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上映6天,《急先鋒》徹底從國慶檔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當然,它的失敗倒也不冤,冤的是我那張50塊錢的電影票。
不過對於成龍迷來說,成龍和導演唐季禮這個組合還是讓人忍不住去影院當一回「冤大頭」。
雖然這個國慶檔沒什麼人討論《急先鋒》,但作為港片迷,還是想嘮一嘮這部爛片,以及成龍、唐季禮攜手開創的港式動作片巔峰時代。
如此年代,比你想像的要瘋狂。
英雄遲暮,也沒你想像的那樣毫無希望。
01
能看,但沒必要
看《急先鋒》的過程,有點像中秋節吃五仁月餅——能吃,但沒必要。
很多人沒看完就急了,就是成龍怎麼打得這麼少?
我花錢可不是來看年輕人撓痒痒的。
然而事實是,成龍今年66歲了。
於情,是時候讓位給年輕人,於理,身體條件也不允許拚命了。
於是,就有了全片最好笑的一幕——楊洋從高樓上一個猛子扎了下去,成龍在後面剛提了口氣,保安說這邊有樓梯,成龍扭頭就跑。
但這段自嘲也是全片唯一的亮點。
其餘的時間成龍都在擔任管家的角色,不是在開車,就是在指點江山,偶爾打架也是轉瞬即逝,完全看不過癮。
導演唐季禮顯然也清楚,打著成龍旗號的動作片不讓成龍打架是要被罵死的。
於是他想了很多辦法來補救成龍不打架帶來的空白。
首先,他試圖販賣民族情懷。
這應該是唐季禮從《戰狼》《紅海行動》(他在採訪中多次提及並誇讚這兩部電影)得到的靈感。但是民族情懷顯然與本片八字不合。
「急先鋒」是什麼?
某國際安保組織,片中要保護的秦先生是急先鋒公司的客戶。
說白了,本片的營救任務純屬商業行為,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而已,強行上價值觀……
怎麼看都像是碰瓷。
《急先鋒》啪啪啪往自己臉上貼了許多金,比如成龍標榜自己的保鏢隊伍是「和平精英」,艾倫兒子喊艾倫「中國隊長」,還有全世界的人都會說普通話……
每當電影里的人沉醉於自己的民族身份時,我都想上前搖醒他們:
朋友,你們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安保組織,換句話說,都是替人打工的,不用這麼戰狼上身好伐?
接著,唐季禮又放出了第二大招—— 拆分成龍。
成龍是動作喜劇的鼻祖,既能打架,又能搞笑,放眼望去,別說後輩,就連同輩也難以企及。
於是,唐季禮把成龍的特質一分為二,找來一個又帥又能打的楊洋,和一個觀眾緣不錯的喜劇演員艾倫,試圖讓倆人分別承擔「打」和「笑」的功能。
講道理,這樣的思路不是不行。
如果真能找到合適的人選組成CP,相信觀眾也會樂享其成。
然而,《急先鋒》的嘗試顯然是一場災難。
楊洋的確帥,拍起打戲來也可圈可點,然而只要他一開口說台詞,觀眾就只能尬得腳趾摳洞。
這裡建議楊洋以後演個啞巴殺手什麼的,沒準能劍走偏鋒
而選擇艾倫則是更大的失策。
艾倫代表的開心麻花喜劇體系,和成龍代表的港式肢體喜劇完全是兩個路數。
成龍誇張、豐富的肢體動作對於艾倫來說幾乎是個陌生領域。
另外,即使艾倫多處刻意模仿成龍的經典滑稽動作,比如用榴槤打人後自己疼得甩手,其效果也南轅北轍。
究其原因,是因為成龍的滑稽感來源於他看起來總是在打鬥中處於弱勢方,個頭矮小(173cm),經常手無寸鐵,被逼入絕境,但又因此就地取材,抄起傢伙就能反守為攻,顯得機靈、鬼馬。
打完別人自己也會手痛,這種自嘲又再次加深好感。
反觀艾倫,觀眾對其喜劇形象已形成憨傻的印象,再加上187cm的大高個,整個人都像是走錯片場的傻大個。
