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來應聘京東快遞員。」
一個農民工樣子的人來到京東物流招聘現場,這個應聘者迎面看到了巨大的招聘招牌,但是偌大的大廳里除了招聘人員卻沒有其他人。
「快請坐,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金宜財,我來自……」一分鐘後,金宜財介紹完了自己的基本情況。
「你被錄取了,隨時可以來上班。」招聘人員的話讓金宜財震驚極了,他不解的問道:「你們還什麼都沒問我呢?」
冷清的招聘大廳和過於寬鬆的招聘人員讓金宜財心裡犯起了嘀咕:「這不會是騙子公司吧」
只見招聘人員趕忙解釋到:「不要緊張,金先生,您是我們的第一個應聘者,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您已經被免試錄取了,隨時可以來上班。」
金宜財接受了這份工作,當他後期想要辭職時,不僅驚動了自己的上司,甚至引起了京東集團劉強東的關注,劉強東為了留下他親口許諾一套房。
金宜財為什麼想要辭職,劉強東的挽留起作用了嗎?
陰差陽錯成為公司元老
上個世紀90年代,阿里巴巴、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嶄露頭角。經過十年的發展,它們已經搭建起了完整的線上線下聯動的架構,而他們進入新世紀的首要目標就是將線上線下聯動成為現實。
而阿里巴巴和京東也代表了現代物流業的兩種模式,阿里巴巴體現了整合現有平台為己服務的思想,而京東則是致力於構建自己的物流體系——京東快遞。
這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但是就實現難度來說,京東的物流模式投入成本更高,前期收效緩慢,需要建設龐大的快遞員隊伍。
京東物流業務2009年才開始起步,劉強東首先把無錫當做一個試點,嘗試進行快遞員的招募和培訓,而金宜財也是在這個時候看到了京東的招聘廣告。
在今天看來,快遞員和外賣小哥已經成了城市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收不到快遞的生活是不敢想像的。但是在2009年,快遞員還是個新興的行業。
這一年的金宜財不到30歲,已經在社會上闖蕩了7、8年之久,眼看著就要到結婚的年齡了,金宜財手裡根本沒有攢夠結婚的錢。為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金宜財每天騎著電動車在無錫街頭晃悠,即使看到電線桿上的小廣告,他也會停下來認真仔細的看,生怕錯過了工作機會。
正在他四處找工作沒有進展的時候,之前的工友告訴他一個消息:京東物流正在招聘快遞員。
此時的京東雖然已經創立了近10年,但是名氣一直不夠響亮,在眾多網際網路企業中根本不占優勢。為了挽救這個新生企業的頹勢,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決心開拓新的領域,以紓解公司只做一個業務的風險,「京東物流」應運而生。
「京東物流」在成立之初就面臨著順豐和其他快遞公司的競爭,劉強東也認為,「京東物流」要想在物流領域分一杯羹,必須要「以人為本」,保證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和認可。基於這種考慮,劉強東決定從薪資結構和福利待遇上下功夫,將潛在的快遞員吸納到京東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京東集團的開拓戰略非常高瞻遠矚,但是由於自身名氣和業務局限,很長一段時間,「京東物流」一個快遞員都沒招到。
這不僅讓招聘人員十分挫敗,也給劉強東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開拓公司業務的決定是自己做出的,如果招不到快遞員,意味著整個決策的第一步就進行不下去,自己沒辦法向董事會交代。
「京東物流」得招聘人員不僅將招聘廣告貼滿了全無錫,甚至還在電視上做了招聘廣告,但是仍然無人問津。
而此時的金宜財根本不知道京東和京東物流是幹什麼的,走投無路的他把京東物流當成了最後一條路。也正是金宜財試試的行為,給招聘人員和整個京東物流帶來了希望。
金宜財拿著簡歷戰戰兢兢的走進了京東的招聘大廳,卻受到了招聘人員的熱情歡迎,不僅沒有對他進行嚴格的詢問,甚至一路綠燈,幫他安排好了入職體檢住宿等一系列事宜。
2009年,金宜財成為了京東物流的第一個員工,編號001。這個消息上報總部之後,劉強東親自打電話詢問了金宜財的情況,並且記住了金宜財的名字。
從來沒幹過快遞員工作的金宜財表現怎麼樣,為何能被評為「最牛快遞員」呢?
