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行走的五十萬:潛伏三十四年的軍統少將揭示,間諜有五種,行動分三個步驟

2023-08-28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識別行走的五十萬:潛伏三十四年的軍統少將揭示,間諜有五種,行動分三個步驟

原軍統局本部總務處少將處長、保密局雲南站站長、中將游擊司令沈醉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曾有一段時間比較不服氣:「我在雲南起義的通電上籤了字,而且還命令下屬公開和秘密特務全都放下武器停止行動等候整編,怎麼也成了戰犯?」

1980年沈醉恢復起義將領身份時才想開了:「1949年,我被人用槍口頂在我腰上而在起義通電上籤了名,但我不是什麼識時務的俊傑,只是一個怕吃眼前虧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沈醉在雲南起義通電上簽字,是毛人鳳事先允許的。沈醉在回憶錄中也承認,毛人鳳曾經明確告訴他:「你可以學學王佐,詐降嘛!不過可以不斷臂,留著它還有大用場呢!」

沈醉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要我冒著生命危險,偽裝起義繼續為他賣命!」

毛人鳳和沈醉這種心照不宣,在軍統行動處少將處長程一鳴看來,那就是「用間」。程一鳴1964年完成潛伏任務回歸後,寫了很多揭露軍統內幕的回憶文章,對軍統的五種間諜、三類特務都進行了全面剖析,按照程一鳴的描述,沈醉似乎應該算「死間」。

程一鳴和吳敬中(原名吳景中)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畢業生,吳敬中是不是假叛變真潛伏不好說,程一鳴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紅色特工,有人說他也是《風箏》中「鬼子六」鄭耀先的歷史原型之一,這種猜測也不無道理:在《風箏》(又名《斷刃》)小說原著中,鄭耀先(又名錢溢飛)就是軍統行動處的上校。

程一鳴從1930打入敵人內部,到1964年凱旋,足足在軍統(包括復興社特務處和保密局時期)潛伏了三十四年,這位軍統少將對軍統特務、間諜特徵和手段,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程一鳴是不是鄭耀先的歷史原型且不去管他,咱們今天的話題,是要聊一聊軍統的五種間諜、三類特務,看看他們的「三步用間法」該如何防範:讀者諸君對號入座,也許就能抓到「行走的五十萬」——現在很多間諜,用的還是軍統(保密局)那一套辦法。

據程一鳴《軍統組織的真相》一書披露,軍統的特務一般分秘密特務、武裝特務、公開特務三類,我們用熟悉的特務舉例,就能看清這三類特務的區別。

軍統局本部和各省站的秘密特務也分三個亞種,第一個亞種是包括直屬情報員、直屬通訊員、情報員、義務情報員、運用情報員的情報特務,第二個亞種是包括行動員、運用情報員的破話特務,第三個亞種是包括聯絡員、報務員、電訊監察員、電訊偵測員、密電碼破譯員的交通聯絡和電訊特務。

這三個亞種的秘密特務不穿軍裝,基本都用士農工商身份作掩護,比如沈醉剛被姐夫余樂醒(跟吳敬中、程一鳴、鄭介民、蔣建豐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是同學)介紹給戴笠的時候,當的就是秘密特務中的情報特務:「當上聯絡員後,我化名陳淪,主要任務是給姐夫所管轄的法租界、英租界、華界及滬西的四個情報組、一個行動組和幾十個直屬通訊員遞送文件,取回情報。(本文黑體字除特別註明外,均出自沈醉和程一鳴的回憶錄,讀者諸君能從語氣中分辨出出處,下文不再一一註明)

沈醉從直屬通訊員、情報員做起,1933年5月得到戴笠賞識後被提拔為上海法租界情報組組長。為了隱藏身份,沈醉還冒充過消防員,化名陳倉當了湖南湘光通訊社駐滬辦事處記者。

讀者諸君請注意,1933年的上海,還在老蔣控制之下,復興社特務處(軍統)的特務們還是喜歡以各種偽裝身份活動,這才叫防不勝防。

沈醉身手不錯,槍法也很好,所以他既是情報特務,也是破壞特務,有時候還親自提槍去抓地下黨,並在撲向江灣抓捕大學中的地下黨的時候挨了一槍:「行動組的人還未散開,就聽見砰的一聲槍響,我覺得好像有人在我左肋處猛擊了一拳似的,連忙低頭一看,左肋下的白西裝上已經染上了血。我當時並不覺得疼,就把衣服掀起來用手一摸,原來這是一枚小手槍的子彈,它正好卡在我的兩條肋骨中間,我順手就把它拔了出來。」

沈醉在上海活動期間,一直以假身份偽裝自己,這就是秘密特務的特點,直到親自行動的時候,才會露出手槍和獠牙。

秘密特務中的電訊監察員可能有自己的據點,也可能就藏在郵電局員工當中,他們私拆目標人物的信件、破解目標人物的電報,連「同事」也很難發覺。

除了秘密特務,軍統還有兩支武裝特務,那就是所謂的「忠救軍」和「別動軍」,像警備總司令部稽查處、各綏靖公署第二處、陸海空三軍聯絡處,就都是公開的特務了。沈醉曾經當過常德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副處長,軍統局本部電訊處副處長董益三在襄樊戰役跟康澤一起被俘時,身份就是第十五綏靖區司令部二處少將處長。

