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將是造車新勢力的倒閉年。」
今年3月,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的一番言論在汽車圈裡炸開鍋,並引發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等人的「回懟」。
2019已過四分之三,形勢似乎在印證著這一說法。
下半年以來,長江汽車被爆出停工、欠薪,拖欠供應商貨款;遊俠汽車的湖州工廠停工半年多;博郡汽車,以及鎣石汽車都接連被爆出拖欠員工薪資;曾經被認為是新勢力「第一梯隊」成員的奇點汽車,首款量產車已經「跳票」快兩年,至今仍無下文……
而昨日,曾獲「雙資質」的敏安汽車,也被曝出由於經營方面的問題,將實施「階段性放假」。
這基本意味,敏安汽車接下來的生產、研發等將全面停工。而它的倒下,似乎也成為造車新勢力倒閉潮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倒閉潮」的前兆?
事實上,敏安汽車此次的「放假風波」並非毫無先兆。
早在2018年底,敏安汽車就以末位淘汰的方式裁員5%,導致部分員工在南京進行勞動仲裁,內部員工更是人心惶惶。
2019年上半年,敏安汽車再度裁員,人員規模從生產資質審核時的近800人下降到現在的不足300人。
不到300人的團隊,如何運轉一個新能源企業?!
不單如此,資料顯示,在敏安公司持50%股份的淮安開發控股有限公司,已經在10月8日退出敏安汽車控股。
據功夫汽車了解,淮安開發控股是一家國有獨資企業。這也意味著,目前背後「金主」的資金也已從敏安汽車撤離,放棄這個造車項目。
而敏安汽車,更是這輪資金撤離造車新勢力的縮影。
與此同時,在江蘇敏安之前,另一家已獲「雙資質」的車企,更已然處於倒閉邊緣。
在阿里司法拍賣平台上,近期出現一則「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拍賣公告,蘭州知豆將由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為1.38億元,目前估值1.97億元,將在11月24日開始為期一天的拍賣。
無論是敏安的「放假」,抑或是知豆的「倒下」,都寓示著造車新勢力將迎來一個「洗牌期」。
而隨著大部分入局者的「死傷逃散」,這場聲勢浩大的造車運動正在退減,能留下的只有少數頭部。
頭部造車新勢力仍要「勒緊腰帶」
去年中國汽車行業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只有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個細分領域還在保持高速增長,但現在,這個領域也告別了過去的野蠻成長。
隨著「後補貼時代」的到來,「新舊勢力」之間還勢必存在著一場血腥的貼身肉搏戰。
在大眾、豐田、奔馳、吉利這樣的公司面前,新勢力無論是生產經驗、資金、品牌,還是銷售服務網絡都不占任何優勢。
或許,勒緊腰帶「活下去」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心照不宣的共識。
年初,蔚來汽車取消了在上海嘉定建廠的計劃。如果現階段回過頭看,這無疑是在「未雨綢繆」——畢竟建設一個年產能15萬輛以上的工廠需要30億左右的資金。
今年8月,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公司內部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提出要進行一系列「硬核降本計劃」,進一步控制開支,調整人員規模至7500人左右。
此外,蔚來還推遲了轎車項目,甩賣曾斥巨資打造的FE賽車隊。
作為這場新勢力造車運動的頭號玩家,蔚來的這波操作已經釋放了一個足夠清晰的信號:這是一場關於資金能力的拉鋸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手中無糧、未來發慌。
接下來,頭部造車新勢力還得積極尋找融資來「屯糧過冬」。
寫在最後
一場浩浩蕩蕩的造車運動碾壓而過,從資本狂歡到急速降溫,造車新勢力們集體遭遇了一場滑鐵盧。
如今,仍有很多造車新勢力在苦苦掙扎。而隨著慘痛的市場洗禮,能堅持到最後的,終究只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