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又見「A並B」! 杭汽輪B或借道海聯訊登陸A股

2024-10-28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上海報道

資本市場的併購重組之火,已然燒到了B股之上。

10月27日晚,A股公司海聯訊(300277.SH)、B股公司杭汽輪(200771.SZ)同時披露了雙方計劃重組事宜。

公告顯示,杭汽輪正在籌劃,由海聯訊向杭汽輪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杭汽輪,公司申請自10月28日起開始停牌,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由於兩家公司控股股東均為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該交易預計構成「關聯吸並」。

雖然B股因流動性問題導致市值管理困難,上市公司再融資能力缺乏等已然是「老生常談」,但通過A股公司吸並B股公司的案例並不多見。

除2018年知名的美的集團( 000333.SZ)換股吸並小天鵝,並「順便」吸收小天鵝B股外,近年僅有冠豪高新(600433.SH)2021年吸收同控股股東誠通集團旗下粵華包,為典型的「A並B」+關聯交易案例出現。

與此同時,海聯訊吸並杭汽輪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其不僅涉及「A並B」,還涉及關聯交易,以及蛇吞象式的曲線上市等。

對此,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類複雜交易現於當下,仍然與當下資本市場的「天時地利人和」有關。

蛇吞象式「A並B」

資料顯示,海聯訊主營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業務,諮詢業務等,服務企業包括電力行業產業鏈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等各個環節。

杭汽輪則聚焦汽輪機主業,燃氣輪機等旋轉類工業透平機械,服務電力企業或電力工程總包等。

從業務種類來看,海聯訊、杭汽輪均屬電力產業鏈相關企業,在客戶方面存在明確協同性——但細看該筆交易,除關聯交易和吸收合併之外,該筆交易的看點還在於「蛇吞象」式收購。

從資產體量上來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杭汽輪的總資產為162.72億元,歸屬股東凈資產為82.09億元;海聯訊的總資產為7.02億元,歸母凈資產為4.85億元。

從收入體量上來看,杭汽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11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91億元;而同期海聯訊營業收入僅為7813萬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87.64萬元。

再從股本結構來看,海聯訊每股凈資產為1.45元,杭汽輪則高達7.62元。

無論從何種程度來看,該筆交易都能被稱為蛇吞象——但由於該交易為關聯交易,並不涉及實際控制人變更,因此該交易不構成「借殼上市」,交易流程也會相對便利。

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海聯訊曾公告,控股股東杭州金投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99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8%)擬無償劃轉給杭州資本。杭州資本則由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100%持股。

由於該筆「先置交易」的完成,該交易因此不構成「借殼上市」,因此前述交易也被認為是此輪「A並B」的先兆。

順勢而為

雖然標籤眾多,但海聯訊吸並杭汽輪一役,在眾多A股的併購重組計劃中,竟然也算不上惹眼。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5日,10月以來披露併購重組新計劃或相關進展的A股上市公司已經達到近50家。

從形式來看,大到「借殼上市」或者重大關聯資產收購,小到少數股權收購或部分資產收購,甚至涉及上市控股股東變更,戰略股東入股等等,重組類的案例自10月以來幾乎呈井噴狀出現。

在這其中,關聯資產收購計劃更因標的資產同屬一個控制權,交易流程相對簡單,而出現頻率直線上升。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都在盤點自己手上的資產有哪些可以裝入上市公司的,甚至一些與科技關聯不大的也會考慮,也會有人諮詢我們能不能這樣做、那樣做……大部分出於市值管理的需求。」一位華東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由於IPO的節奏仍然比較慢,也有很多保薦人現在主做併購重組,也容易和自己保薦的公司形成聯動。」

而隨著監管層對併購重組的鼓勵,併購重組聲浪漸響,上市公司一旦披露重組計劃或存在重整預期,便極易得到市場的追捧與炒作。

Wind數據顯示,Wind重組指數9月單月漲幅達到30.36%。截至10月28日,該指數在10月則進一步上漲20.98%。

10月28日收盤,該指數上漲4.93%,創下10月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部分涉重組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比以往關聯收購因股東大會表決受到中小股東諸多制約,當下股東對重組案例的支持度勢必更高,關聯收購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海聯訊的案例對市場會是一個很好的提示,B股公司併入滬深兩市,或者轉戰北交所,其實都是比留在B股更好的選擇。」該人士指出,「這個(海聯訊)應該不會是孤例。」

更多內容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bf4ef606d06719af2d679febe9afc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