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今生無法釋懷的記憶,也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傷感,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無論現代文化的怎樣擴張,每一個人的記憶是從故鄉開始的,也可以說,是在故鄉的雲中享有故事的內心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故事,這個故事不斷的延伸,或者說,不斷的獲取生命的外延,都是在故鄉的土壤里擁有了最初的信仰,就是這個虛妄的信仰,給予了我們說好的願意,而對於我們來說,鄉村的花語、愛情、敬畏和靈魂,虛構成了我們的傷感,所以說,記憶與傷感都是今生今世的彼岸花開,亦或是來世的禪意和新生。
再回故鄉,源於生活的需要,每個人都有本質核心,這是我們生命之輕的慾望和屬性,是啊,面對快速發展的時代,那些極速膨脹的道路、城市、燈紅酒綠,以及「咫尺天涯」的距離感,我們的內心是崩潰的,我們越來越覺得故鄉的親切,越來越覺得,那是我們靈魂盡頭無法釋懷的彷徨,那裡是繞不過去的秋天,更是一種悵然若失的惆悵,難怪余光中的「鄉愁」能獨立於人性的弱點,隱入心靈最高境界,讓多少離合的花語得到最後的詮釋。
再回故鄉,我們無法實現來時的想法,兒時的記憶,雖然依稀可見,但實際上已是曾經的幽默,現在成了風塵苦旅的碎片。門前的池塘,被修整一新,可是沒有了妖夢的魂魄,就連應天的舜水也逃之夭夭,生機全無。反思一下,池塘的變遷,何嘗不是故鄉命運的轉變,曾經的純凈,玄幻的水流,現在卻成了時代的棄兒,只能靜靜的守在那裡,等待著時間的判決。從池塘往下,是錯落有致的梯田,每一次回家,我都要到那裡去看看,閉上眼睛,悠閒的回憶一下兒時的快意,想那時,這片土地是何等的榮耀,我們的祖先在這裡書寫了多少王者歸來的風雲軼事。那時,遠眺碧雲藍天,茫茫的遠逝;靜看眼前綠意盎然,欣欣然的生機勃勃,這時候,無論是誰,都不會將自己的命運和聆聽的花語隔開,我們都會有一種思念的氛圍,將自己融入這現實的骨感之中,不想再次分開,然而,這種燃燒的寧靜,卻讓我們自己虛構的失望所打敗,再次極目遠眺,我們不能不承認那些逆襲的謊言,摧毀了祖先保佑的家園。
再回故鄉,我不想去那些悠閒靜止的小路,那些曾經歡歌笑語的小路,再次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就像我們一樣再次回到了故鄉的原點,再次感受到了原始的快樂,不再去打擾,可能也是一種尊重吧,隨著人性弱點的不斷強化,我們在不斷丟失緣分的同時,又在做著多少傷害大自然的惡夢。在故鄉,一邊在感覺失意的同時,又慶幸那些被欺騙的生命,重新獲取了生命的自由,重新開始解構自己的命運,這也印證了萬物歸宗的不變定理,所以說,所有的衰敗與新生,都是無法避免的神秘之旅,我們都是死亡意義上的一次存在,我們應在乎相互依存,讓生命的意義古樹綻放更多的光芒。
再回故鄉,還是忍不了要去親近那棵古樹,那時候,一棵大樹會是一個村莊的象徵,家鄉的村頭就有一棵銀杏樹,聽老人們說有幾百年了,這次回家,能講清楚這棵樹來歷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許多人都圍繞著這棵樹有了自己的命運,也去了夢想的地方,而不想與這棵樹有關的人,將這棵樹丟失在了自己的遠方。樹與一個人的回憶,是一次生命的邂逅,更是一種生命的聯絡,樹是一面鏡子,它不僅見證了這座村莊的記憶,也映射了時代的風語,等待的候鳥也好,飛翔的大雁也罷,銀杏樹以自己的命運守候著遠逝的煙波浩渺,寧靜致遠著歸來的霓裳羽衣,只要它一日存在,村莊就不會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