放在成龍以前的電影里,最適合他的角色估計是人型沙包。
最後,唐季禮又使出了絕殺技——無人機大戰航母、杜拜街頭狂飆純黃金跑車。
這段我就不形容了,大家感受一下這土豪金的大場面。
電影演到這段時,我默默低下了頭看了會手機,害怕土豪金亮瞎我的眼,容易出工傷。
而這些,就是整部電影引以為豪的賣點了。
02
戰無不勝的「成唐」
以上所有吐槽對熱愛成龍的人來說,都是「打在你身,痛在我心」。
畢竟,我們吐槽的對象是成龍和唐季禮。
這老二位曾經代表著香港動作電影的最高水準,在美國人尚不接受外來文化的時候,活生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砸出一條通往好萊塢的路,也從此讓「成龍」這個名字成為國際語言。
二人最為影迷們津津樂道的三部電影《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紅番區》《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尤其是前兩部在各種方面都有著開創性的意義,這裡不妨列舉一下: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系二人首次合作的影片):1992年台灣&馬來西亞華語片票房年冠&破紀錄,日本華語片票房年冠,華語片全球票房冠軍。
《紅番區》(8冠4紀錄):1995年內地&香港華語片票房年冠&破紀錄,台灣華語片票房年冠,北美非好萊塢電影票房年冠&破紀錄(1996),日本&韓國&德國華語片票房年冠,華語片全球票房冠軍&破紀錄;某種意義上,本片還開創了中國內地賀歲檔之先河。
《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10冠3紀錄):1996年內地華語片票房年冠,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華語片年冠&破紀錄,台灣&日本&韓國&德國華語片票房年冠,北美華語片票房年冠(1997),華語片全球票房冠軍。
然而,光是看這些冰冷的數據,根本想像不到它們背後一整個群體的瘋狂。
眾所周知,成龍博命的時代沒有威亞,沒有電腦特效,大部分動作戲都是在用生命做賭注。
在《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之前,成龍早已是「不要命」的代言人:
1983年《A計劃》里從幾層高的鐘樓直直摔下來;
1985年《警察故事》里徒手從一根裝滿電線和燈泡的鐵桿上滑向地面,並撞碎多層玻璃,導致雙手嚴重灼傷;
《龍兄虎弟》中從懸崖上跳下來,如若不是偶遇神醫,可能就命喪於此了……
然而,1992年,成龍遇上了唐季禮,拚命係數陡然升級。
按成龍自己的話說:「我不拿自己的命當命,他不拿我的命當命。」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里,唐季禮為成龍設計了一個「無法NG」的動作:從6樓跳下,徒手抓住直升機的軟梯。
當時依舊沒有威亞,高樓下不過墊了幾層榻榻米,多年後成龍回憶道:「下面五六十個記者、攝影師在等我,不跳也得跳。」
於是心一橫,沖了出去,穩穩抓住軟梯。
這一跳,從此穩坐華語動作片大哥寶座30年。
這部電影的經典動作場面不僅有成龍的鏡頭,還有頂起了另外半邊天的楊紫瓊。
影片中,楊紫瓊騎著摩托車衝上火車車頂的鏡頭也堪稱經典。
將近30年後再回看這些片段,還是忍不住驚嘆:
他們到底是不是人啊?!