001號員工化身「最牛快遞員」
金宜財的入職給「京東物流」的人員困境打開了局面,彼時的金宜財不僅承擔著基礎的物流工作,還幫助公司進行新快遞員發掘和公司業務推廣的工作,一個人身兼數職。
「京東物流」在初創時期,知名度低,使用的人比較少,金宜財每天的派送單子也比較少,這就給了他充分的時間幫公司招聘新的快遞員。
在長期與顧客打交道的過程中,金宜財積累了獨特的識人技巧。「如果你經常在上班時間看到一個人在閒逛,那麼很有可能他正在找工作。」
每當看到這些人,金宜財都會上前去找他們攀談。金宜財有非常高超的談話技巧,剛開會談話時,並不會暴露自己的目的,只是將自己找工作的經歷和盤托出,以換取對方的共情。他在看到對方沒有反感的情緒時,會進一步的介紹自己在京東物流工作的感受。
當對方主動提出工作意向時,金宜財才會向其介紹京東物流的基本情況。金宜財的很多同事,都是通過這種方法被他招聘僅進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金宜財很快就在京東物流招聘了一批快遞員,而這些快遞員也會採用金宜財的方法再招聘新的快遞員,通過這種層層的招聘方式,京東物流很快建立起了龐大的物流班子。
成體系的物流班子建好後,金宜財的工作量也減少了很多。
在提到自己前期的工作經歷時,金宜財痛苦的回憶道:「當時人少,我們每個人要負責一大片區域,每天結束派送後電瓶車基本上都沒電了,有幾次我都是推著回公司的。」
金宜財不僅幫著公司招人,他甚至還承擔起了公司的宣傳任務。
京東物流最初的宣傳策略是網絡宣傳,他們在網絡上投放長時段的廣告,甚至藉助戶外大屏進行推廣,但是推廣效果仍然不理想。
面對這種宣傳困境,金宜財決定開拓公司的宣傳領域。他首先採用了原始的宣傳方式——發放傳單。
金宜財在派單的閒暇時期,會列印許多傳單,為了將更多的傳單發放到潛在用戶手裡,金宜財甚至會自掏腰包承擔額外的傳單列印工作。在為顧客上門送貨的過程中,他也會附上公司的傳單,並且委託顧客向自己的親朋好友進行宣傳。
不僅如此,出生農村的金宜財經常到偏遠的鄉鎮進行傳單發放,在一次採訪中他說道:「到農村去宣傳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其他的物流公司尚且沒有發現這塊潛在市場,另一方面是我本人的私心,作為一個農村人,我希望我們可以像城市裡的人一樣享受便捷的生活。」
金宜財在長期送貨的經歷中,發現了市場空白——大學生群體。金宜財認為,大學生是十分具備購買力的一個群體,之前把他們忽視了。而且,大學生基本處在校園環境內,分布比較密集,可以節省遠距離單個派單的成本和時間。
不僅如此,大學生們非常願意聽同學的意見,如果京東物流可以依靠高質量的服務贏得一部分學生的讚譽,那麼他們就會自覺地成為京東的宣傳力量。藉助口碑的力量,京東物流能在大學生群體中占據強大的競爭力。
在擴充了快遞員隊伍之後,金宜財把自己的宣傳經驗告訴給了同事,在顧客和快遞員的共同努力下,「京東物流」的口碑在城市、鄉村和大學生群體中逐漸響了起來。
金宜財依靠自己給京東物流的貢獻,獲得了不錯的薪資待遇,生活也漸漸步入了正軌。一切向好發展的金宜財,為何會突然選擇辭職呢?001號快遞員辭職的消息傳開後,劉強東的反應又怎麼樣呢?
