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麾下五員大將,實力碾壓曹操五子良將,公平決戰能否打贏劉備五虎大將?

2023-08-31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袁紹麾下五員大將,實力碾壓曹操五子良將,公平決戰能否打贏劉備五虎大將?

劉備當左將軍領豫州牧的時候,還不算一個真正的諸侯:按照漢朝的官制,左將軍不外出征戰就沒有兵,「領」州牧或郡守的實權還不如別駕和治中,比如馬超的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關羽的蕩寇將軍領襄陽太守,都沒有一天真正掌握州郡實權。

曹操青梅煮酒的時候,視各路諸侯如無物: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劉表虛名無實,孫策藉父之名,劉璋乃守戶之犬,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劉備。

曹操說這番話,主要還是要敲打劉備,表示自己早已識破劉備的偽裝,並不是真瞧不起其他對手,有一段時間,曹操是寧肯受點委屈,也不與袁紹翻臉開戰的:「紹恥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太祖聞,而以大將軍讓於紹。」

在建安十二年前,曹操都只是「司空」,既不是丞相也不是大將軍——罷三公而置丞相、御史大夫是建安十三年正月的事情。

袁紹和劉備都是曹操的大敵,不同的是袁紹是擺在明面的上的勁敵,劉備是潛在的對手,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曹操雖然打贏了,但那只是一場擊潰戰,袁紹原有的四州之地一個都沒丟,曹操也沒有繼續向袁紹進攻。

在建安七年夏五月袁紹病故前,袁曹兩家再無大規模戰鬥,只是在建安六年夏四月有過一次未分勝負的小衝突:「曹操揚兵河上,擊紹倉亭軍,破之。紹歸,復收散卒,攻定諸叛郡縣。九月,公還許。」

倉亭之戰誰也沒占便宜,袁紹損失了一些兵力但收復了失地,曹操空費錢糧而寸土未得,《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不待見曹操,更瞧不起袁紹,所以大書特書倉亭之戰:「紹奮力衝突,得脫重圍,袁熙、高幹皆被箭傷,軍馬死亡殆盡。紹抱三子痛哭一場,不覺昏倒,眾人急救,紹口吐鮮血不止。」

如果袁紹主力真的在官渡、倉亭兩戰被殲滅,曹操肯定要乘勝追擊,一鼓而定河北,但即使是《三國演義》,也說曹操知道袁紹的實力仍不容小覷:「冀州糧食極廣,審配又有機謀,未可急拔。現今禾稼在田,恐廢民業,姑待秋成後取之未晚。」

倉亭之戰時,袁紹的謀士尚在,大將卻幾乎全部凋零,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張郃高覽已經叛變,淳于瓊也被曹操割了鼻子,孔融推崇的「袁紹麾下五名將」已經一個不剩,袁紹只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外甥可用了。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來探討一個比較有趣的話題:如果袁紹「五員大將」尚在,沒有了關羽的曹軍,能否打贏倉亭之戰?

細看之下,我們可能會得出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答案:袁紹那五員大將的實力完全碾壓曹魏五子良將,就是跟後來的劉備五虎大將,也有一拼——如果張郃高覽不叛變,曹魏五子良將第四位就得換一個人了(《三國志》中五子良將的排序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最有資格遞補的,就是後來與張遼、樂進在逍遙津大破孫權的李典李曼成了。

既然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不提《三國志》和《後漢書》《漢末英雄記》等史料了。

在《三國演義》中陳登陳元龍和孔融孔文舉都說袁紹十分強大:「曹操所懼者袁紹,紹虎踞冀、青、幽、並諸郡,帶甲百萬;袁紹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其餘高覽、張郃、淳于瓊等俱世之名將。」

袁紹之兵沒有一百萬也有幾十萬,他在官渡之戰時的兵力十倍於曹操,五員大將分為兩個檔次:顏良文丑為第一檔,張郃高覽淳于瓊為第二檔,第二檔的張郃進了曹營也成了一流大將。

在白馬坡、延津口兩戰中,五子良將中最能打的徐晃(此人武功與許褚典韋不相上下)先被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又被文丑攆得繞河而逃——當時要沒有關羽拍馬趕到,後來襄樊之戰就會是另一個結果了。