不過,在後來的採訪中,唐季禮還透露了一些花絮,更加令人震驚。
我們知道,一部動作片背後需要一群武行(即武術演員)的支撐。
他們通常在片場擔任動作演員的替身,幫演員們做一些動作,有時他們也需要替演員先試一些危險動作,確保安全可行後再讓演員上。
動作明星張晉就是武行出身,替各種女演員做過替身
而當時為成龍跳直升飛機那場戲試戲的,是唐季禮本人。
你沒看錯,如此危險的動作,最先跳的人不是成龍,而是導演唐季禮。
不僅如此,《紅番區》里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陽台一躍——樓高30米,兩棟樓間距8米,沒有威亞,只在樓下墊了氣墊——也是唐季禮為成龍先試的戲。
別的危險動作、特技,諸如從高樓外圍一層層往上爬之類,唐季禮更是不在話下。
導演親自上陣搏命,這放在其他時期、其他地區的動作片場都難以想像,但偏偏唐季禮做到了。
當然,深厚的武術功底是他搏命的底氣。
唐季禮有加拿大留學背景,因從小酷愛運動和武術,偷偷跟著同學學習武術,後來被姐夫羅烈(上世紀香港動作片演員)帶去片場,幸得一代武師劉家良的賞識,成為黃飛鴻的第四代傳人,學會了一整套正宗的洪拳拳法。
後又經各路高人指點,唐季禮練得一身好武藝,正式入電影圈做了武行,再從武行轉做場記、副導演,最終執掌導筒。
他曾放話,整個劇組武藝最好的就是他和成龍。那些危險的動作,他不做誰做呢?
中老年「成唐」cp在片場活動筋骨
導演尚且這麼瘋狂,這麼不要命,更遑論背後那班武行們了。
在拍攝楊紫瓊駕摩托飛上火車的戲份時,當時一個武行執意想要嘗試讓摩托車停在火車上,連唐季禮都勸不住。
果然,他沒停住,直接飛出了保護區,整個人摔在對面的車軌上,大腿斷成了兩截。
幸好傷勢並非終身性質,這位斷腿武行半年後就能蹦能跳了。
然而,唐季禮卻忘不了這個武行的太太在得知丈夫傷情後看自己的眼神。
從此以後,很多危險動作唐季禮全都自己親自做。
那時,唐季禮、成龍,以及身後一幫血性男兒憑著一股子生猛勁,硬是把想像變作事實,把不可能變作可能,在有限的預算下,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這樣的氣魄,確實可以算作是華語動作片史上驚心動魄的一筆了。
可以說,成龍和唐季禮,一個敢想、敢拍,一個敢做、敢演,兩人相互成就,這才有了這段輝煌的影史佳話。
但是,如此高的起點,面對《急先鋒》這樣的電影,觀眾又怎麼忍得住不罵街呢?
也許,更多的影迷只是深深嘆一口氣。
但觀眾為英雄遲暮而嘆氣,似乎比罵街更為傷感。
03
這鍋,誰來背?
看完《急先鋒》,許多人都在感慨:成龍老了,打不動了,唐季禮也老了,沒想像力了。
這些確實是導致《急先鋒》不夠好看的原因。
但是,成龍的演員生涯真的隨著體力消退而無可挽回地走向終點了嗎?
似乎也並沒有。
2017年,跟《功夫瑜伽》同年上映的還有一部成龍和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英倫對決》。
成龍在這兩部電影里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他在《功夫瑜伽》里一如既往地試圖搞笑,但在《英倫對決》中,他的老態卻很好地輔助了人物塑造,展現出一個嚴肅演員應有的、契合自身年齡特點的魅力。
很多人評論,《英倫對決》中的表演是成龍近五年最佳,而上一次看到這樣令人驚喜的成龍,還是在2009年爾冬升導演的《新宿事件》中(也有人說是2004年陳木勝導演的《新警察故事》)。
《新宿事件》中成龍難得嚴肅一回,飾演不會功夫的小人物
這樣的評論說明了兩件事。
其一,成龍作為一名演員,其演繹生涯絕非窮途末路,大家大可不必為他不再拚命而神傷。
正如唐季禮所說,沒理由叫一個快70歲的老人去拚命。
此話聽起來傷感,但換個角度想,成龍不是一直也在轉型嗎?
