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船」到「上岸」再到「上樓」,金山漁民走出轉型路!

2019-10-09     i金山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70年來,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山的發展步伐也愈加迅猛。

而在金山嘴漁村,

漁民們多年來的生活、工作也大有不同,

漁味鮮美、漁趣盎然、漁情悠長。

老漁民陸奇龍就歷經了

從「上船」到「上岸」再到「上樓」,

從以漁為生到開辦天橋飯店、傳承漁家菜,

漁民生活也得到了完美轉型。

陸奇龍是山陽漁業村村民,今年已經76歲了,生在海邊長在海邊,以海為生,陸奇龍20歲左右就出海捕魚了。

據陸奇龍回憶,80年代是漁業生產的高峰,那個時候捕魚產量很高的,當時,以捕魚為業的人在漁業村屬於萬元戶,也是村裡跑在前面的。

到了90年代,由於海洋資源貧乏,漁民捕不到魚,生活就成了難題。2005年,上海出台了「失水」漁民落實鎮保的新政策,「失水」漁民還可以參加培訓進行再就業。趕上好政策,陸奇龍才開了這家天橋飯店。

天橋飯店剛開業的時候是1987年,規模很小,店裡工作的只有4個人。90年代,飯店翻新,面積擴大到350平方左右,有20個桌,工作人員增加到18個。2014年又擴至600平方。年營業額也從剛開始的五六萬元上升到現在三十多萬元。

最初,天橋飯店的菜品主要有雞肉、鴨肉、牛肉、豬大腸等,還有海里撈上來的海鮮,以及當地生產的螃蟹、梭子蟹、帶魚等,是正宗的漁家菜,這些菜都是陸奇龍的妻子自己做的。

說到這門手藝,還得從陸奇龍的祖輩說起。陸奇龍的母親嫁到陸家後,從陸奇龍祖母那裡學到了手藝,後來陸奇龍的妻子又繼承了陸母的手藝, 漁家菜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傳統漁民不僅靠漁船、漁網打漁為生,還會燒制漁家菜,陸奇龍家裡幾代人都會燒漁家菜,對漁民而言,這不是什麼稀奇事,但是他們把地道的漁家菜運用到飯店的菜品中,打造了當地的餐飲特色,創造了屬於金山嘴漁民的漁家景點。

他們在保持漁家菜傳統口感的基礎上加以挖掘、創新,研發新的菜品,使漁家菜的口感得到進一步提升,不斷更新天橋飯店的菜譜,受到了廣大顧客的認可。

「漁家菜在我們天橋飯店成功傳承和發展下來,顧客喜歡,我們作為漁民,也感到很高興」,陸奇龍說,「我希望下一代還要繼續努力,把漁家菜繼續發揚下去,打造金山嘴餐飲的特色。」

記者丨武雲卿 楊季峰

編輯丨陳薇婷

責編丨陳薇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F5cs20BMH2_cNUg6_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