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1首飛前,中國先準備好剋星,外觀看著簡陋,卻是十足黑科技

2022-08-18     佐羅軍事

原標題:B-21首飛前,中國先準備好剋星,外觀看著簡陋,卻是十足黑科技

B-21首飛前,中國先準備好剋星,外觀看著簡陋,卻是十足黑科技

趕在美國B-21隱身轟炸機首飛前,中國新型米波反隱身雷達設計概念曝光,體積小巧宛如屋頂的晾衣杆。而就是這麼一款外觀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簡陋的雷達,卻是有可能改變未來空戰隱身戰機生存環境的「黑科技」。

近日,中國《現代雷達》期刊刊載了一篇論文引起了海內外各國雷達專家與軍事專家的重視。在這篇名為《分布式米波雷達試驗系統設計與實測結果分析》的論文中,國內雷達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米波雷達設計概念,將雷達一分為二,分散布置,以較低的雷達體積實現大型米波雷達才有的探測性能。

從論文配套的雷達照片中可以看出,該雷達體積確實很小,在配合屋頂背景的情況下甚至容易被誤認成沒有安裝完成的太陽能板或是晾衣架,與常見的米波雷達相比外形差距巨大。當然,外形的因素可能與現階段這款雷達仍處於樣機開發階段密不可分。

圖註:新型雷達的照片,可以看出來非常小

但即便如此,這塊「簡陋」的雷達依舊引起各國軍事觀察家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它的出現很可能將改變未來戰爭中隱身戰機的生存環境。

眾所周知隱身戰機之所以能夠「隱身」,是因為戰機的機體外形與特製的雷達波吸收材料能夠有效降低雷達回波。由於雷達發射的探測波絕大多數要麼被隱身戰機的塗層吸收掉了,要麼就是被獨特的外形反射到了其他方向,雷達只能接收到極少的回波,還往往會被系統自動當做雜波過濾掉,最終導致雷達無法探測到隱身戰機。

這其中,靠吸收雷達波來實現隱身的技術也是有極限的,那就是機體只能針對特定波段的雷達波進行吸波設計,無法做到對全波段雷達進行隱身。

由於米波在這些隱身戰機無法有效反制的雷達波段中,表現的效果最高、探測距離最遠,所以米波雷達也被稱為「反隱身雷達」,是反制隱身戰機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不過有優勢就有劣勢,米波雷達最大的問題在於體積大、機動性差。因為雷達的波長與天線長度成正比,波長越長,天線也就越長。米波雷達作為低頻雷達的一種,天線自然也非常「高大威猛」。同時米波雷達的精度誤差也相對較大,無法作為火控雷達引導飛彈攻擊。

圖註:俄羅斯的RLM-M米波雷達,可以看出來雷達體積非常大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米波雷達都只能作為固定預警雷達來使用,往往是敵人第一波重點攻擊的目標,戰場生存性與隱蔽性極差。

圖註:中國的YLC-8B雷達,具有反隱身能力,但需要固定布置

例如中國出口到敘利亞的JY-27三坐標遠程預警雷達就是一種米波反隱身雷達,能夠在上百公里的距離上發現以色列的F-35隱身戰鬥機。然而由於該雷達需要布置在固定陣地上,最終在2019年被以色列空軍的F-35先發制人給炸毀了。

圖註:中國出口敘利亞的JY-27三坐標遠程預警雷達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空軍在宣傳B-21時也表示B-21並不懼怕反隱身雷達,反而能夠占據先手優勢摧毀掉這些「眼睛」。可以說,以現在的雷達技術想要發現隱身戰機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安全的發現隱身戰機並引導反擊。

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新體制反隱身雷達會受到重視的原因,因為如果能夠將雷達天線做的足夠小,就能夠塞到車裡進行戰術機動,哪怕需要同時布置兩台雷達天線才能發揮作用,那也比待著不動只能挨炸要好太多。

圖註:中國的YLC-8E反隱身雷達,體型還是太大,難以機動

而且這款新型雷達還能進一步解決米波雷達精度差的問題,將極大地改善雷達引導己方戰機反擊敵方隱身戰機的效率。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該型雷達能夠在B-21首飛前完成概念測試,實現大規模裝備,那等到B-21服役的時候,天空可就不再是隱身戰機能夠隨意飛行的地方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ce687c1fdba0ac8ebc5ac319b9da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