況且,他的轉型之作也得到了大眾認可。
成龍只是不再拚命了,但要論打,依舊是能打的。
成龍的精神和身手對他這個年紀來說,絕對稱得上是絕佳的。
《急先鋒》最後那段用頭繩打敗對手的打鬥是典型的「就地取材」,成龍幾乎是信手拈來,依舊好看、有趣。
以後只要好好選本,以成龍現在的精神氣,沒準他還能給觀眾帶來新的驚喜。
其二,唐季禮那套重武戲、輕文戲的理念在他手上已經玩不轉了。
縱觀唐季禮最重要的電影作品,其文戲部分無一例外都很弱,幾乎沒有人物塑造和細節刻畫可言,情節也是地攤小說(甚至還不如)的水準,整部電影完全都靠動作場面撐起來。
而當年唐季禮的動作場面之所以令人驚艷,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讓成龍脫離了人人對戰的模式,開啟了人機(物)對戰的篇章,例如飛躍直升機、被快艇拖著走、陸上汽艇大戰、海底大戰食人鯊。
觀眾看得就是赤身肉搏的驚險。
但隨著科技發展,這種拿生命當賭注的拍攝手法已經沒有必要,人機(物)大戰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動作中驚險刺激的成分也相應減少,唐季禮電影中最核心的魅力消失了,效果自然垮掉一大半。
對此,唐季禮給出的解決方法是找新生代演員拆分成龍身上的元素,加大特效、科技比重,加大實景拍攝的投入,甚至沒頭沒腦地加入民族情懷。
但實踐證明,表面功夫做得再足觀眾也不會買帳。
中國的觀眾不再是當初那些「沒見過世面的窮小子」。
現在的觀眾不會因為看到某個華麗的風景或是炫酷的場景就大呼過癮,畢竟有好萊塢大片珠玉在前,而且中國每年去杜拜、印度遊玩的旅客千千萬,再不濟也有快手、抖音帶你游遍全世界。
所以,成龍唐季禮的輝煌,註定是那個赤裸、原始的電影生態圈的特定產物。
沒有強動力的核心故事做支撐,過時是板上釘釘的事。
04
一個番外
本來到這裡,該說的也都說完了。
但在查資料、補片的過程中,我突然想起了香港另一位著名動作片導演——今年8月剛剛去世的陳木勝。
在重溫了陳木勝和成龍合作的电影後,我發現陳木勝可能是新世紀之後唯一用對了成龍的香港動作片導演。
豆瓣上成龍的影視列表顯示,千禧年之後,由他主演的電影只有4部電影高於7.0分,分別是:《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新宿事件》和《英倫對決》。
前兩部皆出自陳木勝之手。
看過《新警察故事》和《寶貝計劃》的人自然能感受到,成龍在唐季禮和陳木勝的電影中表演質感完全不同。
論影響力,陳木勝始終紮根香港本土,自然不可與唐季禮同日而語。
但作為商業動作片導演,他流暢而細膩的文戲卻給成龍的演員生涯帶來全新的可能。
而且他十分懂得揚長避短,破解了不少難題。
例如,《新警察故事》中,成龍破天荒演繹了一個失落警察的形象,終日生活在心魔中無法自拔;
《寶貝計劃》更是打破了成龍為自己框定的「不演壞人」的原則,飾演了一個見財起意、但最終浪子回頭的小混混。該片還將成龍的喜劇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然兩部戲都有驚險的動作場景,但動作場景已經讓位於劇情表達。
它們告訴觀眾,成龍的電影即使不再搏命,也可以有很強的觀賞性。
另外,陳木勝還破解了「老帶新」的魔咒。
兩部電影中與成龍合作的吳彥祖、謝霆鋒、古天樂、馮德倫彼時是年輕後生仔,但各個表現亮眼,無不被寄予「動作片接班人」的厚望。
尤其是《新警察故事》中的吳彥祖,其飾演的「阿祖」現在仍是抖音上頻繁出現的經典反派。
再看看如今楊洋的表現,只能長嘆一聲,時無英雄。
而今年8月,時年58歲的陳木勝因病去世,再次徒留嘆息。
能用好成龍的香港導演又走了一個。
下一次在大銀幕上看成龍,會是什麼時候呢?
他還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嗎?
誰也不知道。
部分內容參考:
公眾號《第一導演》對唐季禮的獨家專訪——
「唐季禮:給成龍試了快30年動作戲,真不是我好勝」
你覺得《急先鋒》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