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手術後忽視複查、預防 15歲男孩再次經歷矯正手術

2024-08-13     甬派

想到兒子因為自己的疏忽又要做一次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徐先生(化名)懊悔不已。暑假期間,脊柱外科問診脊柱側彎的兒童明顯增加,是平時的三四倍。脊柱側彎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約為4%-7%,已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後危害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醫生提醒:脊柱側彎手術治療後仍可能復發,之後的複查、預防尤其重要。

時隔十一年再度復發

4歲時,小徐(化名)就曾因先天性骨骼發育不良導致脊柱側彎做了手術矯正,術後效果很不錯。爸爸媽媽以為兒子就此擺脫了脊柱側彎,沒有進行預防性鍛鍊,更沒有按時複查。

直到不久前,他們注意到兒子有明顯的高低肩,且背部有凸起,於是帶他來到了寧波明州醫院就醫。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趙昌明根據小徐的X光片診斷其為脊柱側彎且側彎度數大於30°,醫生隨即為其安排了手術治療。

「脊柱側彎指的是因先天性、退行性或不明原因的特發性因素等使本應筆直挺拔的脊柱出現了大於10°的C型或S型側方彎曲。」該院脊柱外科主任張軍解釋,脊柱側彎可分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前者指的是半椎體、結構發育畸形等,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後者主要指的是因不良的行為習慣引起的暫時性側彎,可通過規範的康復運動恢復。從臨床來看,大多數的脊柱側彎患者都是結構性。

脊柱側彎的治療方式主要由側彎度數決定,對於脊柱側彎10°左右症狀較輕的患者可通過居家鍛鍊治療,20°以上需要帶支具協助矯正,超過30°只能通過手術治療。

小徐之前明明通過手術矯正過,為什麼在11年後再度復發呢?原來,小徐所患的就是因先天性發育不良導致的結構性脊柱側彎,雖然在4歲時已經通過手術得到治療,但是隨著骨骼的快速發育,再加上小徐在治療之後並未堅持鍛鍊,也沒有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長時間錯誤的行為習慣才致使脊柱再次側彎,只能通過手術再次矯正。

輕症患者可通過運動干預

「發現孩子體態出現問題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先判斷是否是脊柱側彎,如果是,再根據側彎的角度決定治療方案,科學地進行治療。平時也可以通過鍛鍊來預防和緩解脊柱側彎,無負重的鍛鍊如跑步、游泳、打籃球等對治療脊柱側彎都有益處,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通過手術干預的兒童,更應該注重平時鍛鍊。」張軍補充。

對於手術後的患者,張軍建議3個月複查一次,還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持續地進行鍛鍊。長期錯誤的行為習慣也可能會致使脊柱再次側彎,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兒童,他們的骨骼發育很快,在這期間如果不注重行為習慣也沒有規律性鍛鍊,就很可能導致脊柱側彎「捲土重來」。

張軍還提到,脊柱側彎的危害比想像中更大:從外形上影響美觀,致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心肺可能被壓縮,影響心肺的發育;還會導致行走姿勢、坐姿等,進而導致扁平足、近視等問題。(寧波晚報記者陸麒雯 實習生巫江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6a8898389072c223338394906e990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