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野》:九個編劇一部劇,《想見你》導演也救不活它

2023-05-27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三分野》:九個編劇一部劇,《想見你》導演也救不活它

決定刷《三分野》,因為根據燈塔數據顯示,這是收視率最高的新劇。

刷完前11集,我突然想起《花束般的戀愛》,工作後的小麥不再喜歡嚴肅閱讀,而開始玩各種不費腦子的小遊戲。

生活消耗了人大量的文化體力,於是各種不需要費腦子的小甜劇,就成為暢銷品。

《三分野》就是這種不需要費腦子看的小甜劇。它用的是職場背景,然而,寫的卻是比校園愛情更順滑的校園愛情。

劇情背景是2018年,而徐燕時已經是26周歲的成年人了。

他在職場上的表現,更像一個不通人情世故依舊被人喜歡的校園學霸,而不是一個人情練達的職場中人。

他和向園的愛情,也是校園高冷男神和白富美小迷妹的碰撞。成年人會覺得整部劇都充斥著不接地氣的甜膩,少男少女會覺得剛剛好。

說它不接地氣,就是它忽略了金錢對婚戀關係的影響,推動劇情的力量是,因為愛情,一切困難都能克服。

然後,我們能看到向園都負債了,缺少經濟來源,她依舊會為了向園的朋友找人花錢,買機票不眨眼。大多數成年人面臨的經濟困境,在向園這裡似乎是不存在的。

她能調動一切社會資源幫徐燕時,就是因為愛情。

這是少年眼中的理想狀態,現實很少有這麼順滑的人生。

這是一部典型的小甜劇,因為整部劇的情感邏輯都建立在愛情可以戰勝一切的設定上,少男少女相信純潔的愛情,只要心裡有個人,其他人都是過客。

比如說,向園來到西安的住處,就有中年人和她搭訕,她對土豪非常冷淡。在第6集就有明顯對比,選不差錢的土豪鄰居,還是選債務纏身的初戀男神,向園很堅定地選擇後者。

這就是少年心態,堅定不移的愛情至上主義。

然而,第一集中,向園和爺爺就在討論婚戀觀念,爺爺代表的是成年人的婚戀觀念,推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而向園保持的是少年心態,崇尚愛情價值,因此她會說,「只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才是耍流氓。

如果這部劇能吸引到成年人,說明這些成年人依舊有少男少女心態吧。

但一個理智的成年人都知道,這只是一部小甜劇,一個現實中不存在,用來彌補現實缺憾的白日美夢,僅此而已。

在看完第一集,我差點棄劇。向園從上海趕到西安,冤家路窄,和暗戀過的男神徐燕時坐同一輛車。

在車上,她非常擔心被對方認出來。此時,她是正常狀態的粉唇。下車後,向園卻塗了鮮艷的口紅。到家後,她的紅唇又消失了。

在車上那種封閉性空間內,向園本來就很尷尬了,她怎麼會有心情塗口紅?我們完全無法用現實邏輯來解釋這段劇情。

然而,用小甜劇的邏輯看,這個紅唇是可以被理解的。

因為小甜劇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放過任何機會來撒糖,而嘴唇是人體最明顯的性器官之一。

女性習慣買口紅,底層邏輯是紅唇代表健康,年輕人的心血管系統強健,因此唇紅齒白。而上了年齡的女子,沒有激素和營養的滋養,心血管也比不上少年時代,於是嘴唇彈性降低,嘴唇變薄,紅唇逐漸變紫(老男人也是如此)。紅唇性感的本質是男人更喜歡年輕的女人。

了解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消費社會為何鼓吹女性一定要有一隻口紅,因為藉助口紅來擁有紅唇,就是利用化妝手段增強自己的性魅力。

那麼,向園突然變成了烈焰紅唇,意思就是說她依舊深愛著徐燕時,她希望能夠吸引徐燕時。

總體來說,這部劇的信息密度相對低,為了證明男女主角的愛情多麼光輝亮眼,要麼削弱了配角的力量——比如男主可以輕鬆公主抱,同事就不行,要麼降低配角的道德光環——比如老同學中的鐘靈,用的是綠茶的配置。

這種簡單粗暴的劇情處理,和《三分野》的編劇團隊有關。我在豆瓣上看到,這部劇竟然有9位編劇。

編劇太多,導致這部劇的質量良莠不齊,是好是壞,開頭還算吸引人,但中間總有沒啥敘事意義的注水戲。

這種感覺就像你以為吃到一碗好米飯,放心大嚼,卻不料裡面有咯牙的石子。

大家千萬不要帶著《我想你》導演新作的濾鏡去期待《三分野》,電視劇格外依賴劇本,劇本不行,導演能力再強,也救不活。

第一集,向園進入公司的那個長鏡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導演的基本功,然而,這些公司員工的形象,真是沒意思。

如果大家用來輕鬆,可以看看,當作好的點子榨菜,我只能羨慕你青春無敵或者心態很年輕,能欣賞這種披著職場外衣的校園愛情。

最後說分享一個細節吧。

第四集,維林的小員工嘲笑李永標的運動裝,簡直是鄉村四件套,這說明她們真沒見識。

大多數人有個誤解,認為西裝革履才是霸道總裁,其實運動裝才是最強的霸道總裁裝。

為何這樣說?因為運動裝釋放的信號是「我很閒」。在這個時間換錢的工業時代,一個能穿運動裝的大老闆,已經證明他和用生命換錢拿工資的工薪族不是一個階層了。他既能賺到錢,也有時間去搞搞運動。

我讀服裝流行史,發現一個精彩的觀點,今天一切男裝都可以納入昔日運動裝的範疇。比如說,18世紀時,燕尾服本是有錢人專用的打獵裝,後來大家都想要證明自己是個愛打獵的有錢人,在19世紀中葉,燕尾服逐漸成為普羅大眾的日常服裝。後來,西服開始成為有錢人的新寵,然而,你知道的,現在的西服已經成了打工人的標誌,真的有錢人不屑於在日常穿戴。

莫里斯在《人類動物園》中就有精闢分析,「高筒帽和燕尾服成為日常裝束後,大膽者就要用新東西取而代之,他們想炫耀自己的超常休閒信號。其他可以追求的高級休閒運動有射擊、釣魚和高爾夫球,於是圓頂禮帽取代了圓頂高帽,花呢獵裝取代了普通西服,軟運動帽取代了軟氈帽。」

服裝的價格有高有低,但它是明顯的階層信號。維林的小員工只懂服裝價格,卻不懂服裝背後的真正邏輯。

《三分野》中確實傳達這樣的信息,李永標的辦公室有高爾夫球裝備,可以看出他有高奢運動的愛好,也有這樣的時間。

只有錢沒有時間休閒,這是打工人,有錢也有閒才是有錢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9dae9b32f5285b28929271b9d35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