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羅阿姨家的小外孫,因為當初是早產出生,所以寶寶的成長,成為一家人最為膽戰心驚的一件事。
現在寶寶1歲多一點兒,讓羅阿姨愁苦不已的就是寶寶比起同齡孩子來講,有些又瘦又小的。按照羅阿姨的話,是怎麼吃也不長肉,怎麼補也不竄個兒,可是把一家人都給急壞了。
其實平日裡孩子們一起玩耍,我也總是見到這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身高體重按照評分標準,應該屬於中下,就是比標準值要低上一丟丟,但不也至於瘦小的那麼誇張。而且孩子在飲食上和玩耍上都非常的正常,跑得很利索、吃東西雖然少了一點,但也不算挑剔。
所以我常常權威羅阿姨不必太擔心,有些孩子早長,有些孩子晚長,只要是健康成長就好。
再說了,寶寶白白胖胖當然看起來很好,但是一味地追求寶寶的白白胖胖,而忽略了基本的健康,才是本末倒置、買櫝還珠的行為吧!
實際上,對於小嬰兒來講,生長和發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生長即可以測量出來的量的變化,比如身高、體重、頭圍、牙齒萌出等;發育則是身體的各個系統、器官功能的成熟,比如站立、走路、奔跑、跳躍、語言發展等發麵。
1、周歲內寶寶的身高增長標準
0-3個月每月增長3-3.5CM;4-6個月每月增長2CM;7-12個月每月增長1-1.5CM。
2、周歲內寶寶的體重增長標準
1-6個月的體重(克)= 出生體重(克)+(月齡×700克);
7-12個月的體重(克)=6000克+(月齡)X250克。
但是寶寶的體重增加速度不均衡,有的前半年增加的慢,後半年忽然快了起來。所以,對於體重的變化,至少要多觀察幾個月,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般情況下,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就是肥胖了,但恰恰是很多人追求的讓寶寶白白胖胖的那種標準。
導致寶寶身高不高的原因與遺傳有著密切的關係,但讓寶寶體重超標或不達標,卻與遺傳關係不大,多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的。
比如哺乳期內過度喂養,添加輔食中成分高糖高脂得多。
1、哺乳期不正確的喂養
有些媽媽總擔心寶寶吃不飽,寶寶已經明確表示不吃,吐出乳頭或者只是含在嘴裡把玩了,媽媽還是要不厭其煩地堅持喂啊喂。無奈,寶寶只好再吃兩口、再吃兩口……
長此以往,寶寶的胃被撐大了,奶量逐漸增加,變成小胖娃兒;媽媽看著高興了,寶寶胖乎乎的啊,但實際上攝入過多的奶,讓寶寶的消化道負擔不了,又導致寶寶食量開始下降;漸漸形成一種循環,反而讓寶寶好不容易長出來的肉肉,又消失不見了,成為小瘦娃兒。
2、添加輔食期不正確的操作
添加輔食開始,是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及各種組織器官發育的關鍵時期,科學喂養、均衡膳食非常重要。
就怕該為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父母的做法不正確:
該添加的不添加。比如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轉化為食物就是奶製品、魚蝦等海產品、豆製品、肉類、蛋類、肝類、蔬菜類、雜糧類等,都是要給寶寶添加上的,不能看著寶寶不喜歡吃就不加了。
該不吃的沒有控制。寶寶喜歡吃的,比如甜品、冷飲、果汁、可樂、膨化食品、油炸食品、果凍、快餐、香腸等等,味道都很好,讓寶寶愛不釋手,但實際對健康極為不利。
另外,針對小寶寶的成長,除了某些特殊情況外,哪裡需要什麼額外的補品呢?
其實,對於小寶寶來講,過於肥胖和過於消瘦都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目前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數據整體來看,肥胖兒明顯多於消瘦兒。這是因為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應該胖乎乎的才健康,千方百計地誘導寶寶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
兒童肥胖不但會延續為成年期肥胖症,還會導致肺活量減少、心臟負擔重、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而且肥胖兒體態臃腫,缺乏靈氣,動作笨拙,也會導致他成長中的自卑心理。
百害無一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