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輛超過2千萬台,爭搶充電樁糾紛越來越多

2024-05-09     優視汽車

截止到2023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今年4月上半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為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新能源車銷量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快速增長,取代燃油車的市場地位。

新能源車銷量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也必須跟上。根據最新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存量車樁比為2.4:1,2023年增量市場的純電動車的車樁比已經1:1,絕對領先世界其它國家數倍的水平。但是即使是這樣的車樁比,搶車樁的鬧劇在我們這裡還是屢屢上演。

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我們就又看到了這樣的事情一幕幕反覆上演。

按理說,都已經將近2:1的車樁比了,而且今年五一假期並沒有出現像去年國慶假期那樣的長途堵車,排隊充電的盛況,但為什麼這種車主搶充電樁的事情還會屢屢上演?如果我們再把時間拉長一點看,其實即使不是長假出遊高峰,「搶樁」也是屢見不鮮。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幾方面來看:

從設施建設和布局的角度,即使我們的車樁比達到1:1,仍然無法消除補能焦慮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個區域充電樁的建設分布其實並不均勻。

公共車樁比最低的省份湖北省,車樁比為3.91:1;公共車樁比最高的省份廣西省,車樁比為13.12:1。這就導致雖然總體看車樁比比較合理,但在很多局部區域來看,仍然會有充電樁不足的情況。

樁量不足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充電樁的平均周轉率和平均時間利用率,一根樁一天能夠服務多少台電車。

以目前主流電車的充電效率為例,平均從20%充電到80%都是在20分鐘左右,假設每台車都是充到80%電量即走,一根充電樁從早上8點到21點這個高峰期12個小時內,理論上不間斷的可以服務36台車,一個充電站即使有20根樁也只能服務720台車。如果考慮充電樁功率不足、車主充電占樁不走等種種情況,服務量只會更少。

如果我們來看看油車,2022年年底加油站數量接近11萬座,共計大約200萬個加油槍,按照每個加油站的加油能力來看,每天可以服務1000台車輛。

更重要的是第三個方面,目前的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和PHEV(插混和增程)兩類車型,這兩類車型雖然都是掛綠牌的新能源車,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產品。

純電動車不帶發動機,帶大電池,續航里程長,充電也快。對於純電車主而言,充電的頻率不高,但沒電的時候就必須要充電。

但PHEV車型則不同,PHEV車型雖然配的都是小電池,通常都是100-200km純電續航,有些更是少於100km純電續航,但是帶有發動機和油箱,因此實際上是沒有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的。但是很多PHEV車主還是願意把自己的車當純電車型開,但是PHEV車型的小電池容量小,充電慢,這就意味著他們需要頻繁充電,而且每次充電的時間更長。

這就很容易造成一種現象,其實可以不充電的PHEV車主占著充電樁在充電,而急需充電的純電車主卻只能在旁邊干著急。遇到脾氣暴躁的人,就會上演搶樁的戲碼。

這種現象甚至還引發過廠家的吐槽。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年)里,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就指出:插混車所謂的解決里程焦慮卻去搶充電樁,所以充電樁的焦慮似乎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實際上還在加劇。

而且現在PHEV車型的銷量增長速度已經超過純電車型,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73.87萬輛,同比增長42.1%。其中,EV車型100.57萬輛,同比增長20%;PHEV車型73.30萬輛,同比增長89.9%。從比例來看,純電和插混的比例從23年度的65:35,迅速演變到58:42了。也就是說,以後充電樁前的PHEV車型可能還會變得更多。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搶樁這種事情總是時有發生。即使車樁比達到1:1,仍然避免不了。所以建議所有新能源車主保持好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車型的定位,做好規劃,利己利他,和諧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文/優視汽車 老炮)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26a45eb742f59c323124b6869b4bb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