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開雷軍的視角看小米SU7:汽車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2023-12-28     汽車扒一扒

原標題:跳開雷軍的視角看小米SU7:汽車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花了三個小時看完了小米技術發布會,除了雷軍慷慨激昂的解說之外,我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考結果:沒有造過一台車的小米,這些所謂的強勢技術,從哪裡來,在哪裡驗證過了?

小米粉絲的確群體龐大,我本人也是小米手機的重度使用者,但科技和汽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讓沒有砌過一堵牆的米其林大廚下場蓋房子,這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

即便這個米其林大廚有再多的邏輯培訓和書本知識灌輸,但下場砌磚看圖紙則是另一回事。

把科技領域的粉絲帶入到汽車領域中來,並且用粉絲對科技產品的認可來試圖說服他們認可汽車產品,這是在偷換概念。

汽車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一台車的本質依然是安全、穩定、可靠,在此基礎上才是延展而來的生態、系統、數據、科技以及動力系統發展方向,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講得最多的是基礎之上的競爭力。

所以,小米汽車無論拉滿了多少配置,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等一等再下評論也不遲。

任何一個時代,汽車都是一個拼製造能力強弱的板塊,技術方面的不斷優化才能帶來口碑更好的產品,因為汽車不同於科技產品,它的試錯空間非常小。

手機的壽命可以是1-3年,出新款就可以換掉,幾千元的手機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可以咬咬牙提升更換頻率,產品可靠性、穩定性可以被適當忽視。

但汽車不可以,對於更多國內消費者來說,買台車對於消費者來說壓力巨大,幾乎是壓上了多年的積蓄,所以車輛的可靠性、穩定性、耐用性以及人機工程學一定要優秀。

人機工程學,就是在大量的用戶反饋之後,產品疊代多次做出的改變,比如說坐姿、舒適度、座椅設計、兩個踏板之間的間隙。

想要給市場提供一台真正意義上的好車,單單是有企業工程師還不行,還需要用戶的不斷反饋,只有反饋是落到實際的。

電動化的轉型,讓產業發展進入到快車道。

此前讓人困頓的生產資質問題被解決,只要生產不帶內燃機的車型,本質上都不需要太高的門檻,所以純電動車成為了跨界造車最喜歡的產品。

一個是,門檻相對較低,另一個是,目前的供應鏈能解決此前內燃機時代存在的「技術」問題,買買買就能造車的時代真的到來了。

小米因為有巨大的粉絲群體,所以這場發布會聲量不小,但我們也需要冷靜思考,一台車都沒有造過的小米汽車,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目前的中國電動化產品並不少,比如極氪007、星紀元ES、銀河E8、風雲A9,這些產品也都會在2024年正式交付,它們的背後是造了幾十年汽車的吉利、奇瑞等企業,擁有巨大的用戶反饋和設計經驗,並且生產優化已經非常成熟。

在新的賽道中, 應該學習、成長的是小米,汽車領域雷軍才是最應該保持敬畏之心的選手,而不是一些人嘴裡所說的顛覆、再顛覆。

畢竟,先造好一台車,其次再造好生態,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26d7a733eed2719ec23ea04b67577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