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一語成讖?電動化滲透率超37%,買油車的人越來越少了

2023-10-09     汽車扒一扒

乘聯會的8月份數據匯總,其實非常震撼。

在8月份狹義乘用車銷量達到192.3萬台的大背景下,NEV(綠牌車)的銷量達到了71.6萬台,電動化滲透率已經在8月份達到了37.2%

簡單來說,1000台車,372台是綠牌車。

兩年前,李斌的那句「我搞不懂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買油車」,兩年之後一語成讖,買燃油車的人越來越少了。

其實比亞迪在兩年前就開始用行動支持李斌,王傳福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停產純燃油車,21年之後全面銷售NEV車型,也就是PHEV和EV車型。

比亞迪用行動證明,電動化策略是成功的,今年其大機率會完成超過290萬台新車銷量,一家企業貢獻了整個電動化市場35%的產品。

2021年,李斌的那句「別買燃油車」策略其實是營銷上的一次巨大成功,否則我們也不會在兩年之後再一次提到這個話題。

從使用感受上來說,燃油車的確落後了,因為電機的出現大大提升了駕駛感受,讓燃油車工程師幾十年沒有辦法解決的熱效率低、頓挫、換擋體驗感差的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的確,沒有人說關掉動能回收的電動車駕駛體驗感不如燃油車。

10萬預算就能買到一台沒有頓挫、非常安靜、8秒加速的電動車,但這種動力系統標定的燃油車,至少需要你花費25萬預算才能買到。

更何況,和電機搭配的電池擁有恐怖的經濟性能。

我們一直說,家用電是福利能源,在每度電只有6毛錢的價格背景下,電動車的經濟性能能夠拉爆任何一台燃油車。

鑒於以上所有的優勢,配合著新能源號牌不限行、不用交稅的優勢,夠買燃油車的人自然越來越少。

最受衝擊的其實是20萬以內的傳統市場,因為中國消費市場80%的用戶能夠消費得起20萬以內的車型,工薪階層最需要的就是一台經濟耐用的產品,還想要在這種基礎上做到產品升級。

電動化、智能化、自動化都是燃油車時代所沒有的。

那些堅守燃油車的用戶,其實看中的還是燃油車最基本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他們無法接受給一台車配上電池包的技術路線,認為這會給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

事實雖然也是如此,但企業也在積極應對這個問題,電池包的防護、充電安全都在不斷優化,已經解決了很大程度的安全隱患。

EV的安全問題可能更大一些,但PHEV的可靠性已經有了本質意義上的提升,所以越來越多人在從燃油車思維轉化的時候,會優先選擇PHEV車型。

PHEV能夠節省40% 的油耗,同時加速、平順性更好,而且可靠性和續航能力非常棒,更為關鍵的是,PHEV產品的價格更低。

以秦PLUS DM-i和銀河L6為例,前者價格10萬以內,是可以在產品力上做到對日系、德繫緊湊型轎車的全面碾壓,後者則是對更高級的速騰、凌渡L造成衝擊。

過去我們不買國產車,是因為國產燃油車真沒有辦法和技術壟斷特性十足的外資品牌對抗,但我們目前的中國品牌走的是更具有優勢的PHEV新能源路線,在賽道上就進行了一次巨大的復盤。

對外資品牌的衝擊非常大,所以傳統的燃油車開始降價,伊蘭特的價格已經降到了8萬,起亞K3的價格更低,寶來、朗逸、卡羅拉的價格降幅也都輕鬆超過20%。

與其說是電動化的一次勝利,不如說是中國品牌的一次完美升華,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費者自己,想想過去12萬買到的朗逸的確也不差。但和今天的銀河L6比起來,加速、科技、自動化、配置以及油耗,兩台車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產品。

再回頭來看李斌的那句話,的確,我也搞不懂為什麼還有人買落後的燃油車,而不是選擇各個方面都更好的PHEV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c93648b5c5e8c74cc42fc4d808cde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