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巴河。 李仕亮 攝
陽雲
我一直以來對家鄉川東北山水情有獨鍾,對每一條河流似乎都有一種柔情似水的感覺。
川東北河流像樹枝,又像葉脈縱橫交織著。那麼究竟有多少條河流可供我們探尋?
據《巴中市志》載,巴中大小河流有千餘條。對每一條溪河都有一個身份認證,是對滋養這方土地之水的禮敬。
對巴河水系梳理,主要河流是流經南江、巴中、平昌的巴河,與在平昌縣城江口鎮匯合而來的通江的通河。把這兩條主要河流流經處標記清楚,那麼川東北河流圖志便清楚明曉了。
巴河,源於南江縣關壩玉泉,在南江境內稱南江河,在巴中、平昌境內稱巴河。它從源頭起,流經關壩、上兩、沙灘、橋亭、碾盤、南江鎮、小河、石礦、沙河、赤溪、下兩、涼水、元潭至棗林入巴中市巴州區境。流經巴州鎮、玉堂、光輝、三江、梁永、曾口、金碑,再入平昌,流經蘭草、坦溪、江口鎮、白衣、元石鄉出境巴中,入達州江陵,後入渠江。
巴 河 在 境 內 流 域 面 積11391.5平方公里,其中南江境內2347.4平方公里、巴中境內3225.4 平方公里、平昌 5818.7平方公里(含通江3589.6平方公里)。主幹河長275公里,其中,南江境內121.7公里、巴中73.9公里、平昌79.4公里。從源頭至出境,匯入的主要支流有趕場河、正直河、李家河、後河、恩陽河、熬溪河、梁永河、雙石龍江、陽台河、黑潭河、楊柏河、駟馬河、磴子河、岳家寺河、蒙溪河、下河、通江、喜神河、澌灘河。
這裡特別介紹兩條發源於巴中市境外的河,它們都是在三江匯入巴河的。一是恩陽河,系巴河一級支流,主河發源於旺蒼水磨鄉,經南江正直河、巴州區福星鄉流經恩陽鎮、石城鄉,入三江巴河主流。二是熬溪河,發源於閬中市望埡鄉,從恩陽區尹家鄉入境,經花叢、磨子、柳林、萬安、天官、同樂、三星等鄉,距三江1公里處匯入恩陽河。
再說通江,在通江縣稱通江,在平昌縣稱通河,是巴河水系的最大支流,主河長於巴河,流域面積次於巴河。通江,在通江縣城數公里處小江口以北,來自北方的大通江、小通江交匯後,稱通江,古稱曹水。江水由北向南,流經春在、廣納、三溪入平昌。其中,大通江河,亦名宕水,是通江的上段幹流,發源於陝西西鄉縣,由東北向西南流,在通江縣境內,流經兩河口、檬壩、長坪、泥溪、永安、煙溪、碧溪、瓦室、九浴溪、毛浴,至小江口匯入小通江。小通江河,古稱諾水,是通江的上段幹流,它與大通江河一起呈倒人字形自北向南貫穿縣域全境。它發源於陝西省南鄭縣,在通江縣新潮入縣境,流經樓子、平溪、板橋、青浴、新場、涪陽、草池、赤江、縣城諾江鎮,至小江口與大通江匯合後,入通江南流。
巴河之河,接納千河,不論大小,不講長短,流經川東北,共同協奏大巴山山水交響曲。
水行川東北,千餘條河流,或涌動於深澗峽谷,或行於綠樹夾岸,或緩流於平野田疇;在群山綿亘的山峰壑谷間,或蜿蜒曲折,或跌宕起伏,或波翻浪涌,或窄峽緊縮,或平坦寬闊,或激湍緩流,或水波不興沉潛安寧。
眾多溪河,真是一溪一風景,一河一身段。
此時,當我站在巴河源頭玉泉,端詳著一條細小的溪流,這條叫作倒溝河的,它就是巴河的起源嗎?
泉流成溪,溪流成河,巴河由此而生,我頓覺親切,一份感動油然而生。誕生巴河的光霧山,就在眼前。仰望光霧山,山豐厚、豐滿、豐潤,重巒疊嶂,巍峨昂然,有這麼一座雄厚的大山,足可孕育出一條華麗出場的河。
倒溝河,我記住了這個名字,巴河出發的第一溪,我至溪邊掬起一捧水流,細細咂抿,清冽甘甜,隱隱有山野的味道,回味悠長。
河流的美麗與韻味是多方面的,玉泉閃耀的是源頭之光。同在光霧山的大壩景區內,還有一個叫十八月潭的溪谷。
每一條溪流都流淌一段風情,都傳遞著一份情懷。河流向前,左拐右突,在南江城,留下公山幾水景觀,在巴州城,繞成一幅八卦圖。
在通江兩河口與陝西接壤的郎家河,河水蛇行谷間,水袖善舞。在巴州區三江,三河相注,在平昌江口鎮通河巴河相擁,水闊波涌,浩瀚激盪。
若在通江諾水河,可於激流險灘中漂流,放飛豪情;若在平昌白衣,可於平水輕波中撐起打魚船,將漁歌唱晚。
峽谷深潭有時間的深度,瀑布激流有生命的壯歌。小溪垂柳彎腰拂水,柔美一段河流的身姿,大河麻柳樹倩影凌波,詩情了一段河流的瀟洒浪漫。
美在每條溪河流動,真正一河一溪一風景。
巴河稱巴河,是民國年間的事。它最古老的名字叫北水,唐宋以降迄清,稱巴水、巴江,以巴貫名,或因此水源於古巴地,或因水流蜿蜒曲折。
山水相依,水繞山流,才使得川東北大巴山中這方土地靈動起來,充滿生機與活力。千百年來,巴河滋養著萬萬千千巴山兒女。
巴河是巴中的血脈,對於巴中來說,她的成長史,也就是巴河自身的成長史,它賦予了巴中人文的意義。假如沒有巴河,這塊土地會呆板了很多。巴河使得巴中有了靈魂,也有了無限的內容。
面對巴河,我懷著深深的崇敬之心,永遠向前的河流,永不回頭的河流,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意志。河流的歷史從洪荒開始,貫穿古今,誰能解讀河流的語言,誰能聽懂河流的心聲,誰能破譯河流珍藏的故事。
曾經,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場鎮沿河而建,大量污水直排到河裡,加之隨意采砂挖石、侵占河道,讓河流面目全非。
如今,從國家到地方全面實施河長制,分層分段對每條河道負責,開展「清河、護岸、凈水、保水」行動。巴中對河道保護有認識,基於巴中河庫眾多,是渠江的發源地,長江上游的主要生態屏障和秦巴生物多樣性富集區域,全面落實河長制,守住一江清水。
這是一條河的幸運,也是大巴山人的幸運。
讓一條河永遠流淌富足安康,幾千年來的期望正一步步變成現實。而今巴河貫穿著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場鎮,它們像一枚枚寶石佩戴在巴河手腕上。巴中,我居住的這座正在蓬勃發展的城市,應是一枚最大最亮的寶石。巴河繞過一個大灣從城中穿過,鱗次櫛比的高樓、閃爍的霓虹燈,斑斕地倒映在河中。
流淌千萬年的巴河,從那雲遮霧繞的連綿群山中不舍晝夜地奔流而來,又向遠方綿綿群山流淌而去。以博大包容之心,接納一條條細小溪流,壯大自己、豐沛自己,超越溪的概念,成為一條河,向著大江大海,尋夢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