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表哥都愛娶表妹,生下的孩子卻很健康?專家:原因有3個

2022-08-09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為何古代表哥都愛娶表妹,生下的孩子卻很健康?專家:原因有3個

在多年前的熱播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王語嫣一心想要嫁給自己的表哥慕容復,而劇中的情節並不是空穴來風。在古代,表兄妹之間成婚是屢見不鮮的事情。而且,表兄妹成婚後還剩下的孩子也大多都是健康的。

可在古代,人們為何會如此喜歡「親上加親」呢?為何他們的後代大多都是健康的?關於近親結婚,究竟有哪些不為我們所知道的真相呢?

上至皇族,下至百姓,常常上演「表兄娶表妹」的戲碼

近親是指與某人在三代或者三代以內有共同祖先(祖父母和外祖父)的人。從某人所處的一代出發,向上、向下、向父系、向母系再各數2代,就能找到某人的所有近親。而此人與其近親結婚,被稱為「近親結婚」。

在近親關係中,堂、表兄妹是輩分和年齡相仿的人,但在我國古代,「近親結婚」常常表現為表兄妹之間結婚。主要是因為古人認為子女身體里流淌的是父親的血液,父系近親被他們認為是一家人。所以,在古代,堂兄妹之間結婚的情況非常少見。

在古代,表兄妹之間成婚的例子數不勝數。古代有許多皇帝就娶了自己的表姐、妹。比如漢景帝娶了自己的表妹小薄氏,漢哀帝娶了自己的表妹傅皇后。

也有許多文人娶了自己的表妹,比如南宋詩人陸遊娶了自己的表妹唐琬,清代文學家沈復娶了自己的表姐陳芸為妻。當然在普通百姓之中也不乏表兄妹結婚的情況。

古人熱衷近親結婚,多重原因使然

可古代人為何如此熱衷於姑表結親呢?首先,古代人並不知道近親結婚的危害,這主要是由於古代人在科技和思想上的落後。

在科技方面,我們現如今之所以會知道近親結婚的危害,是因為現代生物學給出的結論。但在我國古代,生物學研究的主要是一些植物和昆蟲,並沒有涉及到對人類的研究。

在思想方面,古代人不僅迷信,而且有極強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因此,即便古人因為近親結婚生下了有缺陷的孩子,他們也常常歸咎於「女子克夫、克子」。因此,古代人根本沒有機會發現近親結婚的危害。

其次,和古代人的婚戀狀況有關。一是古人可選擇婚戀對象的範圍很小。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一生只夠愛一人」是一種難以再回歸的「浪漫」,但從古人的角度來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

古代時,交通和通訊都太過落後了,再加上女子又常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因此,一般人是很少有機會去結識異性朋友的,但表兄與表妹會有很多相處的機會。

二是古人的婚姻基本都是父母包辦,結婚之前,兩個人互相不認識是一種常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弱勢群體的女子嫁入婆家後,受苦的機率會比較大。

而親戚之間不僅互相了解對方的情況,還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因此,為了女兒的幸福,有不少父母會讓她們的女兒嫁給自己的表兄。

除了本身的無知和時代背景帶來的無奈,在古代,表兄妹之間結婚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鞏固和發展家族的勢力,這種情況多見於豪門望族和皇室。他們常常通過「親上加親」的方式達到「強強聯合」。所以他們之間常常會出現近親結婚的情況。

比如,呂后曾經為了鞏固自己母家的勢力,而把劉盈的外甥女張嫣許配給了劉盈。而當時的張嫣只有10歲,呂后的心思可真是「司馬昭之心」了。

二是為保持高貴的血統不被破壞而和血親結婚,這種情況在皇室中最為常見。皇室中人自以為血統高貴,他們不太能接受「外人」破壞他們高貴的血統。

因此,古代皇帝和血親結婚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漢成帝娶了自己的表姑許皇后,光緒娶了慈禧的侄女,順治皇帝娶了孝莊皇后的侄女。

近親結婚流行,卻鮮少有智障兒,有3層原因

由此可見,「近親結婚」對古人的確有很多的誘惑。但事實上,古人近親結婚後卻很少生下有缺陷的孩子。可為什麼會如此呢?想要了解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對這個矛盾的現象,做一個較深入且細緻的了解。

首先,古人近親結婚後,生下的「缺陷」兒童少,也許並不是真的少,而是為人所知道的少。一方面,古代的醫療條件差且經濟發展水平低,便造成了嬰兒死亡率很高。所以因為近親結婚而出現問題的孩子,常常沒有「面世」的機會。

另外一方面,古人把「生下問題兒童」視為不吉利,或者有辱門風的事情。因此,即便是因為近親結婚而生下了不健康的兒童,他們也會偷偷地將孩子「處理」掉。如此一來,就幾乎沒有外人會知道。

其次,古人的「近親」有時候只是「名義」上的近親。我們都知道,古人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因此,一個家族內部的血緣關係是相對複雜的,家族內部人與人之間的血緣關係相對較弱,甚至沒有血緣關係。

比如,在呂后的安排下,漢惠帝雖然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張嫣,但2人並沒有血緣關係,因為張嫣並不是漢惠帝的姐姐所生,而是他的姐夫和自己的小妾所生。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只知道近親結婚有危害,但是對具體的情況卻並不了解。首先,近親結婚為什麼有危害呢?其實,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了5~6種隱性致病基因,所謂「隱性」,也就是我們不會因此而「生病」。

隱性致病基因只有在遇到了它的同類後,也就是當夫妻雙方身上都攜帶了同一種隱性致病基因後,他們的後代才有出現這種病的可能。但一般情況下,非近親的人攜帶同種致病基因的機率是非常小的,而近親的人攜帶同種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卻很大。

正因為如此,人們如果是近親結婚,他們後代是「缺陷」兒童的機率,要比非近親結婚的人的機率大很多。據澳大利亞一份較權威的資料顯示:近親結婚生出「缺陷」兒童的機率要比非近親結婚機率多兩倍。

近親結婚的人,夫妻雙方更容易攜帶共同的致病基因而引發後代患病的可能,使得後代患病機率高於非近親結婚的夫妻後代患病機率。這正是近親結婚會有危害的原因,和近親結婚的危害。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近親結婚的後代患病的機率,是相對非近親結婚而言的,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值。

夫妻2人如果是近親結婚,生下患病兒童的機率是多少呢?這個問題,澳大利亞的一個名為艾倫·比托的教授給出了答案。經過了多年的研究與調查,比托最終發現,近親夫婦生出「缺陷」兒童的幾率為4%,而非近親夫婦的這個數值為2%。

因此,古人即使近親結婚,生下的「缺陷」兒童數量也不會太多。絕對的數值解釋了古人近親結婚但很少生智障兒的現象,但它並不適合作為關於是否可以近親結婚的指導。

相對的概念才更值得我們重視,因此,避免近親結婚才符合國家提倡的「優生」,也是對後代負責的體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5e9466b6ce8eac5de3717ff39a26d0d.html