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套餐、機票次卡等花式營銷能否贏回旅客?兌票難、改簽難仍是投訴頑疾

2022-04-27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低價套餐、機票次卡等花式營銷能否贏回旅客?兌票難、改簽難仍是投訴頑疾

按:五一假期,我們可以放心「飛」嗎?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出行計劃呢?

雖然受限於各地反覆的疫情,但面對小長假,返鄉出遊的心還是很難按捺得住。目前,一些低風險地區成為了大家青睞的出行目的地。從飛常准機票搜索數據來看,目前用戶關注度前三的航線依次是深圳寶安-成都雙流、深圳寶安-重慶江北、深圳寶安-三亞鳳凰。

為了乘上假日經濟的「東風」,目前有不少航空公司或機場均推出了不少低價游產品、優惠套餐,以及如遇航班取消即可獲得代金券的服務產品。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為吸引客源,多航空公司花式推出各類機票產品及服務產品

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日均執行航班量或在3000班以內,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七成至八成,而機票價格也比去年同期平均值要低上不少。

實際上,為了吸引客源,不少航空公司紛紛推出了不少價格優惠的機票套餐、促銷型機票產品,以及使用靈活的預約型機票次卡產品等。

比如說中國南方航空在4月下旬推出了「春夏之旅」的產品,兩次飛行最低400元起,可選航線超過400條,未能兌換的機票可全申請退款,但機票兌換需至少在航班起飛前5天兌票,需要額外支付民航發展基金和燃油附加費等。

南方航空「春夏之旅」產品介紹

海南航空四月推出的「驚喜飛」第四期單次機票最低至199元,適用於四百多條航線,但兌換時間為航班起飛前一天20點至當天航班起飛前90分鐘兌換,未兌換支持退訂。相比海南航空的「自由飛」產品可以兌換7日後的航班,「驚喜飛」可選的航班範圍相對有限,更適合出行計劃比較靈活的旅客。

海南航空「驚喜飛」產品介紹

這類機票次卡類產品,主要特點為單次出行、不約可退,即消費者可以先以固定價格預先購買特定航線機票,然後可以在兌換時間內選擇任意時間兌換這張機票,如果兌換期內未兌換產品支持全額退款。

相比此前推出的指定時間內,不限飛行次數的「隨心飛」「快樂飛」產品,機票次卡更像是提前買好了一張特價機票,隨後可在規定時間內兌換這張特價機票。

目前,部分航空公司也依然在發售不限飛行次數的「隨心飛」形式的機票產品,但比起2020年時推出的第一代產品,價格更低廉,航線和兌換時間也相應有所縮減。

而此前一度火爆的人氣商品——機票盲盒類產品也尚未被市場淘汰。今年春季,中聯航、深圳航空、南方航空、長安航空等也有在發售機票盲盒類的產品。

另外,由於受國內各地疫情反覆的影響,機場航班大面積取消已成常態。基於此情況,深圳航空和海南航空相繼推出了「一訂飛」「必訂飛」的航班服務產品,如遇上航班取消,最高可獲贈三百元機票代金券。

據了解,深圳航空的「一訂飛」活動具體指「截至6月30日期間,凡購買海航航空集團旗下12家航司帶有「必訂飛」產品標識的航班,如該航班在起飛前3個自然日內取消(含航班起飛當日),將獲贈最高300元代金券包,同時原客票仍可按照不正常航班保障規定辦理非自願簽轉、變更、退票操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該活動僅適用於航班起飛前三天內取消的旅客。

深圳航空「一訂飛」產品介紹

飛常准機票訂單數據顯示,深航「一訂飛」上線一周,同一航線標識「一訂飛」航班預訂量更高,訂單量環比周增長30%。

另外,海南航空也在4月25日推出了必訂飛」航班服務產品,活動規則也大致一樣,若航班在起飛前3個自然日內取消,則可獲贈最高300元代金券。

海南航空「必訂飛」產品介紹

誘人套餐背後,隨心飛、自由飛卻成投訴「重災區」?

