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五個被俘將校的回憶分析:黃百韜在碾莊埋了萬兩黃金,沒找到是挖錯了地方

2023-11-17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據五個被俘將校的回憶分析:黃百韜在碾莊埋了萬兩黃金,沒找到是挖錯了地方

黃百韜在碾莊戰敗自戕,傳聞他在自戕前在碾莊鎮尤湖村埋下了大量黃金,其數量在萬兩以上。但是很多人在解放後去挖掘,卻都一無所獲,看了當年參加淮海戰役的蔣軍將校回憶文章,我們就會發現在碾莊鎮尤湖村挖掘,實際是挖錯了地方。

說黃百韜在碾莊埋下萬兩黃金,這並非毫無依據的傳聞,據沈醉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調查發現,一萬兩黃金,對蔣軍的中將兵團司令來說,也只是一般水平。

沈醉十八歲入行加入軍統前身復興社特務處,十九歲就奉戴笠之命用淬毒竹刀殺人,二十八歲就成了軍統最年輕的少將處長,「軍統四殺手」和「三劍客」,都有沈醉這麼一號。即使進了戰犯管理所,他也施展特工技能,打探到了不少絕密消息,這些消息中,就包括那些高級將領被俘時隨身帶了多少黃金美鈔。

在所有被俘蔣軍將領中,軍銜最高的上將王陵基帶的黃金最多,被陳賡一直追到大渡河才擒獲的宋希濂,家底也很豐厚,他在《戰犯改造所見聞》中回憶:「這些人被俘虜時,身上都帶有不少黃金美鈔。除了像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的八萬兩黃金,宋希濂、馬勵武等的幾千上萬兩黃金,郭旭一手提箱美鈔等,屬於公款,應予沒收外,凡帶在自己身上的,即使也有些是公款,只要為數不太多,照樣是歸自己所有。」

我們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看到,杜聿明被俘時身上只有六塊大洋、八兩一根金條,王英光表示杜聿明這已經是夠清廉的了。

杜聿明身上的八兩黃金六塊大洋,也就是「壓兜」用的,作為東北保安長官司令部中將司令,徐州「剿總」中將副司令,平時根本輪不到他親自花錢,其母過生日,老蔣一次就送了十萬銀圓做壽禮——老蔣送十萬,其他人還能少送?那可是站得穩、敲得響的袁大頭、孫小頭!

宋希濂被俘時是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中將主任、第十四兵團中將司令,馬勵武被俘時是第二十六軍中將軍長,跟第七兵團中將司令黃百韜的軍銜一樣,宋、馬身邊有萬兩黃金,黃百韜也有,那就不足為奇了——很多部隊(包括蔣軍)都有金銀備用,也不能什麼都靠搶,該買的糧秣軍需,還是要花錢的。

在上個世紀,黃金並不像現在這樣值錢,一克黃金也就價值一美元多一點(按照布林頓森林體系換算,一美元含金量為0.888671克,1948年的黃金是1.235美元/克),萬兩黃金換成百元美鈔,也就是一沓而已(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有百元美鈔了)。

傳聞中的黃百韜,隨身攜帶的不是美鈔而是黃金,這也是符合史實的——當年美鈔比較緊俏,正規軍攜帶黃金而不攜帶美鈔,是因為黃金不怕火燒水浸炮炸,而且老百姓和士兵大多只認黃金不認美鈔,所以老蔣給手下將領打賞,用的都是黃金和銀圓。

在淮海戰役期間,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和副司令杜聿明合夥編造「徐東大捷」,一次就從老蔣那裡騙了十萬銀圓的賞錢——那筆錢根本就沒來得及下發,劉、杜就一敗塗地了。

據沈醉回憶,那些被俘的蔣軍,在戰犯管理所都不窮:「因為解放軍執行不搜俘虜的政策,被俘時身上帶的財物都算是自己私有的,這些大官被俘時,身上往往帶有大量美鈔、黃金,所以花起錢來滿不在乎。每逢年節,管理所同意買些香煙糖果食物時,有的一開口便是香煙十條、糖果十斤。」

