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這屆年輕人為了表達自己可以有多拼???!!!╮(╯▽╰)╭

2020-01-11     南都周刊

習慣隔著螢幕聊天的年輕人(不對要改口中年人了)有多努力?標點符號、語氣助詞、各類表情、顏文字、表情包……為了全力表達,各種方式都能讓他們玩出花來。

文 | 羅歡 編輯 | 星煮

新年伊始,人們討論的話題通常都逃不過與新年相關的詞條,#跨年文案##適合跨年發的朋友圈文案#這些詞條總能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大家的答案也不盡相同。但要問這屆年輕人2020年的第一天收到了什麼消息,在茫茫的信息大海中,一定少不了爸媽發過來的那些五顏六色的表情包。

隔著螢幕聊天,父母的每一張圖都在最直白地告訴你他們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所以這年頭的社交是有多神奇呢?發出去的幾個字就能讓對方知道你是否走心,一個表情符號就能把兩個人的距離拉近。而習慣隔著螢幕聊天的年輕人(不對要改口中年人了)更是別提有多努力了,標點符號、語氣助詞、各類表情、顏文字、表情包……為了全力表達,各種方式都能讓他們玩出花來。

有一種標點符號叫「語文老師看完想暴走」

2019年,「我緩緩打出一個問號」成為了年輕人聊天記錄里不可忽視的一句話,但比它更絕的是,我實實在在地在對話框里打下了「???」,甚至是「??????????……」(此處「……」代表無窮無盡)

問號發展到這個魔幻的時代里,還只是個單純不做作的問號嗎?在我們的理解中,它早就和其他標點符號一起快速成長了起來。

「?=小小的疑問」

「?=沒明白」

「?=臥槽」

「?=你在說什麼鬼話/你怕不是個沙雕?

以此類推,問號越多,疑惑越大。而且,肯定不是「我覺得有問題,只是我發自內心地認為你有問題」。

這個邏輯可以類比到各種同類符號,比如句號——每當句號連成串,這個世界上無語的人又多了一個。

用句號組成的「。。。。。。」比「……」好用多了,這可是你經過周密數數打出來的6個句號啊,既能讓對方沒理由認為你在敷衍,同時也在視覺效果上展現你那顆快要被氣炸了的心靈。

另一邊,嘆號也在接收者這個原理。文字聊天中,要是沒有三個嘆號站在一起,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真的驚訝。如果這時候它與問號連在一起,效果會更佳。

「?」=「還有這種操作?!」

拿出你們的小本本了嗎?抄筆記啦~

Emmm,這個「~」也是十分有靈性了,打出來後覺得自己的語氣都溫柔多了呢。

總有些字,讓你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雖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有兩個字,只要被單獨拿出來輸入對話框,始終會讓大家深惡痛絕。

無論對方抱著多大的熱情想與你展開對話,一個孤零零的「哦」字就能像一盆冰水猛地澆在他的頭上,另一個單打獨鬥的「嗯」還能直接把你送上熱搜。

這兩個字,乍一看並不含有任何貶義,但是你仔細品品那個語氣,就好像在說:「知道了,你可以滾了。」

所謂細節改變命運,這時若你稍稍動動自己的小指頭,發送的是「哦哦」、「嗯嗯」或者「嗯吶」,又或者在句子末尾加個「哦」「喲」「哈」,瞬間就讓對方感覺到你的乖巧與可愛,還是閃著大眼睛的那種。

在此基礎上,當代年輕人聊天變得異常仔細,被工作壓垮的時候還得煞費苦心表達出不同層次的同意與肯定。

別的不說,光一個「好」字就可以引申出「好的」「好噠」 「好(的)呢」 「好(的)嘞」等等,深怕別人不知道你覺得好。

就像為了把「OK」變得更OK,字母「o」後面加上了越來越多的「k」。所以如果下次有人給你發「okkk」,你可別傻乎乎的以為自己的英語能力出現問題。

大概是人們覺得文字表達還不夠能解釋自己的意思吧,在強大的求生欲之下,廣大網友在陳述某件事情時開始喜歡用括號解釋自己,比如:

誇誇夸的時候: 我覺得南都周刊太有趣了!(沒有說其他周刊無聊的意思) 非常喪的時候: 生活太難了!(可是明天還要努力生活)

隨機立flag的時候: 明年一定要瘦十斤!(手動狗頭)

這屆年輕人正在努力跟上表情更新節奏

不得不說,這年頭的表情更新換代實在是太快,如果你不經常上網衝浪,說不定也和我一樣迷惑過上頭說的「狗頭」是什麼意思。

知乎里有位朋友是這麼解釋的:

幸虧除了微博,國內其他社交軟體並沒有添加這個狗頭表情,否則它也可能會像微笑臉與拜拜臉一樣,成為兩代人溝通之間的隔閡。

這個在父母眼中格外端莊有禮的微笑與再見,被90後看出了完全不同的意思:你看這個眼白那麼多、笑容僵硬的表情,像不像被甲方折磨後努力微笑的你?整張臉透露的全是「雖然我看你很不爽,但是因為某些原因不得得克制自己,所以必須露出笑容」的樣子。

這不,前段時間,話題#超3成受訪者認為微笑表情不禮貌#上了熱搜,原來有那麼多人不喜歡微笑臉表情!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誰能料到,在老一輩還沒反應過來微笑臉到底怎麼招惹年輕人時,另一個被多面理解的表情又流行了起來。什麼都別說,呲牙就對了。

表達憨厚,呲牙傻樂,你快看我真誠到笑彎了的眼睛。

表達自嘲,呲牙微笑,咱們年輕人怎麼也不能失了體面。

表達「我已氣炸」,呲牙微笑,嘲諷人的快感完全不輸破口大罵。

從顏文字到表情包:愛我,你怕了嗎?

有人說,當代年輕人的特點之一,就是聊天時不一定要有標點符號,但一定會有表情和表情包。

但……年輕人們,你們還記得當年使用過的那些顏文字嗎?

(截自「顏文字」百度百科)

或者,還有那些太有個性的個性簽名?

(_櫬扌靶sūо有軟肋掰砕你便ωu秂能dι。 ¤爛街の故亊嘟変成垃圾,可笶那庅誃亽還zai海誓山盟。 ωΘ哪裡還橄走進ηι,ηι裑邊總詴人陪。 摩天輪__輪轉著誰的永遠。︶ ̄丶。 ︻_我願用щú期的等dai,等你最年輕的sんi候。~

如果以上內容你能拿到滿分,這位朋友,你真是個有故事的(老)人。

如果你用的是搜狗輸入法,能猜出下列所有組合表情,朋友,你高考閱讀理解滿分?

和上述列舉的表達工具一樣,表情包的快速蔓延的確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喜歡錶達自我、希望擁有更加自由的表達渠道。而巧妙運用表情包正好能較為準確傳達網絡聊天無法展示的種種細節,包括面部表情、語調、情緒暗示等,使得對話變得輕鬆愉快。

記憶中,自從2015年微博開通了評論帶圖功能,表情包就成了沙雕網友的一片廣闊天空。

當表情包占據我們的聊天記錄,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覺得它一定是越糊越有味道。這時,被你催要生活費的父母面對的終於不是幾個冰冷的文字,而是生動圖:

當你想表達開心但是覺得「哈哈哈哈哈哈」已經不能滿足你的喜悅時:

可是,若你發送的是「呵呵」或者「哈哈」,約等於終止這場感情。但發送「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額hhhhhhhh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鵝鵝鵝鵝鵝鵝(哈哈哈×140)」與上圖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不方便發圖或者微博評論帶圖怎麼辦?

來來來,記住下面這倆格式: (畫面.jpg)(畫面.gif) 此刻的你是不是這個表情?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額hhhhhhhh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鵝鵝鵝鵝鵝鵝(小南快落得原地轉圈.jpg)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KdblG8BxtCz63RLsd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