集團總裁許諾房子挽回員工
金宜財雖然有著高超的談話技巧和處理問題的智慧,但是他在工作中還是遇到了許多刁難。
有一次,金宜財負責配送一個大件。客戶的所在樓層很高,想著「反正有電梯,樓層高點也沒事」的金宜財接了這個單,但是好巧不巧,客戶所在小區的電梯突然壞了,為了將貨物儘快送到客戶手裡,金宜財搬著重物,藉助步梯爬了上去。
當金宜財氣喘吁吁的敲開客戶的門時,得到的不是理解,而是客戶的抱怨。客戶聲稱:「電梯壞了是我造成的嗎?你們想不到電梯會壞,那是你們的問題。」
金宜財聽到顧客的抱怨,雖然很委屈,但還是不住地向顧客賠禮道歉。這件事情之後,金宜財一整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勤勤懇懇的工作,得不到理解就罷了,為什麼還會遇到這種顧客。」
在同事的寬慰之下,金宜財漸漸地走出了這件事的陰影,但是隨後發生的一件事徹底的挫傷了他的積極性。
金宜財有一次接到了一個派送牛奶的單子,當他配送給客戶之後,客戶對牛奶的包裝不滿意,當面就要求退貨。雖然金宜財對於客戶的反覆感到不理解,但還是建議客戶走京東物流的退貨渠道。
當時京東的退貨渠道建設不完善,整個流程下來要幾天的時間。在這幾天內,金宜財多次收到該名顧客的電話消息,詢問退貨的進度。不僅如此,該名客戶還多次以投訴相威脅。
金宜財對客戶的無理要求感到生氣,「顧客對商品不滿意,應該溝通商品銷售的商家,而不是為難我一個快遞員。」因為公司要求他們必須在工作期間開機,所以金宜財不得不接受顧客的電話騷擾,在顧客信息的狂轟亂炸下,金宜財正常的接單任務被耽誤了許多。
為了平息顧客的怒氣, 也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後期金宜財按照顧客的訴求自掏腰包去超市買了一箱新牛奶,利用休息時間派送給了顧客。
第一次發生的時候,金宜財還能忍受。但是隨著接單量越來越大,他遇到的奇葩顧客也越來越多,身心俱疲的金宜財提出了辭職的想法。
金宜財的辭呈首先送到了物流經理的手裡,物流經理對於金宜財的工作能力非常認可,而且由於他是公司的第一個員工,一時之間不好定奪,於是將這件事情上報給了集團總裁劉強東。
劉強東作為整個集團的一把手,手底下管理著數萬員工,但是當物流經理向他彙報這件事情之後,劉強東第一時間做了回覆:「他的辭職申請先別通過,我跟他親自談談。」
金宜財沒想到自己的辭職,竟然能驚動集團的總裁。他在後期回憶這場談話時,仍然印象深刻:「劉總跟電視里不一樣,非常親切,很關心我們基層快遞員的工作。」
劉強東不光對金宜財進行了言語上的鼓勵,並且許諾他:「你如果能夠再干五年,京東送你一套房子。」
金宜財最終留下來了,但是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讓我真正留下來的是東哥的個人魅力,是他對普通員工的重視動搖了我辭職的想法,當時我已經賺到買房的首付了,房子不足以讓我留下來。」
今年已經是金宜財在京東的第13個年頭,劉強東對他的承諾早已兌現。
結語
京東的人性化不僅體現在對員工的福利和尊重上,還在於它勇擔社會責任。京東在一些大城市建設有倉儲基地,目的是為了方便配貨。但是當某個地區出現突發災害時,京東經常選擇把當地的倉儲全部捐出,並且派出當地的快遞小哥將這些物資運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企業的經營理念,宣傳策略永遠只是附加的東西,一個重視員工、強調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有人情味,也更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