很多軍統秘密特務都願意到軍隊中去當公開特務,因為進了軍隊,軍銜晉升的比較快,沈醉在二十五歲就晉升上校,是因為他的「稽查處長」就是上校級別,而電視劇《特赦1959》中劉安國的歷史原型文強,在當軍統東北區區長時晉升中將,則是因為他還兼任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處長,跟第八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關係很好,再加上督察處長應該是中將級別,所以這兩個司令給老蔣打電報一請示,老蔣就批了,文強在《口述自傳》中很是自豪:「1946年,蔣正式批准我升為中將,這一年,我三十九歲。毛人鳳的資格比我低,我已經是中將,他還是少將。」

所有的間諜都是特務,但不是所有的特務都有資格做間諜,程一鳴和吳敬中子啊軍統西北區當區長時,就沒少往延安派間諜,結果那些間諜大部分都被瓮中捉鱉——兩人西北區區長,派了無數間諜,最後沒有一個傳回有用情報,所以他們都被分別調離,最後換上了霍立人,才稍微見了一點起色。

霍立人告訴沈醉:「當時派遣特務混進邊區去搞情報活動,並不很困難,只是想搞破壞和發展組織則很不容易,我派去的特務中有幾個去搞破壞活動時被邊區政府逮捕。」

沈醉曾親自特訓過兩個即將派往延安的特務,結果那兩個特務都是有去無回,其他的被捉特務,倒是放回了一些,其中當然不包括藏得最深的沈之岳。

沈醉在回憶錄中提到了三個潛入延安的間諜,其中他最熟悉的就是沈之岳:「軍統基本特務中,去過延安的我只知道有沈之岳和以後投入軍統的秦某某、賴國民等幾個人。沈之岳去過延安兩三次,他和我常拉『同宗』關係,私人間雖有點感情,他和我過去也只簡單談過一點有關延安的生活等,至於秦某某、賴國民等人,我雖經常和他們接觸,由於私人間無深交,就沒有問過他們。」

沈醉即使問了,沈、秦、賴三人也未必會說,這是間諜的基本素養,或者他們跟沈醉說了許多細節,而沈醉出於某種考慮而沒有寫在回憶錄中——沈醉「起義」後又跟李彌余程萬等人密謀反盧,所以寫東西的時候有所保留是可以理解的,而紅色特工程一鳴,則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但寫明了五種間諜的用間方式,連他們從事間諜工作的三個具體步驟都寫清楚了。

《孫子兵法·用間篇》列出的五種間諜分別是因間、內間、反間、死間:「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軍統在《孫子兵法》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化,當過軍統西北區區長、局本部行動處處長的程一鳴對此十分清楚。

我們也可以用括號里的人和事來解釋程一鳴的論述:「因間,是利用各社會階層的人士和各種社團組織來進行間諜活動(比如公知和大V、各種草台班子智庫和研究所);內間,是誘使敵方黨政軍機關的幹部進行間諜活動(這個別細說了,前一段時間抓過幾個);反間,是誘使敵人的間諜,或使用自己反間諜的關係來從事反間諜的工作(《風箏》里的鄭耀先和影子韓冰,都屬於反間);生間,是使用合法關係來進行間諜活動,對方雖然知道他是間諜,因為受各種法令所限制而不能把他處死(鄭耀先公然進入延安,利用的就是報社副總編金默然的身份,陳國華也拿他沒有辦法);死間,是故意泄漏假情報給敵方,對方上當受騙後會把報告假情報的人處死(《風箏》里鄭耀先的上線陸漢卿就是)。 」

程一鳴的「五間」描述,筆者進行了一些必要的刪減,他所揭示的「用間三步驟」,就只能原文照錄,這樣也能給讀者諸君提供一些參考資料,以便大家防範和識別:「一是物色間諜對象,衡量對象能起的間諜作用;二是開始個人的交往,逐步建立友誼;三四建立間諜活動的關係。」

軍統(保密局)五種間諜的用間三步驟,在沈醉的回憶錄中也能找到相關記載,比如沈醉的朋友、軍統「西北特偵站」站長程慕頤除了多次派特務打入延安「建組」沒有成功外,還辦過小型訓練班,他們扣捕了數千名去延安的愛國進步青年:「這些人去延安時,都帶了介紹信或原來在什麼學校讀書或什麼單位工作等種種證件,這些人被扣捕後,軍統將這些可以混進去的證件沒收下來,交由偽裝的特務冒名頂替混進去。」

沈醉披露:「軍統運用這一辦法,曾經有上百的人去過延安。軍統辦的臨澧特訓班畢業學生袁某良,便向我說過,他是頂替別人名字去到延安,在抗大學習的,以後因病離開了。」

沈醉和程一鳴的回憶錄,真能把人嚇出一身冷汗:那上百個間諜要是沒抓乾淨,的造成多大危害?

值得慶幸的是,程一鳴已經詳細介紹了那五種間諜的主要特徵和三步作案手段,讀者諸君感興趣的話,可以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沒準還真能發現幾個「行走的五十萬」,那可就立了大功,獎金還是很客觀的呀。

時代不同了,但是間諜手段卻一脈相承,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看了有三十四年潛伏經驗的軍統少將程一鳴的揭示文章,是不是也會想到很多?在您的身邊,是不是也有程一鳴描述的那五種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8f91170c83a3cbf868e35fa4ab16b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