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名工人京東大鼓名家董湘昆的工作和演出生涯

2020-01-08     王培俊5188

一、京東大鼓的起源

京東大鼓產生於北京東八縣的農村,是在民間小調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語言音調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板腔體鼓曲。既沒有專業的藝人,也沒有固定的名稱,多是農民勞動之餘在地頭哼唱。20世紀初,該鼓曲傳入天津,由於劉文彬等人演唱的曲子,具有濃重鄉土氣息,博得了天津廣大聽眾,特別是中下層市民的喜愛,劉文彬老先生也從一個撂地攤的民間藝人,逐漸成為30年代以來影響最大的鼓曲演員、天津電台的名演員,並且從1928年起,在中華、仁昌、東方等台播唱,在影劇院、雜耍場和書場登台表演。而且,劉文彬還以鼓書始源於京東地區一帶,稱這一曲種為「京東大鼓」,從此京東大鼓這一曲種正式誕生。

二、董湘昆對恩師的回報

董湘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向劉文彬老先生學習,感到劉文彬的唱腔樸拙大方,舒展平實,始終保持著樸素自然的演唱風格,不以腔調委婉多姿的 變化取勝。他的長處是敘述清楚,字字入耳,吐字極為真切,再長的句子唱起來也要字字擺 平、不吃不丟。演唱用語清楚明白,描繪人物細緻入微,此風格對董湘昆以後的演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在劉先生演唱風格的基礎上,對京東大鼓的唱腔唱法做了規整,帶出了一批專業和業餘的京東大鼓演員,並將帶有劉先生韻味的京東大鼓唱法傳播到東北、華北等地,這也是他對恩師教導的一種回報吧。


三、工人兼演員的身份

董湘昆是一位知名演員,但他首先是一名工人,在廠里必須完成生產任務,參加演出屬於業餘活動,一般情況下,他決不因為演出而影響生產。在機台工作時堅持每天完成定額,如果是中班,就利用演出後的時間補上。儘管領導對他的業餘演出非常支持,在各方面提供了許多方便條件,但他從未放鬆對自己的要求。50年代,化妝用油彩,卸妝非常費時,所以他有時在散場後來不及卸妝就帶著油彩進車間工作。鐵路文團的杜來同志向他學習演唱,由於沒有輔導時間,他就跟著白天到車間,晚上回宿舍研究鼓書藝術。由於董湘昆在生產上成績也比較出色,在廠里連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

四、擔任業餘曲藝團團長

1954年天津市總工會在文化宮成立了天津市職工業餘藝術團,下設七個團和一個工作隊,董湘昆擔任了其中業餘曲藝團的團長。文藝活動多起來了,有時要幾處趕場,東奔西忙。那時候業餘演出完全是自己解決經費,沒有一分錢的補助,但是大家熱情非常高漲,配合黨的中心任務,創作了許多思想性、藝術性都較高的唱段。開始他多是演唱別人寫的節目,後來就自己動手寫段子。

五、編新唱新,為社會服務

從50年代起,他一直堅持編新唱新,為群眾服務,用自己的鼓書藝術,為社會服務。曾經有人說他的段子跟形勢太緊,唱完就完啦,沒有生命力,但他覺得這話不全對。及時反映現實是文藝「輕騎兵」的特色,也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至於藝術生命力的長短那也是應該由群眾來決定的,他認為群眾喜聞樂見是很重要的。


六、創編的主要唱段

1、1956年第一次全國調演上,他創作演出的《治安模範孫桂珍》,反映了當時的一件真實事件,得到了評委的肯定,獲得了創作一等獎,演員二等獎。

2、在抗美援朝期間,他演唱過《邱少雲》。在60年代學習雷鋒的高潮中,創作演出了《雷鋒在列車上》。

3、為了宣傳優秀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創作了鼓曲 《白雪紅心》。創作的過程也是他向英雄學習的過程,他一邊讀著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一邊進行創作,一邊用毛巾擦拭不斷湧出眼眶的淚水。有一次在薊縣演出 《白雪紅心》,下台後,幾個老人拉著他的手,熱淚盈眶,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原來是敬老院的幾位老人,聽了唱段以後非要見見演唱者。

4、在文安演出《娶女婿》,一個大娘聽完後,嗚嗚地哭了起來,他感到很奇怪,這和 《白雪紅心》不同,這是一個喜劇小段,別人都笑,為什麼大娘傷心呢?原來大娘只有一個女兒,前不久結婚走了。大娘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地說:「你們要早來就好了,俺也可以娶個女婿呀!」大娘的話,使他更加增強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責任感、使命感。

七、結合實際,創編新曲

在曾經出現了「一切向錢看」的不正之風之時,他仍然堅持這種責任感,和伴奏的王繼文、張大奎二位同志結合佘安立冰窟救兒童、人口普查、貫徹執行交通新法規、計劃生育、引黃濟津、引灤入津等工作中的英雄人物和先進事跡,編演了一些新段子,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讚揚。

在一次區選民代表會上,他根據選區的模範民警、模範教師、優秀街道幹部的真實事跡,創作了一個小段,在馬路邊上搭起一個台子,真人都在下邊坐著呢,他唱到哪個同志,街道幹部就介紹給市委領導同志,演出後群眾的反響非常強烈。還有一次,他在劇場後台聽到中國體育桌球代表團的捷報,即興創作了一個小段,演唱時,他連唱大鼓帶報新聞, 聽眾很受鼓舞。像這樣的節目,也許只能演唱一次,但他認為,由於宣傳效果較好,多費點力氣是值得的。


八、演出及工作的原則

他演出有一個原則:不健康的節目堅決不演,來路不明的錢不收,不通過組織的組團不參加。因為拒絕收錢,竟得罪了一些人。但他覺得,錢雖然少掙了點,可心裡是踏實的。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在台上當好演員,在台下做好工人。

在他負責向廠外發放加工活期間,有一個業務員找到他,悄悄地說: 「我們廠什麼活都能幹,今後你要是把廠里的活包給我,我給你提成。」他聽了這話,心想,這不是讓我違法嗎,有活也不給你干。就一口回絕了他。

他把自己演出和做人統一起來,決不能在台上頭頭是道,台下另搞一套,讓群眾說三道四。廠里的同志們曾跟他開玩笑:「老董你真行,台上大鼓是這麼唱的,台下實際也是這麼做的。」

藉此機會,請大家欣賞董湘昆老先生演唱的京東大鼓《武家坡剜菜》,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視頻加載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5HJ828B3uTiws8KyZ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