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之首有多重要?從史書中,我們看到了鹽的地位

2019-12-29     考古軍中馬前卒

食鹽,也就是氯化鈉,這種東西,在地球上的總蘊藏量非常大,陸地上的不說,僅海洋中就有近6000萬億噸的氯化鈉!哪怕我們真把鹽當飯吃,那也是吃不完的。可同樣是鹽,在人類歷史上卻長期保持著珍貴的地位,舉個略顯極端的例子,就這十多年來,每每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非典、甲流,還有人第一反應就去搶鹽,雖然其實一包鹽如今只賣到一兩塊錢,但是對無鹽這件事的恐慌似乎深深刻入了我們的基因。


其實啊,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食鹽都是一件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鹽乃百味之首,對於個人而言,每人每天都離不開,若長時間缺鹽,不僅吃飯不香,身體也要出問題;對於國家而言,鹽業更是經濟命脈之一,古代東方、東南方的政權之興盛,離不開海鹽的饋贈,而終結唐朝的黃巢,恰好是鹽販子出身。

鹽的總儲量雖然很大,可是古代限於提煉技術和交通運輸條件,就導致食鹽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廣大中原地區的人們想要吃上便宜鹽,還真不大可能。正因此,人們重視鹽,如漢武帝施行鹽鐵專賣,後來歷代都加強對鹽的管理;相應的,民間也有人不惜鋌而走險,製造私鹽並進行販賣。


人們對鹽的這種珍視,同樣體現在了豐富的歷史文獻當中。接下來我們就選擇一些比較早的,一起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記載跟鹽有關的事的。

1.《尚書·禹貢》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惟錯。

《禹貢》之成書,大致在戰國末到西漢初,這部書託名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並記錄了每個州的土壤特性以及最為重要的物產種類。《禹貢》里的青州主要就是今天的山東半島,這裡瀕臨黃海、渤海,有豐富的海鹽資源。所以《禹貢》專門提到,青州的特產包含「鹽絺」(絺是細葛布,適合夏季穿)。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先秦時期青州之鹽是舉世聞名的。

《禹貢》九州示意圖

西周初期,姜尚,也就是姜子牙,被周武王冊封到齊,來到了這個地方後,他依靠魚鹽之利,使齊國迅速發展起來。後來到了齊桓公時,同樣採納管仲的意見,通過煮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2.《尚書·說命》

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想做好羹湯,那得依靠鹽和梅子。


青梅


其歷史背景跟商王武丁有關,武丁大家可能不太熟,但是他的王后婦好知名度就高多了。說的是武丁遍尋賢才,最後找到了一個叫傅說的人。《說命》篇記載了武丁和傅說的對話,武丁希望傅說盡心輔佐自己,誇讚傅說對自己的重要性,就像鹽梅對於羹湯一般。

可能有人覺得奇怪,鹽當然是不可或缺的調味品,梅子又是怎麼回事呢?《尚書孔傳》是這樣解釋的:

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

上古之時,調味品遠不如今天這麼發達,胡椒還在東南亞,辣椒更是遠在美洲。鹽是鹹的,梅是酸的,這就是當時最主要的兩種調味品。想要讓羹湯美味,單靠一種調料自然不夠,可是就有了鹽梅,也未必能夠調出美味,不信您在家只用鹽和醋來做道菜。故而,高明的廚師善於調和,尤為可貴。

通過這個比喻,武丁對傅說的重視躍然紙上。無怪乎他還要特意加一句:

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翻譯過來就是,請你多多指教,不要放棄我,我一定遵循你的教導。君王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傅說能不盡心調和「鹽梅」嗎?




3.《管子·海王》

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終月,大男食鹽五升少半,大女食鹽三升少半,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此其大曆也。鹽百升而釜。令鹽之重升加分強,釜五十也;升加一強,釜百也;升加二強,釜二百也。鍾二千,十鍾二萬,百鍾二十萬,千鍾二百萬。萬乘之國,人數開口千萬也,禺策之,商日二百萬,十日二千萬,一月六千萬。萬乘之國,正九百萬也。月人三十錢之籍,為錢三千萬。今吾非籍之諸君吾子,而有二國之籍者六千萬。



這個海王,可不是電影《海王》,是說如何利用海資源來富國強兵。齊桓公諮詢管仲如何搞錢,管子覺得收房產、樹木、牲畜、人口上的稅都不行,容易引來反抗,最好的策略莫過於從食鹽上想辦法。

在這段話中管子指出,鹽是每個人,無論男女老幼每天都要吃的,他算了一筆帳,如果售賣食鹽時扣除一部分作為稅,一千萬人口的國家,每天都可以得到200萬合鹽作為稅收,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然後管子又算了一筆帳,假如一個大國有九百萬人口,其中一百萬人需要交人口稅,每人每月30錢,一個月才不過是3000萬錢。

通過食鹽扣稅的辦法,不向任何人直接徵稅,每個月的收入居然相當於兩個大國的人口稅,也就是所謂的「今吾非籍之諸君吾子,而有二國之籍者六千萬」。管仲真是理財高手啊!




從上面的這三條早期歷史文獻當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食鹽在烹制菜肴時的不可替代性,更發現它還是古代國家賴以發展壯大的重要資源。讀罷此文,您再用餐時,是否會品咂出不一樣的滋味來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SDGUm8BMH2_cNUgXi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