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耶夫的舉動,刺痛普京政府神經,俄方再次出手,兩國矛盾升級

2022-08-23     佐羅軍事

原標題:托卡耶夫的舉動,刺痛普京政府神經,俄方再次出手,兩國矛盾升級

托卡耶夫的舉動,刺痛普京政府神經,俄方再次出手,兩國矛盾升級

普京與托卡耶夫剛見完面,俄哈兩國之間就又出現了問題。據悉,在哈薩克日前結束與美國的聯合軍事演習後,俄羅斯再度關閉部分黑海石油出口設備。很顯然,托卡耶夫政府的舉動,已經刺痛了普京政府的神經,從而招致了俄方的又一輪反制措施。

資料顯示,哈薩克每年三分之二的石油出口,依賴「裏海管道聯盟」的輸油管道,而該條管道的終點,就位於俄羅斯境內的新羅西斯克港。該港位於黑海沿岸,有三個石油裝載泊位對外輸送石油,其中一個於本月初就已停止運作,另外一個就是這次才關閉的,關閉的理由都是「管道連接點出現裂縫」。

管理這些石油出口設備的,就是剛才提到的「裏海管道聯盟」。而「裏海管道聯盟」的最大股東,就是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運輸公司——顧名思義,這是一家俄羅斯國有企業,它的一舉一動,背後體現的是普京政府的意志。

實際上,這不是俄羅斯今年第一次關閉黑海的石油出口設備。托卡耶夫5月份在聖彼得堡出席經濟論壇活動時,當著一旁普京的面表示「不支持盧頓兩地獨立」,隨後不久,俄方便以「清理二戰未爆彈」為由,關閉了黑海的部分石油出口設備。

(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和俄羅斯總統普京)

7月初,是俄哈矛盾最激烈的時候,哈薩克退出了獨立國協貨幣委員會協議,而該協議由俄羅斯主導。除此之外,托卡耶夫還公開放話,要收緊海關政策,限制西方商品從哈薩克繞過制裁進入俄羅斯。

對此,俄方也做出了相當強硬的反擊,一度以「環保不達標」為由,下令關閉「裏海管道聯盟」輸油管道30天。不難看出,托卡耶夫每次做出「出格」舉動之時,普京都會握緊掐住石油命脈的「那隻手」,狠狠敲打哈薩克。

幸運的是,俄羅斯到最後也沒有真的關閉「裏海石油聯盟」的輸油管道,原因是俄哈兩國領導人在「執行暫緩期」內,通過電話達成了和解。而和解後,俄方這道命令似乎也就消失了。

在兩國領導人和解後的1個月,即8月19日,托卡耶夫親自到訪俄羅斯,在索契與普京會面,兩人的談話氣氛很不錯,普京表示「將繼續發展與哈薩克的戰略夥伴關係」,托卡耶夫則告訴普京,哈俄之間有完全劃定的陸地邊境線,沒有理由對雙方合作的未來感到悲觀。

但表面上的和解,只是讓矛盾不再公開化,卻掩蓋不住兩國關係下的暗流涌動。

在屢次被俄羅斯「掐脖子」後,哈薩克正在尋求石油出口的多樣化,讓更多石油繞過俄羅斯對外出口。哈薩克正在計劃建設一條新的輸油管道,該管道將一路南下,途徑亞塞拜然、喬治亞等國家,向歐洲提供石油。

(藍色虛線即為哈薩克打算繞過俄羅斯的輸油管線)

在與普京會面後,托卡耶夫便馬不停蹄地趕往亞塞拜然,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這件事。除此之外,哈薩克還打算提高對中國的石油出口規模,因為在哈薩克的3條對外輸油管道中,只有通往中國新疆的中哈石油管道不過境俄羅斯。

更令俄羅斯警惕的是,哈薩克正在加強與西方的合作,合作領域包括經濟、軍事、金融等各個方面。

5月份,美國派出高層代表團訪問中亞,其中就包括哈薩克,美哈兩國當時簽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協議;7月中旬,美國方面向哈薩克發出邀請,希望哈方能加入美國主導的核能發展計劃。說白了,美國想參與哈薩克核電站的建設。

進入8月,哈薩克先是與北約國家土耳其達成情報共享協議,因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俄方認為,哈方此舉意味著將集安組織的情報拱手送給北約;8月10日至20日,美國與哈薩克在內的中亞6國舉行聯合軍演,對此俄方表示:集安組織成員國與「不友好國家」之間的接觸,不應損害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

(美國與中亞6國舉行「區域22」聯合軍演)

總的來說,托卡耶夫已經徹底拋棄了前任政府對俄羅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哈薩克選擇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保持平衡。而這種微妙的平衡,很顯然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的。哈薩克是中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如果美國能成功拉攏哈薩克,那俄羅斯的戰略大後方將會受到相當大的威脅。

當然,哈薩克也不可能立刻相信美國。一方面,美國從來不是什麼說話算數的國家,開「空頭支票」是他們最擅長的事情。美國只是想利用哈薩克來牽制中俄兩國,用完了很可能就會拋棄。

因此,哈薩克保持與俄羅斯的微妙關係,恐怕是現在比較明智的一種選擇:與俄羅斯徹底剛到底,大機率剛不過;徹底相信美國人,那更是不可取。從目前的俄哈局勢來看,中亞地區未來很有可能出現更多紛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5b00435b9146e756d94e88b8ed95b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