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狼群下天山,進村咬死100餘只羊,如果新疆虎還在,會怎樣?

2022-03-31     動物速遞

原標題:新疆狼群下天山,進村咬死100餘只羊,如果新疆虎還在,會怎樣?

自然界裡有四大猛獸——「豺狼虎豹」,狼群向來被認為是團結和強大的象徵。狼在北半球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是最成功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

歷史上我國也是個「狼大國」,除了台灣、海南等極少數省市沒有之外,狼在我國幾乎做到了全國性的分布。

早先生產力不發達,缺乏現代科技,狼群對於人們來說絕對算得上是災難般的存在,它們經常闖入村莊,捕食牲畜,甚至是傷人。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的狼群及其棲息地就一直在縮小,在2008年的時候,有一項基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狼群數量調查數據顯示,預估當時的狼數量不超過2千頭。

而今狼在我國絕大多數的森林裡面都消失了,但在西北等部分地區,依然有生存。得益於這些年我國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以及動物保護措施的開展,不少地區的狼種群數量開始上升。

人們對狼的態度是又愛又恨的,對於經常被狼群侵擾的牧民來說,恐怕是恨要大於愛。

動物多了,勢必會對周邊人們的生活產生一些影響,比如這幾年裡,局部地區野豬泛濫,頻繁造訪人們生活區域。

比如南京就因為頻繁出現野豬而喜提「野豬之城」的稱號,它們會出現在街頭、小區,甚至是奶茶店裡,令當地人們不堪其擾。

生活在內蒙、新疆、青海等一些地區的人們,則對狼談之色變,這些年由於狼的數量不斷上升,局部地區已鬧過數次狼災。

比如近段時間,位於北天山地槽褶皺帶的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就發生了狼群下山捕食牲畜的現象,一夜之間,狼群席捲羊圈,牧民的102隻羊被咬死,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狼群對牲畜的威脅

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我國多地狼群泛濫,嚴重影響著我國的畜牧業發展,所以開展了大規模的清除狼群活動,由於當時生產力並不發達,加上狼的數量實在太多,短時間內並未對狼群產生太大的影響。

但連老虎都斗得贏的人類,狼又怎麼會是對手呢?在幾十年的爭鬥中,人們逐漸占據上風,到了70年代末時,多地已經很難見到大型的狼群了。而到了世紀末時,狼的棲息地進一步縮減,在多數地區絕跡了。

內蒙、新疆、青海、西藏這幾個西北地區的省份,是我國野生狼的主要分布省,隨著動物保護工作的成效顯現,野狼下山造訪人類生活區域的現象也逐漸多了起來。

拿青藏高原來說,狼是當地最重要的捕食者之一,而且對牲畜的危害也巨大。

一項針對臧狼的研究顯示,60%的牲畜死亡都跟臧狼有關,其中山羊占比為32%,綿羊占比30%,對牲畜的捕食,要遠遠大於雪豹、猞猁等獨居型的猛獸。

在新疆,牧場遭受狼群侵擾,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不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比如早在2007年,新疆賽力克提牧場就遭遇了狼災,直接導致600多頭牛羊被咬死,經濟損失高達50多萬。

據當時的牧民說,這裡的狼不僅僅是晚上來,白天也來,其「猖狂」程度可見一斑。由於狼是我國的保護動物,在沒有威脅到人的生命健康時,不得私自打殺,因此狼對於牧民來說,是很頭疼的事。

俗話說老虎是狼的天敵,而新疆古時是生活著老虎的,假如新疆虎沒有滅絕,狼群會怎樣呢?

新疆虎之殤

新疆虎是羅布泊上的王者,曾廣泛分布於天山山脈南北,即准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上的沙漠綠洲裡面。

由於新疆降雨量低,所以古時新疆虎的分布範圍跟新疆水系分布有著密切的關係,弄清楚了當時的水系分布規律,基本上就弄清楚了新疆虎的分布範圍

曾經的新疆虎數量非常龐大,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甚至在其探險日誌上將新疆虎描述得跟伏爾加河上的狼一樣多,彼時新疆虎的生存狀態可見一斑。

新疆虎的消失是十分迅速的,它們在20世紀60年代就消失了,而且僅用了幾十年的光景。

由於新疆虎十分神秘,沒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資料,所以人們對其消失的原因也猜測紛紛,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版本是與一種螞蟻有關。說這種螞蟻會吃小老虎的胞衣,這種螞蟻泛濫之後,新疆虎就逐漸滅絕了。

事實上新疆虎消失的真正原因是生態驟變,這裡的生態本就脆弱,老虎的生活離不開水,比如在1921年,塔里木河的一條支流在雨水的沖刷下逐漸擴大成了大河,這直接導致塔里木河向北改道,這一變化,使得原本的下游地區水源枯竭,環境迅速惡化,而生活在那上面的新疆虎,又怎能幸免於難呢?

60年代過後,雖然時不時會出現有關於新疆虎的目擊事件爆出,但基本上沒有真憑實據,無法考究。

群狼難敵猛虎

新疆虎如果還在,能不能抑制狼群的發展?事實上是可以的,這點我們參考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研究情況,便能看得出來。

長久以來,在我國民間都流傳著「猛虎架不住群狼」的說法,但事實證明,這種說法並不靠譜。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共同生活著老虎和灰狼,基於習性及食性分析,它們的種間競爭關係非常激烈,存在著非常明顯的競爭性排擠行為,為人們研究老虎與狼群的關係,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人們發現在20世紀以前,整個興安嶺及輻射地區的東北虎數量非常多,而此時的灰狼數量,則非常少,且種群發展停滯不前。

19世紀末之後,俄國大肆捕殺東北虎,導致在20世紀前半葉內,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老虎數量銳減。

可就在東北虎數量銳減的階段,人們觀察到灰狼的數量不降反升,以至於在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狼群多到泛濫,俄國人不得不殺死了100多頭狼。

1947年,俄國意識到老虎的重要性,開始大力保護,加上後來我國境內的大批東北虎逃至俄國,使得這裡的東北虎數量快速恢復。

在東北虎大量增多的這個階段,灰狼的種群發展呈現了快速下降的趨勢。後來老虎的數量趨於高位穩定,而狼群的數量則進入了歷史低迷階段,並且種群發展停滯不前。

結合歷史原因及數據分析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同一生境內,東北虎對灰狼的打壓非常嚴重

老虎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以大多數有蹄類動物和部分食肉動物為食,對許多物種的種群發展起到了抑制的作用,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而新疆虎缺失之後,狼群沒有了天敵,自然能快速增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bb1b5916bfbe1be505c870eeeeddc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