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包裝:快遞箱、零食袋、飲料瓶,包裝上信息繁雜,除了文字外還有幾個小圖標。圖標雖小,但背後的信息並不必文字不少。
今天將介紹包裝上常見的6個環保回收相關圖標,下次在包裝上遇見,也許你會更了解這個包裝的特性。
01
可回收標誌
Recycling symbol
可回收標誌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標誌之一,在垃圾分類大力推廣之後,它更是變得隨處可見。可回收標誌的誕生與第一個世界地球日有關。
為了紀念第一個世界地球日,美國回收紙卡製造商Container Corporation of America(CCA)贊助舉辦了一場設計比賽,邀請高中生和大學生為回收紙製品設計一個標誌,當時23歲的蓋里·安德森(Gary Anderson)憑藉這個標誌拔得頭籌。
蓋里·安德森(右)和可回收標誌最初的設計圖
安德森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小學時的一次見習之旅,學校帶著他們到當地的報社參觀,「我看到在印刷的過程中,報紙上的信息是如何從滾軸上印到紙上的,我最後成稿上的三個箭頭,就像滾軸上摺疊起來的紙張」。
可回收標誌也成為標誌設計中的一個經典案例,也有設計師將其作為設計元素融入設計中,圖源:Two Degrees Creative
連安德森自己都沒想到,這個只花了一天就設計出來的標誌,居然會變得隨處可見,甚至成了許多回收標誌的設計原型。
02
塑料回收標誌
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
塑料製品分類回收標誌是由美國塑料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現已更名為Plastics Industry Association)於1988年制定。在飲料瓶、外賣盒、塑料水杯上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標誌。
許多塑料製品是可以回收生產的,但製作塑料的材質繁多,不同材質回收處理的方式不同,為了讓塑料回收商更容易辨認各種材質,美國塑料工業協會便發明了這套回收標誌。
也有消費者誤解了這些數字的本意,以為數字代表的是不同塑料的回收次數。如果對各個數字代表的塑料材質感興趣,不妨拿起手邊的塑料產品,對照著標誌來了解各個數字的意義。
1
PETE/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包裝
只適合裝暖飲或冷飲。如果盛裝高溫液體或加熱則易變形,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溶出。也有研究發現,這類塑料製品在使用10個月後,可能釋放出致癌物,對人體具有毒性。
避免受熱,最好不循環使用,分類回收。
2
HDPE(高密度聚乙烯)
清潔用品、沐浴產品、白色藥瓶、護膚產品等包裝
這種材質可耐110℃高溫,標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來裝食品。清潔用品、沐浴產品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潔後重複利用,但這些容器通常不容易清洗。
因此,最好不循環使用。需分類回收。
3
PVC(聚氯乙烯)
雨衣、建材、塑料盒等
這類塑料可塑性好、價格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熱81℃,高溫時會析出有毒物質,不能包裝食品。一般多為一次性產品,目前許多業者將其用作生產填充材料。
使用時千萬不要受熱,不可用於食品包裝。
4
LDPE(低密度聚乙烯)
保鮮膜、塑料袋等
這類塑料耐熱性不強,通常,合格的PE保鮮膜在溫度超過110℃時會出現熱熔現象,會留下一些人體無法分解的塑料製劑。並且,用保鮮膜包裹食物加熱,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將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溶解出來。
食物放入微波爐前,先取下保鮮膜。
5
PP(聚丙烯)
水桶、籮筐、微波爐專用餐盒等
微波爐餐盒採用這種材質製成,耐130℃高溫,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潔後可重複使用。需要注意,一些PP製造的微波爐餐盒配套的盒蓋為PS,這種材質不耐高溫,不可以放進微波爐中。
容器放入微波爐前,首先取下蓋子。
6
PS(聚苯乙烯)
建材、玩具、碗裝泡麵盒、快餐盒等
這是用於製造碗裝泡麵盒、發泡快餐盒的材質。耐熱抗寒,但不能放進微波爐中,以免因溫度過高,釋出化學物。也不能用於盛裝強酸(如柳橙汁)、強鹼性物質,容易分解出致癌物質。
儘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
7
PC及其他類
水壺、水杯、奶瓶等
