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媽:寶寶1歲11個月,只會說爸爸媽媽,去體檢發現智力發展指數74(處在邊緣水平),該怎麼辦?
寶寶接近2歲,測試智力商數74。個人認為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必太糾結。因為目前這些嬰幼兒智力測試,實際上還缺少一個科學而規範的評價體系。
比如說在測試過程中孩子不配合,或者孩子對測試醫生害怕或者對陌生環境比較排斥,這些受干擾的因素比較多,因此測試結果往往偏差很大。
影響孩子智力水平的因素
影響孩子智力水平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父母遺傳、孕期營養、出生後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寶寶的飲食、體質指數,睡眠質量,以及孩子運動發展等這些都有關係。
1、基因遺傳:
基因遺傳占人類智商的20%,通常父母智商高,孩子通常智商也比較高。智商遺傳自父母的機率,爸爸媽媽各占一半。極少數有基因變異的情況,智商明顯高出一大塊或者比父母智商低,這些都是極少數。
2、孕期營養
懷孕期間補充較充足的營養,有助於胎兒大腦細胞的增殖。在懷孕4個月的時候胎兒的感覺系統開始分化發育,補充較多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對出生後寶寶的感覺統合有一定幫助。還有孕期適量的胎教,可促進孩子神經元彼此之間的連接。
3、寶寶飲食
寶寶出生後的飲食,包括母乳喂養和輔食的添加。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在「母乳喂養」章節當中就提到:堅持母乳喂養的寶寶,其智力發育水平要比代母乳喂養的寶寶要高出3~7分。另外在添加輔食時儘量做到食物種類的多樣化。不偏食不挑食的孩子,維生素攝入更加均衡。
4、家庭環境
孩子出生後的家庭環境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腦科學家洪蘭就說:父母經常陪孩子遊戲,經常親子互動,當孩子哭時擁抱孩子,溫柔地和孩子說話,經常做親子撫觸,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生長,幫助孩子大腦當中負責管理情緒的神經元得到活化。
5、體質指數和睡眠
另外,寶寶的體質指數和睡眠質量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平時暴飲暴食體型肥胖的孩子,那麼大腦中血清素會下降同樣影響孩子的智力。新的基因發現表明:聰明的孩子通常偏高瘦。還有經常晚上睡覺太晚,長期睡眠質量不好的孩子,由於海馬體釋放的SWR腦波較少,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表達。
孩子說話晚或者不愛說話,並不表示智商低。對兒童「自閉症」過早下定義,往往與父母缺少耐心有關。
有一些孩子出生後的確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也就是「說話晚」。這可能與感覺器官發育延遲有關,也與孩子出生後所獲得的感觀刺激不夠有關。
比如說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在地上爬,嫌髒。那麼這樣的孩子前庭覺刺激不夠,平衡感就比較差,並且還會影響語言發育和以後的學習能力。因為大腦的感覺系統是一個信息反饋和發出指令的複雜過程,比如說聽覺不好那麼說話就不好。同樣的,如果孩子觸覺不好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比較差,這樣同樣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另外家長平時和孩子說話較少,對孩子說話缺少耐心,對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的錯誤過早地給予糾正,以及父母因為上班對孩子的陪伴過少,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我從前的一個鄰居,他們家孩子也是兩歲多不愛說話。只會說簡單的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孩子6個月斷奶,夫妻倆上班,然後孩子交給奶奶照顧。奶奶是從老家過來的,帶著嚴重的地方方言。她聽不懂我們說話,我們也聽不懂她的,所以奶奶很少與我們大家交流。同在一個小區樓下,經常看見她用小推車推著孩子遛達。
轉眼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鄰居有點著急。抱到醫院去看,說是「中度自閉症」。孩子不愛說話,不與人對視,走路時總是頭偏向一邊,不與小朋友接觸,經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和哭鬧不止。鄰居從醫院出來,抱著孩子淚流不止。
接下來的工作是接受醫生的建議,開始做各種訓練。鄰居將工作也辭掉了,後悔斷奶太早,給孩子陪伴的時間太少。接受持續訓練有一年多快兩年,白天晚上地陪著,孩子開始慢慢變得開朗,能夠接受與小朋友相處,也開始慢慢地與人交流。孩子在5歲多時,上了幼兒園。再後來,那位鄰居就搬走了,孩子的情況就不得而知。倒是聽人說起,她的孩子現在已經上一年級了,學習成績還很不錯呢。我們常常感嘆:母親之於孩子,母親太重要了。挽救一個孩子很困難,母親毀掉一個孩子卻很容易!幸虧這位鄰居始終沒有放棄。
總之:孩子兩歲只會說爸爸媽媽,說話晚或者不愛說話,通常是與父母給予的關愛和陪伴過少有關。至於智力商數測試低,家長不要太認真。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