曹魏五子良將的武功,徐晃最強,張遼其次,張遼樂進李典與張郃差不多(張遼曾與張郃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高覽與許褚單挑,也沒見輸贏),最弱的是于禁——後來在潼關渭水,于禁跟馬超打了八九個回合就大敗而逃,張郃支撐了二十回合。

如果張郃高覽還在袁紹陣營,那麼他倆擋住李典樂進,應該是毫無問題的,徐晃和張遼能不能打過顏良文丑,這個問題是不需要問的,真正的問題是淳于瓊和于禁捉對廝殺誰能贏。

淳于瓊曾與袁紹、曹操並為「西園八校尉」,缺點是「性剛好酒」,但是卻頗受袁紹器重,他跟脾氣比較大、心胸比較小、膝蓋比較軟的于禁誰能打過誰,似乎是個問題也不是個問題:只要顏良文丑斬了徐晃張遼,這場群架不就形成了碾壓之勢?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袁紹麾下五員大將的實力不但碾壓五子良將,就是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許褚,在顏良四刀砍死宋憲、魏續(這兩人與張遼並為呂布八健將)、二十回合擊敗徐晃之後,都「栗然」不敢出戰——在此之前,夏侯淵和許褚可是都敢單挑呂布的。

《三國演義》當然是尊劉貶曹的,按照這本書的描述,沒了關羽的曹軍,根本就擋不住顏良文丑的大刀長槍,甚至都不用張郃高覽淳于瓊出手,顏良文丑就可以打遍曹營無敵手了。

既然《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的,那麼劉備麾下的五虎大將自然是天下無敵的,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只用了四刀就解決戰鬥,許褚和徐晃聯手也扛不住青龍偃月刀猛砍,所以所謂的「袁紹麾下五員大將」,跟劉備五虎大將單挑或團戰,連半場都贏不了。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跟文丑的武功也只在伯仲之間,不敢單挑顏良文丑的許褚,卻能跟馬超大戰二百三十回合,最後赤膊上陣撅斷了馬超的槍桿——潼關渭水之戰表明:許褚的武功與馬超不相上下,頂多是略遜一籌而已,而許褚的武功,又跟徐晃典韋差不多,馬超能二十回合擊敗張郃,卻未必能像顏良文丑一樣輕鬆擊敗徐晃。

張郃跟五虎大將中的四位單挑過,除了關羽,張郃好像誰都敢打,但是卻一次都沒打贏,但畢竟也沒被打死。

高覽是被趙雲一槍秒掉了,這個曾跟許褚打平的袁紹猛將,看起來跟文丑的相比還是差了一個檔次,要是給「河北四庭柱」按武功排座次,就應該是顏良第一、文丑第二、張郃第三、高覽第四,「烏巢酒徒」淳于瓊墊底。

如果文丑武功不如顏良,那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趙雲能跟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敗,如果遇到顏良,大戰一百回合之後誰能贏?

筆者當然是希望劉備麾下五虎大將也能像袁紹五員大將碾壓曹操五子良將一樣,都可以站刀劈顏良槍挑文丑、拳打張郃腳踢高覽,將淳于瓊按倒在地割鼻子。但是願望是美好的,做起來卻相當困難:袁紹能占有四州之地,兵力和地盤一度超過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豈能都是泛泛之輩?

袁紹輸給了曹操,重量級謀士和高級將領死的死叛的叛,所以曹操怎麼瞧不起他都有道理,但問題是如果袁紹真是一隻弱雞,手下也都是戰五渣菜鳥,曹操為什麼隱忍了那麼多年才在袁紹主動進攻時被動應戰?劉備被曹操擊敗,為什麼要往袁紹那裡跑?

「不以成敗論英雄」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只有活下來的梟雄才有資格成為英雄,如果劉備和曹操都被袁紹幹掉了,歷史由袁家書寫,會不會出現顏良刀劈關羽、文丑槍挑趙雲、張郃打張飛打得滿天飛?

筆者弄不清楚的問題,只好請教讀者諸君:在您看來,在公平條件下全憑武功單挑,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需要多少回合?除了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淳于瓊,袁紹手下是不是還有幾位能拿得出手、擺得上檯面的大將?讓跨有荊州益州和五虎大將的劉備與占據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在全盛狀態下展開決戰,最終獲勝的會是哪一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a67bacc4e6778034679a799c3376b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