雖然各類優惠套餐看起來極為誘人,但令人「鬧心」的事情也不少。在各大社交平台及投訴網站上,一些消費者反映在購買隨心飛、自由飛產品後,遇到兌換難、航班遭取消、投訴解決不及時等諸多問題。

在黑貓投訴上搜索「隨心飛」「自由飛」等關鍵詞,可以看到隨心飛相關的結果有633條,自由飛相關的結果有460條。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針對「隨心飛」等機票套餐型產品投訴問題,民航局早在2021年4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要求航空公司作出改進:包括要明確優化產品使用規則,加強信息告知,完善後續消費者服務保障措施。

從「機票盲盒」到「隨心飛」,再到「自由飛」等機票次卡類產品,我們能看到各大航空公司都在推出各類新型產品,提振消費,積極「自救」。但與此同時,如何增加產品規則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完善各類突發情況的響應流程和解決措施,為消費者提供安心消費、放心消費的環境也同樣重要。

除了機票套餐難兌換外,消費者在航空出行方面還會面臨哪些鬧心的問題?五一出行時,消費者需要關注哪些方面的問題?《消費者報道》整理了民航局官網通報的2021年全年消費者投訴數據,一起來看看吧。

民航局全年受理超12萬條投訴,超五成源於航班問題

綜合民航局官網通報的2021年1-12月的消費者投訴數據,全年受理的消費者對國內航空公司的投訴為120342條。

從全年的投訴量數據來看,5月和7月的投訴量較多,受理的投訴數均超過1.5萬條。從出行節點來看,五一小長假帶來了出行熱潮,而7月作為暑運的開始,迎來了一波學生返鄉、度假避暑的客流。另外,七月下旬全國多地疫情散點式暴發,投訴量也隨之激增。

另外,新浪旗下投訴平台黑貓投訴發布的年度投訴數據報告顯示,該平台2021年度在航空公司領域受理的投訴量超5.2萬單,其中7、8月份因疫情以及暑期出行高峰,投訴量達到頂峰。

從投訴類型來看,涉及「不正常航班服務」的投訴約有6.3萬條,占比為52.46%;「票務服務」次之,約有3.7萬條,占比為31.14%。除此之外,「辦理乘機手續與乘機」「行李服務」投訴量超五千條,「客服」投訴量為3496條。

所謂的「不正常航班服務」包括航班延誤、航班取消等。造成航班不正常的原因通常比較複雜,如天氣原因、空中交通管制、機械故障、飛機調配、旅客原因等。

航空公司方面,在民航局收到的12萬條投訴數據中,投訴量前十的航空公司約有7.49萬條,占比超過六成。其中,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簡稱「東方航空」)投訴量約為1.67萬條,排名第一;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簡稱「南方航空」)投訴量約為1.39萬,排名第二;第三是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面簡稱「國航」),有7204條投訴。

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國航被稱為國內三大航空公司,其旅客運輸量和客座率相對較高。由於航班數量多和承載的旅客較多,投訴量也相應比較多。除了三大航,投訴量前十中的春秋航空、四川航空、首都航空、廈門航空、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天津航空也多為消費者選擇的主流航空公司。

根據《消費者報道》收到的2021年度的投訴數據統計,投訴量前五的航空公司分別為東方航空、首都航空、南方航空、四川航空、廈門航空。投訴內容主要包括受疫情影響下的退改票手續費用高、退票款項遲遲未到帳、客服響應速度慢、沒有及時出台退改簽處理方案等。

另外,新浪旗下投訴平台黑貓投訴發布的年度投訴報告顯示,該平台收到的機場航空公司領域的投訴主要集中在疫情原因退改簽機票被收取高額手續費;航空公司和OTA平台推出的隨心飛無法自主選擇出行時間等。

最後,關於機場方面的投訴,民航局在2021年度共收到3642條投訴,其中,「機場商戶服務」「辦理乘機手續與登機」方面的投訴占比較高,其他還有「航站樓基本服務」「行李服務」「不正常航班服務」等。

25日,文旅部發文提醒廣大遊客出遊期間要時刻牢記疫情防控,密切關注國內疫情動態和中高風險地區變化情況,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旅遊,提前了解出發地、目的地防控政策;理性錯峰出行,提前了解和查詢旅遊景區門票預約、客流限制等措施,儘量避開熱門旅遊景區或出行尖峰時段,合理規劃出遊線路等。希望大家能安全出行、快樂出行,度過一個美好、愉悅的五一假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ff44589ca63446cd672176e03b9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