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種材料,尤其多用於製造奶瓶、太空杯等,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時要嚴格按說明書盛裝食品;用正確的方法存放和消毒;避免反覆使用已老化或有破損的PC製品。
03
鋁回收標識
Aluminium recycling
中國鋁回收標誌
歐洲標準委員會鋁回收的標誌
如果你是碳酸飲料愛好者,身邊又恰好有一聽可樂,不妨拿起來看一看,在配料表的下方就可以找到這個標誌。
對鋁材質的回收可以追溯到二戰期間,但在戰爭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鋁的回收因為成本過高,並沒有得到重視,直到60年代,易拉罐裝飲料開始風靡市場後,回收鋁製品才得以成為常態。
1942年,為了鼓勵大眾回收鋁製品,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邀請模特展示鋁製品。
鋁是一種很好的回收材料,它耐腐蝕,多次利用後也不會改變性質。國際鋁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球歷史上總共生產的15億噸鋁中,有75%仍在被使用。而相比起生產新的材料,使用回收鋁還可以節省下95%的能量。
04
垃圾入桶標誌
Tidyman
在許多包裝的角落裡,你都可以發現這個小人在提醒你:用完之後記得把垃圾丟進垃圾桶里。
這個小人有個名字叫Tidyman,但它的創造者身份不詳,有人認為它是美國釀酒協會發起的「Keep America Beautiful」倡導活動中誕生的,也有人認為這個小人是英國1969年「Keep Britain Tidy」活動的標誌。為了找到Tidyman最初的設計者,美國知識分享平台Skillshare還曾經發起過尋找起源的活動。
Tidyman是世界上最有辨識度的標誌之一,它也成為了環保活動的標誌之一。2015年,英國政府的一份報告顯示,每年英國在整潔市容的開支達在7億至8.5億英鎊之間,為了改善民眾亂丟垃圾的惡習,英國民間組織Keep Britain Tidy與設計師合作,重新設計Tidyman,將其放在英國街頭,提醒大家不要亂丟垃圾。
現在,一些品牌和活動組織會根據自身特色,為Tidyman創造不同的造型。
05
綠點標誌
Green Dot
綠點標誌常常出現在化妝品的包裝上,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的太極圖和安德森的回收標誌。
也許是因為顏色的緣故,這個標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帶有綠點標誌的產品,僅僅表示這個品牌加入了綠點回收系統,為包裝的回收處理和再銷售支付了費用,但並不表示產品本身是可回收的。
因為標誌的誤導性,法國從2021年4月1日開始,停止法國市場中的產品包裝使用綠點標誌,否則將會被罰款。同年,應對氣候變化平台Two Degrees Creative聯合圖形設計資源平台The Brand Identity共同發起了「重新設計綠點標誌」活動,邀請全球設計師為綠點「改正」形象。
Goods Oslo
With You Studio
Brian Rutherford
06
FSC
森林管理委員會
FSC的標誌可以在一些利樂包裝和紙板箱上找到,它的全稱是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組織,致力於促進全球社會責任的森林管理。
在1992年里約熱內盧的地球峰會上,參會方並未就停止砍伐森林達成任何協議。峰會後,希望阻止森林遭到破壞的商人、環保人士和社區領袖共同建立了森林管理委員會,並於1993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了第一次會員大會。
保護森林是FSC成立的一個目標,它致力於改善全球的森林經營狀況,通過認證激勵森林所有者和管理者遵循社會和環境的最佳實踐方式。
目前,一共有3種FSC標籤:
FSC 100%:產品原料100%來自FSC認證森林,符合FSC環境和社會標準。
FSC 混合(FSC MIX):產品原料來自FSC認證森林、回收材料及其他受控原料的混合來源。
FSC 可回收(FSC RECYCLED):產品原料包含消費後回收材料,也可包括消費前材料。
包裝上的標誌都有各自的含義,有些在提示消費者,這個包裝屬於可回收物,使用之後要記得回收,也有些則表示生產的材料來自於可再生材料,選擇這樣的包裝也是對地球的負責。
之後在丟棄前不妨也再多看一眼包裝上的信息,以免錯將可回收包裝丟進其他垃圾里。
看看你身邊的包裝,上面還有哪些圖標?
參考資料:
https://second.wiki/wiki/tidyman_symbol
https://fsc.org/en/about-us
https://mossy.earth/guides/waste/recycling-symbols-and-what-they-mean
更多可持續相關資訊
或市場合作,請聯繫我們噢
更多 #可持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