍里的同學相處的並不好。我平時勤勤懇懇的,宿舍衛生都是我打掃,有同學讓我幫忙打水或者帶飯,甚至洗衣服,我都答應他們,我以為這樣他們就會喜歡我。但並不是這樣的,我總感覺他們把我當傭人一樣。
雖然沒有矛盾,但我和他們並不算真正的朋友,他們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才會想起我。心裡很不痛快,有時候我明明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心理很不情願幫他們,但嘴上還是說不出口,還是無法拒絕他們。我很害怕,害怕拒絕會惹他們不高興,害怕他們會孤立我。現在我左右為難,我想結束這樣的「主僕關係」,但我又怕和他們關係搞僵。不知道該怎麼辦,真想離開宿舍,一個人住該有多好啊?」
讀到這位同學的來信,讓我想到了一個朋友,她從小就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對朋友有求必應。
「你這麼好,一定會幫我。」「你這麼好,一定不會拒絕我。」這是她最常聽的兩句話。
同事開口借錢,她答應了,隔了一年沒還她也不敢開口去要;
親戚幫她介紹對象,她都一一答應,結果浪費了時間,還經歷各種「奇葩」的相親;
老朋友向她推銷保險,她不會拒絕,白花了不少冤枉錢。
你或許會想,她人緣一定很好。
可這年頭,並不是你對別人好,別人就一定把你當朋友。大多數人只會得寸進尺。當善良成了理所當然,只要你拒絕一次,就會抱怨你不夠意思。
02
這就是典型的「老好人」,也就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的定義中稱之為「迎合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含有強烈的自我犧牲成分在內從而導致人際關係中的種種衝突同時自己也深感痛苦的障礙。
職場上,他們總會不自覺地承擔更多別人的工作,只要對方一提需求就輕易接受,根本不考慮自己,到頭來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生活上,永遠都是「老好人」的角色,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會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去換取別人的認可。
以上兩個案例都有一些共同點:
同樣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
他們總是迎合他人,討好他人,所以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喜歡,總是渴望聽到他人的評價,以此獲得肯定,做任何事情都會考慮「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
同樣不敢拒絕別人
他們害怕說不,不懂拒絕,被人占了便宜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擔心一旦拒絕,與別人的關係就會破裂,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淡化自己的需求,從不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即使要求很難實現也會應承下來,硬著頭皮滿足對方,在沒能完成他人要求時,還會非常歉疚,頻頻道歉。
同樣缺乏原則
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去取悅別人。即使很忙很累,別人拜託你幫忙,總會立馬答應。心裡不情願,卻一直忍著不說,壓抑自己的想法。
03
說到這裡我們可能有一個疑問?
這位同學為了獲得舍友的認可,樂於助人,這不是好事嗎?這應該是一種高素質,高情商的體現,怎麼成了討好型人格呢?
其實討好型人格的人和高情商的人在某些方面很相似,比如他們同樣心思縝密,有同理心,都很擅長從細枝末節去分析別人的情緒,能夠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他們看上去似乎總是心平氣合,善於與人和睦相處。
但是,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簡單來說就是:
高情商是首先是讓自己舒服,同時也讓別人舒服;
而討好是讓別人舒服,不管自己舒不舒服。
高情商的人有主見,有原則,對他人包容卻不縱容。他們不把 「取悅別人」 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是讓自己開心的同時,兼顧別人的情緒。
討好型人格的人則過於謙卑,下意識忍讓。過分在意他人評價,也習慣性將別人的錯誤歸於自己。他們小心得壓抑著自己的慾望,企圖通過討好別人來獲得認同,但這背後隱藏的往往是畏懼,是軟弱,是害怕失去。討好型人格不是情商高而是情商太低!
04
那怎麼辦呢?討好型人格可以改掉嗎?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說到自己曾經就是「討好型人格」。
她年少成名,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別人眼裡她乖巧懂事,從不和別人發生矛盾;
她很聽話,因為她害怕別人不喜歡她;
她害怕給別人添麻煩,總是去努力迎合別人;
後來她意識到,在這麼多年裡,她似乎都是活在別人的情緒以及評價當中的,她害怕跟人產生矛盾, 所以不會把自己最真實的情緒泄露出來。她很痛苦也很壓抑,但她又在乎別人的看法,循環往復,她漸漸成了沒有原則與底線的人。
不過幸運的是,她後來留學日本,慢慢療愈了討好型人格。
因為在日本,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她無需面對複雜人際關係, 也不用擔心自己在她人的印象,她每天看書,看展覽,寫日誌充實自己的生活。現在她終於敢面對最為真實的自己,也會大聲的表達自己意見,不再唯唯諾諾,不再害怕得罪人,她內心充滿了愉悅。
蔣方舟的療愈經歷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如果你也有討好型人格,可以從幾個方面改善: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存在「討好型人格」
意識到自己在勉強自己取悅別人,意識到自己在本想拒絕的時候,又答應幫別人的忙,意識到自己總是以別人為中心。意識到問題後才能有意的去注意並積極調整心態,改掉討好。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錯誤就在於:總是期望所有的人喜歡自己。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你是不完美的,你不會讓所有人滿意,你不會喜歡所有人,所有人也不會都喜歡你。
別人就算不喜歡你,這是正常的,無需給自己太大壓力。
設置底線,學會說「不」。
討好型與高情商最大區別在於,討好型人格總是一味的退讓自己的底線,不會拒絕。
不要覺得別人被拒絕後會不高興,其實絕大多數人並不會因為被拒絕而惱羞成怒,心生怨恨。學會用一種正常的方式去和別人交往,該笑還是笑,該幫忙還是幫忙,只不過是你該表達憤怒的時候就表達憤怒,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
接受拒絕別人的內疚感。
改變習慣的開始總是艱難的。由於習慣了以別人的情緒為中心,所以很難將拒絕說出口。當你拒絕別人的時候,不用內疚,不用抱歉,因為他會找另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或者另一種解決辦法。實際上別人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有太多的想法。
學會自愛,提高自信。
遵從己心,相信自己,你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喜歡你,即使你獲得了別人再多的好評,但這不是真正的你,學會愛自己才會體現你的價值。有時間不如去做一些喜歡的事,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自信的人才是真正被人喜歡。
實際上,每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不是不優秀,只是他們太在意別人看自己的目光,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身的閃光點,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
比起別人如何看自己,也許,我們更該關心的是,自己過得如何,因為這樣的人生才會更真實而自在。
最後,希望你從今天開始愛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自己,過上讓自己舒服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SYZs28B8wMrh2Lid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