跟周養浩、徐遠舉一同在昆明被俘的保密局經理處處長郭旭的一手提箱公款被沒收,總務處長成希超卻在衣領和襪子裡藏了兩千一百元美鈔(估計也是百元大鈔,要不然藏不住),後來還分給了郭旭和沈醉一些——他們也算「同行朋友」,所以見者有份,周養浩、徐遠舉、董益三雖然也是特務,但因為不招人待見,所以在戰犯管理所比較拮据,沈醉成條的好煙抽不完,董益三卻只能撿煙頭。

軍統特務不缺美鈔,老蔣的嫡系蔣軍也不缺黃金,黃百韜在淮海戰役期間,居然還過了一次五十大壽,那是1948年中秋節的第二天,也就是1948年的9月18日(筆者查了萬年曆)。黃百韜的部下、第二十五軍軍長陳士章回憶,黃百韜新安鎮做五十歲生日大慶時,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三個軍軍的營長以上軍官都被邀去為黃祝壽——上千軍官該送多少黃金,李涯不用把腦袋從腳後跟拿出來也能算得清。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黃百韜當時風頭正勁,過五十大壽,手下和「朋友」送個幾千兩到一萬兩黃金,那都是毛毛雨。

黃百韜兵團在被殲滅前已經擴充到五個軍(後補了第一〇〇軍和第四十四軍)十二萬人,這十多萬人的軍餉,就是個天文數字,所以說黃百韜只有一萬兩黃金,其實是很保守的,這筆重金,他埋在了那裡,咱們還得他他那些被俘的部下是怎麼說的。

第七兵團第二處(情報處)上校處長廖鐵軍寫了《碾莊圩地區作戰回憶》,第七兵團司令部機要秘書李世傑寫了《黃百韜在碾莊圩指揮目睹記》,第二十五軍中將軍長陳士章寫了《第七兵團的毀滅》,第七兵團第四十四軍一五零師四四九團上校團長寫了《碾莊圩戰役親歷記》,第七兵團第六十四軍軍長兼一五六師師長劉鎮湘寫了《第六十四軍碾莊圩覆沒紀要》,通過這些回憶,我們似乎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並根據這些蛛絲馬跡,分析出黃百韜戰敗自戕前把黃金埋在了哪裡。

從前面五個將校的回憶錄來看,黃百韜埋藏黃金的地方並不是傳言中的尤湖村——他在那裡被擊斃的時候,幾乎已經身無長物。

黃百韜最後是在劉鎮湘的六十四軍決定自戕的,他於1949年11月22日下午告訴劉鎮湘:「我年老了,而且多病,做俘虜我走不動,而且難為情。你年齡還輕,尚有可為,希望你能突圍出去。」

黃百韜「安排後事」的地方,並不是他生命終結的尤湖村,他是從別的地方跑過去的。據黃百韜的機要秘書李世傑回憶,黃百韜的兵團總部開始埋東西,是11月二十日,把戰死者和鍾繇設備埋藏好後,黃百韜帶著一幫心腹「出北街口繞道遁至村東,投身第六十四軍軍部。」

黃百韜埋好東西出逃的那個村子叫什麼名字,我們可以用排除法來分析。據情報處長廖鐵軍回憶,黃百韜出逃先是帶著他和劉鎮湘、譚岳、韋德、黃覺、楊廷宴往北跑到六十四軍第一五六師張越秀團據守之小黃莊,吃完午飯又向西逃到第六十四軍第一五六師指揮所駐地吳莊。

這樣看,碾莊圩附近的小黃莊、吳莊、尤湖村都可以排除,最後就只剩下了碾莊圩,黃百韜的指揮部就設在那裡面的一家小酒廠里。

黃百韜於1948年11月20日逃離碾莊圩的時候已經「輕裝」,他的所有東西都已經埋掉,後來很多人到尤湖村去挖他的萬兩黃金,豈不是刻舟求劍?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黃百韜雖然窮途末路,但是像他那個級別的蔣軍高官,家當肯定不少,他在逃離碾莊圩的時候動用很多人掩埋,要是都挖出來,肯定很有文物價值。只可惜很多人都挖錯了地方——在尤湖村掘地三尺,除了彈頭彈片,什麼也不會找到,在小黃莊和吳村,應該也是一無所獲。

結合當時黃百韜身邊人的回憶,我們大致已經捋清了他敗逃的路線,也確定了他埋藏物資的時間,讀者諸君想必已經能判斷出黃百韜的萬兩黃金埋藏之地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1ee23b25c9ce9c308410a427f5072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