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美警察評選】最美警察候選人16李劍帆:化身「喊寨員」 巧用民俗解糾紛

2020-05-06     龍城警事

人物檔案

姓名:李劍帆

年齡:31歲

職務:三江侗族自治縣公安局八江派出所民警

農村派出所地處偏遠,雖然盜搶騙等案件相對較少,但是大量基礎性的工作紛繁複雜。幫助群眾、依靠群眾,繼而得到群眾的信賴與支持,是三江縣公安局八江派出所民警李劍帆做好工作的一大法寶。

從富祿派出所到八江派出所,從警4年來,李劍帆一直紮根農村派出所,服務當地百姓。他以智慧融入,巧妙運用鄉村地區傳承百年的公序良俗,化解少數民族群眾糾紛,還為當地百姓辦了許多實事好事;在打擊犯罪、收槍治爆、規勸網逃等工作上,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響應和支持,各項公安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用民俗化解矛盾

對於李劍帆而言,2016年2月9日這個日子很有意義。因為,這一天他正式上崗,第一次執行任務,第一次出警就成功調解了村民的積怨。

之前,當宣布李劍帆到富祿派出所當民警時,許多人就告訴他,他的轄區是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工作很難做的啵。為此,他早早請教了有經驗的前輩,了解了當地農村的一些民風民俗。他告訴自己,做群眾工作在於「尊重」二字,在遵從當地特有的禮節、禁忌和規約下進行,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天,一村屯的兩戶人家又一次發生爭執,兩家人站在山坡上大聲互罵,甚至快打起來了,大半個村子的村民出門圍觀。李劍帆和同事趕到了現場。原來,那兩戶人家本是關係要好的鄰居,但有了摩擦後彼此憎恨、相互詛咒,之前多次調解均不成功,兩家人表態「老死不相往來」。

處置現場,那兩家人依然吵得很兇,一家比一家聲音大。李劍帆將雙方拉開,分別了解得知,雖然兩家人的關係生出了間隙,但大家吵久了也已疲憊,不過礙於面子等,誰都不願意先低頭。若只是交代鄰裡間應相互理解,或許治標不治本,很有可能還會再發生糾紛。有沒有什麼辦法「一勞永逸」,既讓雙方有面子肯讓步,又能讓他們從心底重新接受彼此?李劍帆想到了民俗。在當地習俗中,殺雞是一種儀式,這個儀式包涵多種意思:一是表示雙方關係親密;二是表示雙方互相諒解;三是表示對對方尊重等。於是,李劍帆建議雙方「殺雞泯恩仇」,他找來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做主持,讓兩家人坐在一起舉行了「殺雞儀式」。果然,幾杯酒下肚,兩家人握手言歡。在尊重少數民族公序良俗基礎上,巧用公序良俗化解了矛盾,李劍帆的這一次調解成為佳話。入警4年來,李劍帆運用類似的方式解決了幾十起各類糾紛。

走村入戶解難題

一些村民戶籍意識較為淡薄,沒有及時辦理入戶手續。村民不理解、無戶人口基數大、身份難核實,李劍帆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那段時間,他幾乎以村為家,蹚水過河、坐船爬山,一戶戶核實採集信息,一層層解決難題,為幾百戶群眾上了戶口。如今,享受到國家政策、福利的村民們,對李劍帆由衷感謝,當地人都親切地稱呼他「小李」。

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當地群眾都支持公安工作,各項工作開展得得心應手。這幾年,收槍治爆、規勸網逃、打擊犯罪等工作,群眾都給予了支持。

村民持槍狩獵觀念根深蒂固,民用槍枝收而不絕,但在前兩年開展的收槍治爆行動中,富祿派出所收繳的槍枝數量居三江縣各鄉鎮派出所前列,這跟李劍帆紮實的群眾工作密不可分。有了前期群眾基礎,李劍帆與同事化身「喊寨員」,每天在村寨里遊走、宣傳,提醒村民有槍交槍、有爆交爆。村民很配合,紛紛上繳家中「私藏」,僅2018年下半年,派出所就收到了400多支槍,是同期派出所中最多的。

去年11月,李劍帆從富祿派出所調至八江派出所。「他年輕有為,肯動腦筋,業績出色,一心為民,服務群眾,是同事心中的好兄弟,群眾心中的好民警。」八江派出所副教導員韋金鵬這樣評價李劍帆。(記者 葉露婷、通訊員 韋崇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Tg56XEBiuFnsJQVtA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