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犯困是脾虛造成?如何科學調養脾胃?| 健康問答 116 期

2020-04-01   廣東衛視健康有道


現代年輕人總有幾個相通的飲食習慣:喜愛生冷、愛喝涼茶、不吃主食、飲食重口。然而這些不良的習慣卻在悄悄傷害脾臟,致使脾臟越來越虛。

脾虛與衰老

Q1:本人33,身體沒什麼大問題,但近一兩年飯後容易犯困,口腔總有黏膩感,帶點口氣,我這是怎麼了?

根據描述,這種多半是脾虛濕困型體質人群。

其中飯後犯困是體內濕氣重、脾虛的重要表現,脾虛致使脾陽難生,飯後血液湧向脾胃用於消化,導致大腦缺氧,於是便飯後困得不行。

口腔是消化道的外現,脾虛者體內濕氣重,會導致口腔黏膩感明顯,且有口氣。

若口腔常有異味,建議及早調理脾胃,少辛辣油膩。

Q2:容易腹瀉、腹脹,但喜愛辛辣油膩、冷飲冷食。一段時間發現眼袋下垂、愛長斑、皺紋,這和脾胃虛弱有關係嗎?

脾不好老得快,脾胃運化可影響容顏,「黃臉婆」是因脾運化弱,而致氣血不暢,臉色萎黃。

若脾臟運化水濕異常,水濕將停滯體內,引發顏面浮腫、眼袋浮腫下垂,長期誘發痤瘡,顯老又心酸。

所以好好調養脾胃,可避免因脾虛導致的衰老,不然抹再多護膚品也效果甚微。

調養脾胃食療方

相信不少人都抗拒未老先衰,為了避免衰老,健身、醫美、美容統統用上,但唯獨忘了調理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無論男女,脾胃虛弱易加速衰老,甚至帶來脫髮、記憶力減退等負面影響。

而及時調養脾胃,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衰老的進程。

雖說脾胃虛弱,但中醫上脾胃虛弱可辯為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每種症狀的容顏反映是不同,而調理本草亦是不同:

脾氣虛:黃芪黨參粥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黃穗平)

脾氣虛多為中氣不足,容易疲勞、沒精神、臉色萎黃,可用黃芪、黨參這兩味本草健脾補氣,消臉黃。

  • 材料

黃芪20g,黨參15g,茯苓15g,白朮15g,生薑3片,大米50g。

  • 做法

生薑切薄片,與黨參、黃芪、茯苓、白朮一同浸泡半小時,煎煮30分鐘後取汁,隨後將藥汁與大米同煮成粥。

脾陽虛:胡椒燉豬肚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黃穗平)

脾陽虛除了氣虛症狀,還伴有大便溏稀、手腳冰冷、食生寒易腹瀉等症狀,可用胡椒燉豬肚溫補脾陽,消虛浮。

  • 材料

豬肚半斤,胡椒5g。

  • 做法

將豬肚洗凈,置砂鍋中,加水適量,再加入胡椒,文火燉至豬肚爛開即可食用。

脾陰虛:沙參淮山花膠湯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科大科主任黃穗平)

脾陰虛有脾虛的症狀,亦有食欲不振(餓了也不想吃)、舌苔少、脈細弱偏數的症狀,可用沙參、淮山這兩味本草補氣養陰。

  • 材料

沙參20g,淮山20g,花膠50g,豬瘦肉300g或雞半隻。

  • 做法

將雞或豬瘦肉焯水去血污或冷水浸泡一小時去血水;

浸泡花膠,同時洗凈其他配料,隨後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沸水大火煮沸,隨後轉小火煲1.5小時,熄火前調入鹽即可食用。

飯後犯困是脾虛造成?如何科學調養脾胃?| 健康問答 116 期

最近氣溫驟降,雨水連綿,不建議吃太多火鍋、小龍蝦等辛辣油膩之物,不然容易內濕外濕夾攻,脾胃更難受。

值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