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豪擲40億歐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強勢「來電」

2019-11-28     功夫AUTO

40億歐元、兩座純電動汽車工廠投產、純電動車型占比35%……關於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2020,單憑以上三組關鍵詞,已是來勢洶洶。

事實上,這也是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開啟下個十年的「三把鑰匙」。

繼上月大眾汽車品牌在廣州以全球戰略的高度發布新LOGO之後,在時隔一個月之後的廣州車展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再放大招——拋出一個4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以進一步加速和強化集團的電動化戰略進程。

「2020年,我們一共會在中國投入40億歐元,其中40%的投資都會放在電動出行領域。我們對於與中國的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充滿信心,希望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博士的話語間充滿了自信:「2025年,集團純電動車型在整體車型陣容中的占比將提升至35%。」

一個月內,同樣在廣州,功夫汽車深刻感受到大眾汽車這家世界汽車巨頭的「自我刷新」,與轉型升級的雄心壯志。

事實上,自2010年至今,大眾汽車在華的銷售規模在這個即將結束的十年間,基本上翻了一番。而目前對於市場份額高達19.5%的大眾來說,如何確保這一數字在下個十年間維持不變,甚至有所增長,將是這個大眾汽車集團將要面對的考題。

無疑,電動化是「破題」的「金鑰匙。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的規劃,明年將是其新能源產品攻勢全面鋪開的一年。隨著上海以及佛山兩座MEB工廠的正式投產,大眾的新能源汽車綜合年產能將達到60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汽車製造商在每一台車背後的資源和投入都如同一場博弈,我們需要了解和培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這有一定的挑戰性。」馮思翰表示,對於大眾來說,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成功,取決於設計、品質、工藝和功能,以及最重要的市場定位等因素。

而大眾在本屆廣州車展帶來的ID.3純電動車型,無疑已然代表著大眾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思考和野心。

1、大眾在華的「新能源菜單」究竟有多「誘人「?

根據早前工信部披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20%。

若我們以去年中國全年汽車銷量2800萬輛來計算,2025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有著560萬輛這樣的一個龐大體量。

而對於大眾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50萬輛的目標來看,屆時大眾在華的新能源份額將達到26%。由此可見,大眾對其未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表現,充滿信心。

要實現這一目標,本屆車展上露臉的ID.家族,將是大眾未來的關鍵所在。

「ID.家族是基於我們MEB 平台的一個車型系列,同時我們集團旗下還有奧迪、斯柯達等各個品牌,以及SUV、轎車、大型車和小型車的組合,各個品牌和車型的聯動,可以將電動化攻勢全面實現。」馮思翰比喻稱,未來大眾就像餐館一樣,一定要有豐富的菜單供消費者選擇,要抓住消費者的胃口,讓他們真正享受你的產品。

當然,在這份「菜式」豐富的新能源陣營背後,必然有著一大批專業的「廚師」來進行「烹制」。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研發部門負責人穆拓睿博士表示,大眾汽車集團研發中心現有大概七百人,但這還只是集團研發基礎階段的人數,在未來三到五年將迎來成倍增長,展現大眾汽車集團對中國市場的巨大投入。

「如果加上合資企業的研發團隊,全部加起來是4000到4500人,新的目標是強化在技術領域的研發,而且要儘快實現技術的商業化,將其應用到汽車上,實現技術和車輛的整合。」穆拓睿說道。

2、未來緊抓「軟實力」強化差異化優勢

儘管目前有關ID.家族首款量產車型的信息有限,但穆拓睿博士在車展上透露,ID.家族的車載系統會針對中國進行特殊配置,將推出專屬於中國市場的服務或App。通過熟悉的數字生態系統,讓中國消費者更好地去使用車輛。

而在軟體方面的差異化,大眾汽車認為這將是未來區別其他品牌的核心所在。

「未來汽車軟體將變得越來越關鍵,已經成為汽車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們的升級更新更多的將會在線完成。」馮思翰表示,大眾即將在華投產的MEB平台,將使得下一代汽車在功能更新上更為迅速和便利。

「兩三年後,當我們的大環境能夠提供這些技術之後,對於汽車來說,生命周期又有所變化。可能有的功能和性能的生命周期只有6個月或者12個月。」他表示。

換言之,通過新的研發機構,大眾也能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從而在今後新能源汽車上的攻勢,也將愈發猛烈。

3、功夫拍案

在發布了全新品牌標識後,我們已然看到了一個更年輕的大眾。事實上,除了年輕化,大眾此次更希望能在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中,找到一個更切合的共鳴點。這也將是電動化時代的角逐中樞。

無疑,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全面到來之際,圍繞汽車的一切都將發生變化,更多的出行場景都將圍繞人而發生。而大眾能否在接下來的十年,再度複製其此前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將成為行業的一大看點,也將是汽車巨頭轉型的一個樣本。

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新能源市場,隨著大眾強勁「來電」,這場巨頭間的新能源決鬥將異常精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BtItm4BMH2_cNUgs5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