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詩意鏡頭傳遞生命關懷 ——電影《傍晚向日葵》觀感

2023-12-09     竹鶯說事

原標題:用詩意鏡頭傳遞生命關懷 ——電影《傍晚向日葵》觀感

電影《傍晚向日葵》海報

郭 燕 郄建業

由娜仁花、李玉峰主演的電影《傍晚向日葵》,11月30日在全國上映。影片以聚焦人物內心世界的緩慢敘事,傳達出在人生黯淡時刻也要樂觀生活的主題。該片不久前曾獲得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攝影兩項提名。

影片涉及生死、愛情、民間文化等多個話題。片中現實、虛幻、時間、夢境都被打碎,觀眾無法以尋常的方式,判斷故事的開始與結局。

或許人生真的不是故事,或許故事真的無法展現人生。身患絕症的女主人公徐曼芳放棄治療,重返年輕時居住過的村莊,在對青春的美好回憶中離去。太行山腳下的村莊,傍晚的向日葵雖不再挺拔,但也曾經燦爛過。那些她不想遺忘的生活,幻化成花、海、船以及年輕時愛人的模樣,與現實中死掉的鳥、養不活的花、放走的兔子交織在一起。在她度過生命中最美好時光的鄉村裡,她重拾了對生命最初的熱烈與溫暖,也感受著生命逝去的凜冽與激盪。這與法國電影《玫瑰人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玫瑰人生》的主人公皮雅芙在養老院孤獨地等待死亡之時,那些曾經經歷過的親情、愛情、事業等記憶碎片,跳躍性地拼接出她作為著名女歌手跌宕起伏的一生。

影片放棄了商業電影的拍攝方式,極具辨識度。銀幕上大片的向日葵,但光線並不濃烈,色彩也不夠有衝擊力。傍晚的向日葵垂頭喪氣,了無生機。鏡頭緩緩帶入,石頭路上不再年輕但依然美麗的女人在尋找住處。簡陋破舊的家具、滿屋的塵土和她格格不入,身患絕症的她為何要留在這裡,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要做些什麼?影片通過極簡對白告知觀眾,這是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帶給她歡樂,也帶給她痛苦。結婚是新生活的開始,懷孕是新生命的開始,可是這些都因為愛人的死亡而終結。不願相信命運,卻不得不向命運妥協,二元對立應該是貫穿影片的人生哲學。

片中雖然人物極少,卻有一條重要線索將每個人物串聯起來——皮影戲。皮影是小孫子手中的玩具,是李有才鍾情一生的情感寄託,是徐曼芳回溯青春的美好記憶。影片的結局是開放式的,暖黃色的光從窗外灑向窗前的女人,一掃開場的頹敗氣氛,徐曼芳緩緩走向皮影戲台,走向幻想,走向光亮。結尾的皮影大戲很像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火柴燃亮,看見溫暖的火爐,看見噴香的烤鵝,看見美麗的聖誕樹,看見已經去世的奶奶,看見她期待擁有的一切美好,就像徐曼芳最後看到珍視的所有過往。儘管《傍晚向日葵》是一部藝術片,詮釋著生命意義、人性靈魂這些恆久話題,但是,影片所呈現的情節並不是架空的,反而在個人的生命體驗中,映襯著社會的發展與集體心理的變化。

《傍晚向日葵》出自「90後」新生代導演李旭。從本科到博士,李旭所學的專業都圍繞電影展開,2022年開始他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該片是他執導的首部作品。正如李旭所說,「傍晚」可以代表人生的灰暗時刻,女主人公抑或每一個人都會面臨人生的困境,但是在這種灰暗時刻來臨時,人們是否願意像向日葵一樣追光而行,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9dedcfe699dde4937e720c4ba62ab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