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雅魯藏布江一路東流,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境內,河谷變寬、河流變緩。多年的造林治沙,這裡已成為一片綠洲。孟夏時節,沿江河谷地帶的人們忙碌在田間地頭,為生活奮鬥。
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河谷地帶,有一個「年輕」的村莊——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昌果鄉團結新村。無論是從村黨支部成立的日子推算,還是村委會成員選舉算起,團結新村都是一個「村齡」不到1年的新村。
圖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昌果鄉團結新村一角 攝影:趙耀
圖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昌果鄉團結新村一角 攝影:趙耀
2019年9月13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浪卡子縣倫布雪鄉甘扎村34戶121名農牧民群眾易地搬遷至此。同批次搬來的,還有浪卡子縣倫布雪鄉色朵村、浪卡子縣卡熱鄉章普村、措美縣等地的276戶1089名農牧民群眾。
今年6月14日起,第二批來自山南市扎囊縣、貢嘎縣、桑日縣、措美縣、曲松縣、隆子縣、浪卡子縣以及昌都市三岩片區共107戶407人陸續搬遷至團結新村。
新家住了近10個月,67歲的德慶覺得「這裡條件啊,什麼都好。」
搬家之前,德慶住在山南市浪卡子縣倫布雪鄉色朵村。這是一個位於羊卓雍措東北角的「島村」。冬季窩島、出入靠船,是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寫照。
「冬天,湖面結冰了,村裡人出不去,只能待在島上;夏天,倒是可以坐船外出,但是2014年以前不是大船,坐小船還是挺險的。」坐在新房的客廳里,德慶說,現在的居住環境好了,交通便利,年輕人外出務工、小孩上學、老人就醫都很方便,「身體舒服,心情就好。」
圖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昌果鄉團結新村村民德慶家 攝影:趙耀
圖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昌果鄉團結新村村民德慶家的廚房 攝影:趙耀
依山而建的一排排藏式兩層小樓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團結新村的一條條水泥路邊,大家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搬得出的問題解決後,當地開始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團結新村黨支部副書記格列白久介紹,今年3月,1100畝的矮化蘋果基地和960畝的高標準農田開工建設,給村裡不便外出務工的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矮化蘋果基地1天工資170元,高標準農田建設1天工資200元,村裡想幹活兒的人都能找到一份就近、就便的工作。」
村民們有了工作,村幹部們還得想方設法把「年輕」的村子管好,讓這裡宜居、宜業。「作為團結新村黨支部書記,我壓力挺大的,壓力主要是產業發展上。」從措美縣乃西鄉具巴村60戶182人的「大家長」到現在417戶1617人的「領頭雁」,可想而知索朗扎西肩上的擔子有多沉重。
「我們是按照搬遷前行政村的管理模式來管理團結新村現在的6個小組。在現在村『兩委』班子裡,都有搬遷前行政村的村幹部,便於村民們反映情況、解決問題。」
作為一個「年輕」村的「領頭雁」,索朗扎西有更多想法和規劃:矮化蘋果基地要安排村裡的年輕人去學習技術,這樣可以更好地增加村集體收益。
「這裡靠近高等級公路,距離山南市區和拉薩市區都比較近,可以逐步發展鄉村旅遊業。通過賞花、採摘,打造短途游目的地等多渠道讓村民們增收。」
圖為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昌果鄉團結新村的矮化蘋果基地 圖片由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貢嘎縣昌果鄉團結新村提供
汽車沿著寬敞的村水泥道駛出,不遠處的雅魯藏布江邊已是片片綠蔭。團結新村的矮化蘋果已成功種植,進入後續管理階段,高標準農田裡播撒的960畝青稞、豌豆等農作物生長茂盛。這片土地和這個新村一樣,正孕育著無限希望。(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王媛媛 趙耀 賈華加)
責 編丨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